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恺忱  王开荣 《人民黄河》2002,24(2):10-11,23
黄河下游河道善徒,河口河段尤甚。河口三角洲尾闾流路始终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河口拦门沙主要受制于河流人海水沙条件和河口滨海潮汐等海洋动力特性,它随河口口门的改移而变化,极不稳定。当前,关于黄河口拦门沙治理的观点还不一致,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均缺乏较为全面可靠的论证,难以制定具体有效的治理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量的趋向性减少和黄河口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应改变不断改道入海流路的黄河口治理思路,全面推进稳定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在流路改道点附近建设黄河口水沙控制工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调度,以长期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及相对稳定流路造成的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稳定、安全提供稳定的下边界条件,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1黄河口门疏浚试验工程概况黄河河口是世界上淤积延伸最剧烈、最复杂的地区。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入海口水面拓宽、流速减缓,潮汐顶托,咸淡水混合加之泥沙絮凝作用,使泥沙迅速沉积口门,形成拦门沙。拦门沙质地坚硬,俗称“铁板沙”,常以浅滩的形式出现,一般顺河流轴线长5~6km,横向范围6~7km,高于内河道1m左右,是行凌泄洪排沙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口流路不稳的重要因素。利用船舶机械疏浚拦门沙是国际治理河口惯用的方法。但黄河含沙量高,河口边界条件复杂,其它大江大河的河口治理经验无法直接指导黄河口治理。为探索黄河口拦门沙…  相似文献   

4.
浅谈黄河河口拦门沙疏浚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拦门沙淤积发育变化对河口河段的发展演变有着显著的影响,拦门沙是造成河口河段泄水泄沙不畅、淤积加快、水位抬高和流路摆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拦门沙发育到后期,门槛效应更加明显。拦门沙治理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河疏浚作为黄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正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黄河疏浚的历史及近期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对黄河口拦门沙疏浚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具体对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笥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性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黄河口淡水湿地存在的面积大幅减少、过度开发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地盐渍化较重和近海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工程引水修复湿地、生物技术治理湿地污染、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加强监测等优化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对策,以促使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良性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黄河口水沙条件、尾闾河道演变、拦门沙演变、滨海区海洋动力、河口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的研究现状。针对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口演变的新情况,总结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思路,提出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口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殿魁 《山东水利》2003,(5):106-107
为了适应胜利油田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东营市兴起的紧迫需要,在黄委会的同意和支持下,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口管理处(局)三方团结协调,共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黄河口治理工程,至今已作了四件大事:第一,1988年开始进行河口治理试验工程,取得成功,结束了1988年以前河口地区一年两灾(夏季洪灾、冬季凌灾)的被动局面,呈现出河口基本固定、胜利油田稳定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全面展开、东营市迅速兴起的大好局面;第二,制定黄河入海流路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95~2000年进行了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第三,完成了"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增列项目<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其结论:从1993年算起,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可行水100年以上,并展现出长期稳定的良好前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专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四,在河口治理实践和深入研究历代治黄方略、特别是人民治黄方略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三约束"理论,从而找到了治理河口的新动力和新方法.这四项成果为"固住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奠定了基础,指出了今后科技治黄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必须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黄河口演变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口系多沙弱潮河口,感潮段短,其长度一般为15~30公里。潮流界只发生在口门附近,汛期不明显。因此,黄河口的河口段即潮流界以下的河段也短,目前在黄河口测验工作中,习惯于把改道点以下的新河称为河口段。河口段的演变主要受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的相互作用。为了把水沙输送入海,河口段在不断调整其比降与河长,使河道向相对平衡状态发展。 黄河巨量泥沙输入滨海区,使海岸线向外延伸,同时滨海区的等深线亦产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从分析实测资料着手,主要探讨黄河河口段比降与河长的调整规律和滨海区15米等深线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入海流路安排使用问题是河口治理的主要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山东黄河艾山站以下河段的防洪大计,同时也关系到河口三角洲,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黄河防洪安全与油田开发建设的关系应该是:根据防洪需要安排入海流路,尽量照顾到油田开发建设;而油田开发建设须服从防洪安全。根据以往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和山东黄河河道整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其河口喷沙、尾闾段迁徙改道以及三角洲的淤积延伸,对两侧中小河流河口段的冲淤变化,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给这些河口治理和开发利用带来了许多复杂问题.本文主要是根据历年实测和调查资料,对黄河口两侧中小河流河口段的冲淤变化规律及其与黄河河口泥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殿魁 《山东水利》2003,(6):106-107
