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和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重磁力与露头资料的分析,认为民和盆地具有双层结构,前期(上白垩统沉积前)为断陷,后期(下白垩统沉积后)为拗陷,是中新生代发展起来的断、拗山间沉积盆地;盆地基底为复合基底,即前寒武系变质岩和加里东褶皱带的花岗岩;将局部构造归纳为6种类型的构造样式,分属于扭动、冲断与基岩生长3大构造组合。   相似文献   

2.
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构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分布、重力、磁力、地震、CEMP 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构造带由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和桌子山-贺兰山冲断体系组成,它们是互为独立的冲断推覆构造; 明确指出,六盘山弧形冲断体系为祁连地体拼贴到华北陆缘地体(鄂尔多斯地块西部) 之上的冲断推覆构造,具有独特的双层地体叠置结构。主张将华北地台的西界移至中卫-海原-宝鸡一线,并推断六盘山盆地深部发育华北地台的基底和古生界的盖层。这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以外地区勘探和鄂尔多斯盆地类似的古生界天然气赋存层系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的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周缘广泛发育前陆冲断带。在综合研究了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冲断带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和四个亚类,它们分别为基底卷入的单凹陷型和多凹陷型;盖层滑脱的多层次滑脱型和简单滑脱型。基底卷入型的构造变形表现为冲面陡倾,断裂长期活动,形成浅层被动构造,变形带狭窄;盖层滑脱型的构造变形则表现为断层倾角缓,冲断前锋类型复杂,活动时间短和变形带宽等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冲断  相似文献   

4.
以伦坡拉盆地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提炼出盆地晚期改造主要存在张扭横向调节构造变形、冲断压陷构造变形、推挤褶隆构造变形和压扭隆起构造变形4种构造变形样式,进而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构造变形格局划分为10个构造变形分区,即:南部冲断带、南部推挤褶隆带、南部压扭隆升带、北部冲断带、北部推挤褶隆带、西部推挤隆升区、西部冲断压陷区、中部横向张扭调节区、东部冲断压陷区和东部推挤隆升区。压性构造样式与张性构造样式共存且统一于左旋斜向对挤的压性应力场,是伦坡拉盆地晚期构造变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北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及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作基 《中国石油勘探》2006,11(4):16-20,60
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是一对共轭的、正负相依的构造地貌单元,它们自北而南分为6个构造单元:拉尔墩基底卷入厚皮冲断带、哈尔克山褶皱冲断带、库勒前缘叠瓦冲断带、拜城—阳霞前渊坳陷带、塔北前陆斜坡带和塔中前缘隆起带。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前陆盆地的发育演化共同控制了塔北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变形特征和构造样式。塔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分布主要受含油气系统和区域盖层控制,克拉苏构造带、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秋立塔格构造带和塔北轮台断隆带等4个构造带是油气最富集的构造带;已发现克拉2特大型气田等多个油气田,预计仍能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7.
酒西盆地南缘推覆构造及其含油领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酒西盆地南缘的冲断-褶皱型推覆构造带规模巨大,包括以古生界为主体的冲断推覆体和以中新生界为主体的褶皱推覆体。古地磁及地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自二叠纪以来推覆距离达200km,其中侏罗纪后推覆100km 左右。推覆构造对酒西盆地范围、基底形态、沉积物类型、有机质演化及油气赋存条件等均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构造划分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赵白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3):209-216
作者根据盆地内的隆坳组合关系,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8个一级构造,29个二级构造,170余个三级构造。按构造成因大致可分为基底隆控型、推覆挤压型与压扭--冲断型三大类。最后以几个二级构造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盆地构造的继承性与新生性。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准噶尔盆地是陆内坳陷盆地与前陆盆地相叠加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3 期伸展及随后的热沉降作用,发育了3 大套烃源岩;其间发育了3 期前陆盆地,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带,孕育了3 个关键成藏期。多次叠加作用形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与东北缘3 个前陆冲断带。西北缘逆掩断裂带早已被证明为大型油气聚集带;南缘冲断褶皱带的大、中型油气田也正被逐个发现;东北缘前陆冲断带也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勘探实践证明,准噶尔盆地前陆冲断带勘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领域明朗、方向清楚,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与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冲断推覆控制了四川前陆盆地内主要构造样式的展布和发育,平面上可分为:(1)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变形;(2)川中隆起低级背斜构造区;(3)川西及川东北低陡褶皱-低平格皱区,变形具有平面上的分带性。纵向上变形具有层次性,可划分为深层次、中层次和浅层次,因而呈“三明治”式结构。主要构造样式有:基底冲断推覆构造、叠瓦冲断系、飞来峰构造、双重构造、背冲隆起、三角构造带、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及平缓褶皱。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秦岭-大别山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北两支逆冲断裂组成,是联系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南华北盆地的构造纽带。该逆冲推覆构造在走向上具有分段性,在倾向上具有分带性;即沿倾向分为前锋带、逆冲岩席带和根带;在走向上分为豫西逆冲推覆区段、周口南缘逆冲推覆区段和淮南-合肥逆冲推覆区段。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印支期碰撞造山阶段、燕山晚期陆内造山阶段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走滑拉张阶段。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各区带烃源岩保存条件差异较大,油气显示集中分布在前锋带附近。评价前锋逆断带及前渊区(盆地/凹陷)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带,南、北两支逆断带之间的逆冲岩席区(盆地/凹陷)为较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HYS反转构造及其平衡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HYS构造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经历了拉张伸展期、挤压抬升期、伸展拗陷期和强烈挤压褶皱期等演化阶段。拉张伸展期盆地引张伸展,断层为正断层,形成半地堑式构造单元;挤压抬升期,盆地受挤压抬升,断层活化为逆断层,伴随产生弱压缩褶皱;伸展拗陷期盆地再次引张伸展,断层转化为正断层,盆地呈拗陷沉降;强烈挤压褶皱期,受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断层又活化为逆断层,并伴随断层产生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正反转构造和复杂的地层构造关系。