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室内单轴压缩实验,对不同初始结构性黄土在单轴应力条件下的结构性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同一含水率条件下,原状黄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要明显高于重塑黄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当含水率较低时,土样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拉裂破坏,破坏呈现突然性;当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含水率对黄土结构亚稳定状态的影响减小,初始结构强度的损失也相对减小,结构的可变性相对较大,黄土在该状态条件下所具有的初始结构性较强。构度结构性参数指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出现骤减,说明在这一阶段试样的初始含水率对黄土的初始结构性的影响较明显;当黄土的初始含水率达到一定值以后,含水率的增大使得黄土试样在沉积过程中初始结构性相比低含水率下沉积的黄土试样,土样的初始结构性已经部分减小,从而对构度结构性参数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路基的变形问题,通过室内压缩试验研究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及外荷载对压实黄土的变形的影响,得出了黄土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随初始条件改变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路基黄土的初始含水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同时满足压密变形和湿陷变形量都相对较小;适当地增大黄土的压实度有利于减小黄土的工后沉降量;外力是影响黄土变形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外荷载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会导致黄土变形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受结构性和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影响,原状黄土的力学及变形特征尤为复杂,深入研究原状黄土的本构关系在理论及实际工程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原状黄土在水、力条件下的结构演化规律,提出了考虑水、力影响的结构性黄土体变方程,通过引入相对应力比和相对临界状态应力比的概念,使模型能够合理描述原状黄土的初始各向异性。进一步采用相关流动法则推导出可同时反映原状黄土结构性和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本构模型。当不考虑结构性及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影响时,模型可退化为修正剑桥模型。通过与已有原状黄土三轴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可知本文模型能较为合理地描述原状黄土的强度及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土塬地区非饱和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选取庆阳市西峰区某建筑场地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黄土固结试验研究,讨论了湿陷系数与压力、初始含水率及初始结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浸水压力作用下,湿陷系数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基本呈现递减趋势;高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强,低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弱;黄土结构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呈降低趋势,且在含水率增大初期,黄土结构强度降低速率较大,后期速率减缓;黄土湿陷前后土体的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较稳定的次生结构。  相似文献   

5.
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法国高速列车沿线黄土区域内部分站台周围雨季出现多处落水洞问题,对黄土路基土的地质及岩土特征、特别是黄土的湿陷性展开研究。在阐述法国北部黄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巴黎以北140km处高速列车沿线原状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初始含水量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以期能对现场条件下季节性含水量变化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进行预测判断。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的变化对湿陷性的影响很明显,并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湿陷量会线性地降低,这表明在湿陷准则中必须考虑初始含水量的影响。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几种湿陷性判别准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在增湿及侧限压缩应力作用下,其变形特性表现出与一般黏性土不同的特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3种不同初始结构性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对黄土在增湿及压缩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宏观力学特性及其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增湿及侧限压缩应力作用下,黄土的e-lgp曲线分成三段,即平缓状态段、非线性段和线性段;2)原状黄土的压缩曲线与重塑土压缩曲线的变化给出了同一压力下黄土架空排列结构破损后孔隙比的可能变化量;3)原状黄土与饱和黄土压缩曲线的差别揭示了同一压力下黄土颗粒间胶结丧失后结构性黄土孔隙比的可能变化量;4)结构屈服应力与初始含水率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压缩指数与初始含水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对压实黄土侧限压