为了适应胜利油田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东营市兴起的紧迫需要,在黄委会的同意和支持下,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口管理处(局)三方团结协调,共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黄河口治理工程,至今已作了四件大事:第一,1988年开始进行河口治理试验工程,取得成功,结束了1988年以前河口地区一年两灾(夏季洪灾、冬季凌灾)的被动局面,呈现出河口基本固定、胜利油田稳定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全面展开、东营市迅速兴起的大好局面;第二,制定黄河入海流路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95~2000年进行了黄河口一期治理工程;第三,完成了“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增列项目&lt;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gt;,其结论:从1993年算起,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可行水100年以上,并展现出长期稳定的良好前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专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四,在河口治理实践和深入研究历代治黄方略、特别是人民治黄方略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三约束“理论,从而找到了治理河口的新动力和新方法.这四项成果为“固住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奠定了基础,指出了今后科技治黄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和必须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现状,结合黄河口面临的入海水量锐减、单一流路长期行河和小浪底水库的调节运用等新情势,提出在流路演变、岸线变化、关键技术和方案措施方面的近期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四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尾闾河道出汊机制、海岸形态对陆海动力响应、河口流路演变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和河口流路水沙调配。明确六方面研究内容——黄河口尾闾出汊的孕育过程及触发机制、黄河口流路演变过程的动力机制及流路稳定的指标体系、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黄河口演变的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技术、清水沟流路水沙通量调配技术与示范、稳定百年的黄河口入海流路方案与治理措施等。项目成果可以为黄河口综合治理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口拦门沙是河海动力相互作用后径流势能锐减,咸淡水混合,泥沙絮凝加速沉积而成的堆积体,是造成河口河段泄水泄沙不畅、淤积加快、水位抬高和流路摆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以往黄河口口门5种疏浚技术方案的综合分析比选,推荐绞吸式挖泥船和扰沙船两种技术方式相结合进行疏浚黄河口拦门沙。  相似文献   

16.
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黄河口水沙变异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需求,提出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的研究思路。针对目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瞄准国际河口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和多种研究手段,对黄河口开展创新研究。主要研究: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尾闾河道枯萎机制及其演变响应,拦门沙演变响应过程及其反馈影响;河口泥沙通量,最大浑浊带、泥沙异重流形成机理,河口海岸淤进、蚀退及其动力平衡机制;黄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整体数模,河口演变趋势与入海流路使用年限;新情势下黄河口治理对策及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胜利油田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东营市兴起的紧迫需要,在黄委会的同意和支持下,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口管理处(局)三方团结协调,共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黄河口治理工程,至今已作了四件大事:第一,1988年开始进行河口治理试验工程,取得成功,结束了1988年以前河口地区一年两灾(夏季洪灾、冬季凌灾)的被动局面,呈现出河口基本固定、胜利油田稳定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全面展开、东营市迅速兴起的大好局面;第二,制定黄河入海流路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95~2000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幅、调水调沙及河口综合治理的要求,对现有黄河口演变模型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河口演变是一个动态反馈过程;目前的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分别基于黑箱和白箱建模,均不能在恰当的时空尺度上对河口演变实现有效预测;基于灰箱系统建立河口演变动态反馈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和预测河口演变过程,为河口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黄河口河道在纵剖面、横断面、河型等方面的演变过程,总结归纳出黄河口河道的演变规律。指出:黄河口泥沙在潮汐涨落等因素影响下,河口河道纵剖面逐渐形成台阶状,与此同时,河口滩地横比降逐渐发展为倒比降;河口河道中段由顺直型河道逐渐转为弯曲型河道,而下段仍为相对顺直、游荡型河道。当河口河道中段比降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此河段开始漫滩、卡冰、出汊。河口台阶的形成揭示了黄河口流路由单股河道逐渐转为出汊的过程,即黄河口流路由“青壮期”逐渐转为“衰亡期”的过程。延长黄河口流路使用年限的途径是:①尽量减少黄河下游输向黄河口的泥沙量;②采取河口挖沙或人工改汊措施,地点宜选在河口河道的中下段。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口治理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口治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探求不同治理措施条件下尾闾河段冲淤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原型资料和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清水沟改道和清8改汊对河口淤积延伸的影响,探讨了河口段挖河疏浚对尾闾河段水位、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认为黄河河口采取有计划的改汊和长期挖河疏浚,可延长河口现行流路行河的年限。但从长期看,河口段较大规模的改道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