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其范围为东经118°10′~119°15′,北纬37°15′~38°10′,属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黄河口可分为三部分,即河口段、三角洲和滨海区。河口段是受周期性溯源堆积和溯源冲刷影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调控II--黄河口治理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986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对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影响黄河口来水来沙的因素及水沙变异造成河口演变新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黄河口治理的新认识和新时期黄河口治理的方向。分析了稳定黄河口流路的思路与方案,采用数学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及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方案进行了研究,认为长期使用清水沟流路(3汊或4汊)是可能的,把钓口河流路作为长远的备用流路和分洪道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治理与水沙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泽刚 《人民黄河》2001,23(2):32-34
通过分析黄河的入海水沙变化、海岸的严重侵蚀以及水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状况,证明建设西河口水利枢纽,可实现灵活调度和利用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使河口海岸处于动态平衡,消除河口淤积对下游的影响,为清水沟流路长期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优化了河口地区水沙综合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学模型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清水沟时期黄河入海泥沙的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模计算得出:随着河口三角洲的演变,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也相应变化,河口沙嘴突出岸线的程度越大,海洋输沙能力越大,输入外海的泥沙越多;对于特定的岸边界,海洋输沙能力的变化取决于入海水沙搭配关系,在入海沙量相同条件下,来沙系数越小,输送至外海沙量越多,反之亦然。通过实测资料分析指出:黄河口海洋输沙十分复杂,涉及岸边界、各种持续和偶发的动力等诸多因素。实测的冲淤分布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分离出某种因素单独所起的作用。实测数据显示,河口泥沙冲淤分布与来水来沙条件相关性不强。但总的看来,黄河改道清水沟以来,1977-2000年间,来沙量偏少,输入外海泥沙的比例比其它流路时期偏大,排沙比达54%,平均每年输入外海泥沙的绝对量为2.83亿t。但具体到各个年份,不论是排沙比还是绝对量,年际间差异都很大,每年输入外海的沙量并不局限在2.3亿t。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入海流路安排使用问题是河口治理的主要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山东黄河艾山站以下河段的防洪大计,同时也关系到河口三角洲,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黄河防洪安全与油田开发建设的关系应该是:根据防洪需要安排入海流路,尽量照顾到油田开发建设;而油田开发建设须服从防洪安全。根据以往黄河口河道演变规律和山东黄河河道整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冲淤演变特性黄河河工的名言“大水出好河”,反映了黄河的重要演变特性,也适用于近口河道。多年资料表明,多来大水,河口就越变越好;相反地,连年小水,河口就要变坏。河槽、滩地的冲刷和淤积,在河床演变上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滩地淤积、河槽冲刷,水流将更集中于河槽内,使河槽变窄深通畅,输水输沙能力大大增强,河道也随而变得稳定;反之  相似文献   

8.
陈雄波  顾列平  钱裕  王崇浩 《人民黄河》2012,34(12):37-39,42
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黄河入海口的海洋动力输沙能力,阐述了黄河入海流路选择与海洋动力输沙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与流路安排紧密相关,黄河河口海洋动力输沙能力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特性上去把握,三者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黄河下游改道入海口选择时,应考虑渤海或黄海的近岸输沙能力;进行黄河三角洲的流路规划时,应分析各流路多年平均海洋输沙量;在确定清水沟流路组合方案时,应分析海洋动力的微观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水流和延伸对渤海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模型,进行了渤海流场模拟,分析了渤海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北部行河的黄河口向北延伸时会造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大幅度向西偏北移动;在黄河三角洲东部行河的黄河口向东延伸时会造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向东北方向移动,但移动幅度较小。随着现代三角洲的形成,黄河口附近M2分潮无潮点北移,莱州湾潮差加大。黄河口地形变化对秦皇岛附近M2分潮无潮点位置变化影响不大,黄河口沙嘴延伸约40km时口门流速最大,黄河入海流量5000 m3/s时仅对口门附近约15 km范围的水位、流速有影响。初步成果表明,单用延伸黄河口、加大入海水流的方法来解决黄河口泥沙淤积问题效果不会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挖沙降河试验与黄河口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殿魁 《人民黄河》1998,20(5):23-25
1997年水利部部署在黄河下游实施挖沙降河工程,并选定河口区垦利河段进行挖泥降河试验,为整个挖沙降河工程的实施做好科技准备。要确保试验成功,必须用好“三约束”理论,正确选择试验区段,采取正确的试验方法,做到“五个结合”,并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合理黄河的工程项目。如此,半可开创黄河治理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新局面。为石油开发晚好的基础条件、为黄河治理提供成功经验,将有力地推动沿黄经济的发展,使黄河滩区成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相似文献   

