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D201树脂吸附钒(Ⅴ)的过程.结果表明,pH值对D201树脂吸附钒的影响很大,与钒在溶液中的赋存状态有关.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H=8.11kJ·mol~(-1),△S=34.63J·mol~(-1)·K~(-1),△G_(298)=-2.21 kJ·mol~(-1).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交换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和Langmuir曲线.  相似文献   

2.
在pH=3.7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D201×4树脂对钼(Ⅵ)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631mg/g.树脂,用4.0mol/LNaOH能定量解吸。测得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6.25×10-5s-1。树脂吸附钼(Ⅵ)的行为遵守Freundlich方程。298K时测得吸附反应热效应ΔH=25.5kJ/mol,表观吸附活化能Ea=19.1kJ/mol。树脂功能基RN+(CH3)3Cl-与Mo(Ⅵ)的摩尔比约为1∶2。  相似文献   

3.
研究D201树脂吸附钒(V)的过程。结果表明,pH值对D201树脂吸附钒的影响很大,与钒在溶液中的赋存状态有关。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ΔH=8.11kJ.mol-1,ΔS=34.63 J.mol-1.K-1,ΔG298=-2.21 kJ.mol-1。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交换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遵循Freund lich和Langmu ir曲线。  相似文献   

4.
易龙生  李晓慢  刘苗  刘涛  吴倩 《矿冶工程》2019,39(5):133-136
利用多孔粉煤灰(CFA)为载体制备粉煤灰/二氧化锰(CFA@MnO2)复合材料,用以吸附废水中Pb(Ⅱ)。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负载MnO2后,粉煤灰对Pb(Ⅱ)吸附效果显著提高。CFA@MnO2对Pb(Ⅱ)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89.28 mg/g。热力学参数ΔH0为18.916 kJ/mol,且ΔG0<0,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5.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 (D40 1 )对钆 (Ⅲ )的吸附在pH =5 .73时最佳。树脂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 1 81mg/g,用 2 .0mol/LHCl作解吸剂 ,解吸率为 99.5 % ,表观吸附速率常数 (k2 98) =2 .1 1× 1 0 -5s-1,表观吸附活化能(△Ea) =2 0 .9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 ;吸附热力学函数△H0 =1 9.6kJ/mol;吸附机理表明D40 1功能基上的O、N与Gd3 发生配位键合 ,树脂功能基与钆 (Ⅲ )的配位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相似文献   

6.
在pH 值为11.4 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体系中, 采用循环伏安电位扫描、恒电位阶跃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黄铁矿的电极过程。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当c(DDTC)=1 ×10-4 mol/L 时, 电极电位大于0.2V(SHE)以后, 黄铁矿电极表面发生四乙基二硫化秋兰姆(TETD 或D2)的电化学沉积并残留在电极表面;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可以确定反应电流密度(i)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为i =(9.08 ×10-5 +4.77 ×10-3 t0.5)-1, 由此可以确定DDTC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D为3.72 ×10-6 cm2/s, TETD 在黄铁矿电极表面的吸附厚度可达1.63 个单分子层;计时电位法则确定了pH 为11.4 时, 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的电化学动力学方程为η=0.116-0.064 lg[1-(t/τ)0.5],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确定为:交换电流密度i0 =3.08 μA/cm2, 反应电子数n=2, 反应传递系数α=0.462。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值表明吸附于黄铁矿电极表面的TETD 易于还原。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石煤钒矿通过拌酸保温熟化—堆浸所得浸出液进行了提钒工艺研究, 主要考察离子交换法提钒工艺, 树脂类型、溶液pH值、动态吸附对钒吸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含钒浸出液经中和—氧化后调节pH=1.88得到交换前液, 优选吸附性能较好的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 进行动态吸附, V2O5饱和吸附容量217.66 mg/mL湿树脂; 以4% NaOH+4% NaCl配比的解吸剂对D201进行动态解吸, 解吸液中V2O5含量最高达到119.49 g/L, 在解吸液体积(mL)与湿树脂体积(mL)比为3.7时, 树脂解吸率已超过99%;所得解吸液经酸性铵盐一步沉钒法制备得到品位超过98%的高纯V2O5产品。本试验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提钒工艺, 树脂D201具有对钒吸附容量大、吸附率高、处理量大等优势, 富钒解吸液无需净化处理, 利用铵盐一步沉钒法最终得到合格产品, 并且避免了萃取工艺带来的废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 工艺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8.
采煤机运动参数对块煤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豁  高健 《煤炭学报》2009,34(9):1263-1267
为了增加粉煤灰的反应活性,将原料粉煤灰(RFA)进行超细球磨得到超细粉煤灰(UFA),将超细粉煤灰与NaOH溶液反应后挤出成型烘干,得到超细粉煤灰基成型吸附剂(UFFA),通过XRD和SEM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RFA,UFA和UFFA对Cr6+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UFFA的吸附性能优于UFA,RFA最差; UFFA对Cr6+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热力学研究表明:UFFA对Cr6+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UFFA对Cr6+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5.391 kJ/mol,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改性焦粉对亚甲基蓝吸附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化学法改性焦粉,用场发散扫描电镜、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焦粉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改性焦粉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模型、吸附热力学参数、黏附几率与活化能、吸附动力学方程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焦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改性焦粉吸附亚甲基蓝焓变为43.33 kJ/mol,自由能变在-13.08~-8.46 kJ/mol之间,熵变在0.018~0.041 kJ/mol之间;黏附几率S=5.943×10-9,活化能为41.11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是界面上混乱度增加的自发吸热过程;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所主导,吸附与Ho的二级速率方程有很好的相关性,吸附机理为颗粒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pH =9.3 的1.6 ×10-2 mol/L 硼砂、3.6 ×10-2 mol/L 氨水和1.6 ×10-5 mol/L 百里香酚酞络合剂底液中, 稀土-百里香酚酞络合剂有一灵敏的极谱波, 其二次导数波峰电位为-1.02 V(S.C.E)。波高与稀土离子浓度(4.0×10-7~3.6×10-6 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影响极谱波的各种因素和共存离子的干扰, 将此极谱波应用于钢中轻稀土的测定,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对酸性矿井水中Cd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平  郑仲  朱明明 《煤炭学报》2007,32(11):1183-1186
分析研究了粉煤灰对模拟酸性矿井水中Cd2+的吸附.实验中选取Cd2+的初始浓度为0.000 1~0.010 0 mol/L.结果表明,粉煤灰对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吸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不同温度下得到了速率常数方程,表观活化能Ea=28.95 kJ/mol,指前因子A=68.9 min-1.  相似文献   