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定试验含水率及干密度下具有不同结构性(排列)的压实黄土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分析制样含水率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不同试验含水率压实黄土侧限压缩特性的影响,探讨压缩性指标与初始结构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以饱和压实黄土的压缩曲线为基础,通过引入反映结构性影响的初始结构性参数,提出压实黄土压缩曲线的表达式,根据此表达式可以确定湿载耦合时压实黄土的压缩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制样含水率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对压实黄土的侧限压缩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随试验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对饱和压实黄土压缩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压实土的初始结构性随制样含水率的增大或试验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强,弹性指数基本上不受结构性的影响,结构屈服压力及压缩指数皆随初始结构性参数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试验含水率及制样含水率下,压缩指数及结构屈服压力与初始结构性参数之间皆有良好的归一化非线性关系,且可用以饱和压实黄土的压缩性指标为参照状态的双曲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填方工程沉降和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对延安新区填方的重塑Q3黄土,进行3种初始干密度下一系列控制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重塑黄土的变形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干密度和吸力对重塑黄土的破坏形态、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影响较大;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试样的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逐渐由应变硬化型向理想弹塑性再向应变软化型转变;初始干密度和吸力越大,试样的剪胀性越显著,强度越高;有效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吸力摩擦角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内摩擦角随吸力几乎不变,而黏聚力随吸力呈线性增加;初始切线杨氏模量和切线体积变形模量均随初始干密度与吸力的增加而提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考虑初始干密度和吸力影响的重塑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非线性模型参数的表达式,可用于预估不同初始干密度、不同吸力下重塑黄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为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力、水耦合作用使黄土结构性降低,开挖扰动和增湿是黄土隧道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基于已提出的Q3黄土初始切线模量与含水量的关系,对一典型的黄土隧道进行了增湿变形分析,从围岩的变形、地面沉降、衬砌的受力状态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增湿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从5.175%增大到22%时,隧道拱顶沉降和地面变形均增大了一倍左右,初始含水量较小时,增湿引起较大的围岩变形,初始含水量较大时增湿引起较小的围岩变形;衬砌结构的弯矩和轴力随含水量增大而增大,按规范求得弯矩的设计值大于数值分析的结果,而轴力的设计值小于数值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模拟实际工程在不排水条件下土体的快速破坏,对不同初始吸力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常含水率等向压缩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常含水率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特性、临界状态、屈服及吸力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等向压缩和三轴剪切应力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和吸力变化特性不同;不同初始吸力下,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为平行直线,偏应力与有效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可以归一为一条直线,且可近似用饱和土临界状态线表示,半对数坐标系上孔隙比与净平均应力及有效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皆近似为平行直线,直线斜率比饱和土的大,比屈服后等向压缩曲线的小;对于不同初始吸力,相同有效平均应力下非饱和原状黄土与饱和黄土的临界状态孔隙比之比与气体饱和度关系可以归一;屈服净平均应力及屈服偏应力皆随着初始吸力的增大而增大;q-p平面上初始及后继屈服曲线为对称于K0线的椭圆,吸力及应力硬化对屈服曲线的影响是等向的。  相似文献   

11.
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不同含水量下对西安、兰州原状黄土进行压缩试验,根据同一压力下原状黄土与重塑饱和黄土的孔隙比定义一个定量结构性参数mP,探讨黄土的结构性参数随压力及增湿含水量ω变化的特性,用结构性变化特性分析原状黄土增湿变形特性机制。研究表明:(1)同一压力下,mP-ω关系可分为平缓和下降2段,而增湿湿陷系数δs与ω的关系可分为平缓和增长2段,交点处的增湿结构破坏起始含水量ωf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21在ω〈ωf时,黄土对水的敏感性很弱;ω〉ωf时,水的敏感性很强。(3)高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强,低压力处增湿湿陷性弱,增湿压力的影响在低初始含水量时要比高初始含水量时明显得多。(4)同样增湿含水量下,增湿变形随着初始含水量ω0增大而减小,但当ω0〈ωf时,ωo变化对增湿湿陷变形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可以归一。