12.
王恺忱  王开荣 《人民黄河》2002,24(2):10-11,23
黄河下游河道善徒,河口河段尤甚。河口三角洲尾闾流路始终处于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循环演变之中。河口拦门沙主要受制于河流人海水沙条件和河口滨海潮汐等海洋动力特性,它随河口口门的改移而变化,极不稳定。当前,关于黄河口拦门沙治理的观点还不一致,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可行性均缺乏较为全面可靠的论证,难以制定具体有效的治理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危害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渠道淤积是黄河口引黄灌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渠道进行清淤后,引黄灌区方能正常运行。依据泥沙运动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治理对策,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口引黄灌区渠道淤积危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黄河入海水沙量的趋向性减少和黄河口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应改变不断改道入海流路的黄河口治理思路,全面推进稳定入海流路综合治理,在流路改道点附近建设黄河口水沙控制工程,实施科学的管理调度,以长期稳定河口入海流路,消除河口淤积延伸及相对稳定流路造成的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长期稳定、安全提供稳定的下边界条件,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程义吉  周丹 《人民黄河》1998,20(6):13-14
黄河口疏浚采用挖、推、拖、冲、爆等综合措施来降低河床、扩宽断面、清除拦门沙阻水障碍,提出了在疏浚的同时,需充分利用泥沙淤滩固槽、加固堤防、改良盐碱荒地和填海造陆,实现海油陆采,提高河口区防洪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稳定现行流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黄河含沙量居世界第一位。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通过干支流,每年以约12亿吨带至河口地区。除公元1128至1855年黄河夺淮从黄海入海,经历七百多年的沧海桑田,留下今天的苏北浅滩外,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从山东半岛北部由渤海入海以来,泥沙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性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量持续减少,河口水沙动力和地貌演变出现了新的情势。基于黄河口区实测水文泥沙和利津站水沙数据等,阐述目前黄河口的水沙动力与汊道演变。研究发现,现行黄河口区潮汐存在“潮位一升一降,潮流二次往复,流速四峰四谷”的特征,形成了涨潮北流、涨潮南流、落潮北流和落潮南流4种流动形式,以及近岸与远岸对峙的余流场;河口径流量减少,潮流界和潮区界有所上溯;口门东、北两汊涨落时刻不同步,形成了短时汊道环流。剪切应力计算结果显示,口外悬沙含沙量主要取决于床面的泥沙动态,悬沙含沙量主要受泥沙的沉降和再悬浮控制。口门进出潮水量计算结果显示,口门进潮量北汊大于东汊,而入海水量北汊小于东汊,表明目前北汊趋于衰退,而东汊将逐渐成为径流入海的主汊。  相似文献   

20.
黄河口海洋动力特笥与泥沙的输移扩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对黄河口潮流、余流、风暴潮等海洋动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口泥沙的输移方向与数量,指出黄河口的泥沙在洪枯季节综合的结果是向东北方向扩散,在目前河口海洋动力条件下,有大约40%的泥沙输往深海。本文还提出了选择最佳河口流路入海方向,充分利用河口海洋动力,提高海流输沙量、稳定河口流路的河口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