后期的强烈挤压褶皱反转虽然形成了油气的聚集场所,但同时又破坏了构造圈闭的完整性及其保存条件,不利于构造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扬子沉积盆地构造及其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区在中条-武陵运动形成的基底上,先后形成震旦纪—中三叠世广海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内陆大型湖沼含煤沉积盆地,江汉白垩—第三纪多旋回盐湖沉积盆地。现今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中部的江汉盆地,东北、东南缘的逆冲构造带,西部的重力滑覆褶断带。本区先天性成油气条件优越,但不少地区的海相沉积后期改造剧烈,然上述三构造单元仍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作用可划分出5个期次:即印支期(T2-T3)、燕山早期(J2末-J3)、燕山晚期(K1末期)、燕山末期(K2末期)和喜马拉雅早期(E末期)。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是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在盆地内的延伸,造山带与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同步耦合性,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相关性。逆冲推覆作用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分布轮廓、构造格局、地层发育和沉积建造,而且还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决定了盆地的性质和类型。中生代盆山构造耦合是扬子、华北两板块碰撞、陆内俯冲断离和山脉隆升与伸展坍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末期逆冲构造形成机制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四川盆地经历了古生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从克拉通盆地到前陆盆地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天然气勘探工作难度大。为了完成盆地重点层系的构造分析和构造单元划分,并对下一步该盆地及其周缘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提出新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内解释的地震大剖面,分析了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到了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形成、聚集的相关信息;依据盆地基底结构、以往构造单元习惯划分边界、盆地周边构造、盆地构造特征、山界及盆地边界等,对四川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经过了两大阶段:(1)第一阶段是震旦纪—早三叠世,以拉张应力环境为主;(2)中三叠世—第四纪以挤压应力为主。以此为基础,还进一步细分为7大演化阶段:(1)前震旦纪基底形成(AnZ);(2)克拉通坳陷盆地(Z_1—S);(3)克拉通内裂陷盆地(D—T_2);(4)大陆边缘盆地(T_3x~(1-3));(5)前陆盆地(T_3x~(4-6));(6)坳陷盆地(J—N_1);(7)盆地定型(Q_4)阶段。该成果对四川盆地各套储层的有利区带展布规律研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赋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层基底的叠合盆地,被4个华力西期褶皱带围限,根据残余盆地的特点,从盆地周边,基底和盖相互影响的角度,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格局,将盆地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吐鲁番坳陷,艾丁湖斜坡,了墩隆起,哈密坳陷和南胡戈壁隆起,基底构造控制了这些构造单元的分布。用构造区的概念探讨盖层构造发育规律与区域构造边界之间的成因关系,把盆地内部盖层构造分为4个构造区: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并进一步划分了二级构造带,讨论了背斜斜造的主要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前新生界基底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该区区域构造的分析,并综合利用野外地质、钻井资料、分析测试数据以及重力、航磁、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渭河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样式开展了研究,并进而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基底主要由4个不同物质分区组成;盆地下古生界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被新生代正断层分割的强烈挤压褶皱变形,新生界则表现为受正断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箕状断陷;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基底和新生界盖层均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十分发育,油气资源潜力大,目前已发现10多个油气田,前景广阔。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前陆、晚期前陆及陆内统一盆地等3个阶段;按其动力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单前陆、双前陆及走滑前陆等盆地;它的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盆地构造样式为压性逆冲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逆掩带、断褶带、坳陷带及斜坡带;其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褶和斜坡带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新高精度航磁、重力测量资料,对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羌塘盆地变质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和中生界厚度图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以及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埋深可达5~15km,盖层为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羌塘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制约,呈"二拗一隆"的构造格局,其中双湖隆起是一个岩浆岩杂岩隆起,盆地内还划分出17个凸起和凹陷。通过对重、磁资料分析,否定了前人提出的在盆地中部存在一条近东西向分布的隆起带(即所谓"中央隆起带")的观点;利用重力空间域线性迭代反演技术,初步确定羌塘盆地中生界地层厚度在4~8km。这些新的认识和结论,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包括博格达山)是由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褶皱构成的基岩断隆带,其中主干断层为向山体倾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该盆山结合带宏观上是一条冲断挠曲带,高角度逆冲的山前大断裂的下盘发育一系列中-低角度的基底卷入逆冲断层,部分逆冲断层上盘发育相关褶皱,但是基岩顶面和卷入变形的沉积盖层总体上构成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准噶尔盆地内部是一个宽阔的分层变形叠置带,侏罗系及上覆底层主要为滑脱褶皱变形,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加厚,滑脱背斜下伏地层及盆地基底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断层.NNE-NE向、近SN向变换断层或构造变换带将上述构造变形带分隔成不同的"段",同一"带"、同一"段"和同一"层"内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类似的,不同"带"、不同"段"和不同"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则有明显的差异.盆山过渡带的构造特征受早二叠世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活动、晚侏罗世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走滑逆冲断层活动以及上新世逆冲断层活动和褶皱变形等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但主要是上新世以来北天山逆冲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的结果.先存的基底断裂、沉积盖层中的软弱岩层以及天山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影响盆山过渡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