(5)在不同压力和初始含水量下,西安、兰州黄土的δs-(mP.ω0-mP,ω)之间的线性关系非常相近,即增湿变形的发展受结构性影响的规律是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存在许多天然黄土边坡,当它们发生滑动时,发现这些滑坡的滑动面上的平均剪应力,比它们的抗剪强度小得多,发生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的残余强度问题,因此研究黄土的残余强度具有深刻意义。试验结果表明:环剪仪是目前测量土残余强度最符合实际的仪器,单级剪切是作为测量土残余强度的首选剪切方式;洛川Q_2黄土的初始结构对其残余强度几乎无影响;洛川Q_2重塑黄土的残余强度参数c_r、φ_r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洛川Q_2重塑黄土的残余强度参数cr、φr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洛川Q_2重塑黄土的残余黏聚力cr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残余内摩擦角φ_r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土是一种世界分布范围广泛的特殊土,其重要特点是湿陷性。由于土层含水量及土层压力因素,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严重影响。为降低和防止黄土湿陷性给工程造成的损害,本文利用室内黄土湿陷性试验,以陇东庆阳地区黄土为例,研究初始含水量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为湿陷性黄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结构损伤演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Q3黄土三轴剪切试验确定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切线模量,结果表明,初始切线模量随同结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围压作用下湿陷性黄土的结构损伤性较压硬性更加突出。基于初始切线模量定义的损伤比,能够反映球应力增大和进水增湿作用引起的结构破损变化。根据损伤比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能够考虑加载及浸水耦合作用,为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能湿陷变形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孔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对陕西杨凌Q3饱和黄土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减压三轴压缩和等p应力路径的各向等压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探讨和分析了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孔隙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路径作用下,饱和黄土的孔隙压力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土体的轴向应变较小时,孔隙压力基本上不受初始固结围压的影响,而当轴向应变超过5%之后,饱和黄土所受的初始固结围压越大,主应力差越大,其孔隙压力也会越大。  相似文献   

16.
陈辉  胡伟 《工业建筑》2011,(Z1):542-545,585
对饱和黄土试样进行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总结了围压、超固结比、偏压固结比对饱和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饱和黄土的抗变形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结构性;二是颗粒间的摩擦。其中前者对初始变形模量的影响较大;而后者则对土体的残余不排水强度起决定作用。同时指出结构性在饱和黄土力学性能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用地日益紧缺的问题带来了大量的填沟造地的工程,在黄土地区尤为凸显。黄土作为填土料,其压实后的水稳性直接关系到填土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文通过系列室内试验,对不同击实能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击实得到干密度相同的压实黄土,进行浸水和不浸水的一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初始含水量和击实能对压实黄土压缩性的影响,得出:在最优含水量下击实的土样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在最优含水量干侧击实的土样所具有的水稳性最差。因此,在黄土填土工程施工中,务必要控制土料的含水量与击实能相匹配,以确保黄土填土的水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剪切过程中黄土的应力–剪缩规律,在黑方台典型滑坡后壁获取原状试样,开展了饱和黄土的等压固结不排水试验、等压固结排水试验,与非饱和黄土的常含水率试验,探讨了该黄土的应力应变规律和临界状态强度,调查了该黄土的状态参数与剪缩/剪胀行为,并进一步结合经典剪胀方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该饱和黄土在上覆荷载应力范围以内的临界状态线可近似为一条直线,在94~100 kPa基质吸力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临界状态线也可简化为一条与前者平行的直线;其次,该黄土总体表现为剪缩趋势或剪缩变形,但是受初始孔隙比、初始应力水平影响,该黄土可能表现出剪胀行为;第三,该原状土可用土的状态参数描述,且亦可表现出剪缩–剪胀的相转化行为;第四,剑桥模型的剪胀方程总体上能够反映该黄土的剪缩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室内压缩试验,选取2个含水量和击实能的土样,分析了含水量和击实能对黄土的压缩系数、压缩应变及初始孔隙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对黄土路基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际工程管沟漏水的情况,考虑黄土地基土体初始含水量、孔隙比、管沟内积水压力等因素影响,给出了二维非饱和黄土地基管沟入渗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并编制软件对管沟渗水下的黄土地基水分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孔隙比越大,初始含水量越大,入渗速度越快,地基增湿区域越大,但随着增湿区域的增大,入渗水量扩散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