12.
甲壳素对锌(Ⅱ)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用甲壳素吸附锌(Ⅱ)的过程。结果表明,对锌(Ⅱ)的吸附在pH=6.21时最佳,298K下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9.37mg/g.甲壳素。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52kJ.mol-1,ΔG=-13.15kJ.mol-1,ΔS=69.37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和Langmuir经验式,表观活化能Ea=35.49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76×10-4s-1。  相似文献   

13.
石煤提钒焙烧过程钒的价态变化及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 钒的焙烧氧化是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钒矿为研究对象, 首先采用电位滴定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探索了钒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速率的步骤, 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 石煤中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 焙烧过程中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 →V(Ⅳ)→ V(Ⅴ)), 钒的氧化反应属扩散动力学控制, 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E1=81.19 kJ/mo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110*树脂吸附稀土金属铒离子的影响及吸附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110*树脂对铒(Ⅲ)的吸附在pH=5.70时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7mg.g-1(干树脂),用1.0~2.0mol/L的HCl作解吸剂可定量解吸。吸附过程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b值在2~10之间。吸附反应热力学函数ΔH=16.5kJ.mol-1,ΔS=58.7J.mol-1.K-1,ΔG=-1.00kJ.mol-1。表观吸附活化能Ea=31.3 kJ.mol-1,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1.84×10-5s-1。树脂上C-OH中的H和C=O中的O与Er3+发生配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110*树脂吸附稀土金属铒离子的影响及吸附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110*树脂对铒(Ⅲ)的吸附在pH=5.70时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7mg·g-1(干树脂),用1.0~2.0mol/L的HCl作解吸剂可定量解吸.吸附过程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b值在2~10之间.吸附反应热力学函数△H=16.5kJ·mol-1,△S=58.7J·mol-1·K-1,△G=-1.00kJ·mol-1.表观吸附活化能Ea=31.3 kJ·mol-1,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1.84×10-5s-1.树脂上C-OH中的H和C=O中的O与Er3+发生配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自燃煤矸石山内部烟气的平衡浓度(ψ)与温度(T)、 压力比(p/pθ)、 水-空比(α)之间关系的热力学模拟,得到了自燃煤矸石山发生爆炸的热力学条件.当α=100,p/pθ=100, T=800~1 200 K时,煤矸石燃烧烟气中CO,CO2,H2,CH4和水蒸气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02~0.422,0.034~0.170,0.049~0.126,0.005~0.355和0.004~0.904,CO,H2,CH4爆炸性气体可发生化学爆炸.当α=100,p/pθ=100,T=1 200~1 800 K时,煤矸石燃烧烟气中CO,CO2,H2,CH4和水蒸气的平衡浓度分别为:3.8×10-5~0.002,0.004~0.034,0.003~0.055,0~0.005和0.904~0.993,“烟气”中主要是高温高压水蒸气,可发生物理爆炸.  相似文献   

17.
石英矿物中常伴生有Mg2+,为了解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进行了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Mg2+活化石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没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当矿浆pH=10.5,Mg2+浓度为3.75×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时,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2.40%。②Zeta电位分析表明,吸附在石英表面的Mg2+是油酸钠吸附的活性位点,因而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有活化作用。③溶液化学分析表明,Mg2+活化石英的有效成分为MgOH+。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才能吸附到石英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8.
周灵初 《金属矿山》2007,48(5):84-87
石英矿物中常伴生有Mg2+,为了解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进行了石英纯矿物浮选试验,并采用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Mg2+活化石英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没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当矿浆pH=10.5,Mg2+浓度为3.75×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时,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2.40%。②Zeta电位分析表明,吸附在石英表面的Mg2+是油酸钠吸附的活性位点,因而Mg2+对油酸钠浮选石英有活化作用。③溶液化学分析表明,Mg2+活化石英的有效成分为MgOH+。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Mg2+存在的情况下,油酸钠才能吸附到石英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矿冶工程》2019,39(1):54-57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以辛基异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稀土时矿浆中Ce3+对含钙脉石矿物萤石及方解石的活化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当辛基异羟肟酸浓度为2.0×10-4 mol/L、矿浆中Ce3+浓度小于1×10-4 mol/L时,pH值在 6~10之间时,Ce3+对含钙矿物萤石及方解石有活化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Ce3+吸附在含钙矿物萤石及方解石表面形成了活性位点,可与羟肟酸根离子产生络合吸附,生成稳定的五元环络合物,增大了羟肟酸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活化矿物。  相似文献   

20.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残渣热解活化能E的算术平均值为144.6 kJ/mol,分布在60.1~280.4 kJ/mol范围内,活化能分布函数f(E)为非正态分布函数;指前因子k0与活化能E之间存在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