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淌塘铜矿为四川会理—会东铜多金属矿集区内的层控型矿床之一,发育典型的"东川(淌塘)式"铜矿。为进一步指导淌塘铜矿床深、边部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依据淌塘铜矿床的最新地质勘查结果,深入分析了矿体产出特征、矿物组构特征、蚀变特征等,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1)矿区出露的地层以前震旦系会理群淌塘组(Pt_2t)变质岩系为主,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及白云质大理岩;(2)矿体均赋存于淌塘组中亚组第二段中层(Pt_2t_2~(2-2))内,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均匀;(3)矿床内的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发育浸染状、条带状、网脉状矿石构造,显示沉积及热液成矿特征;(4)赋矿围岩作为初始矿源层,在后期热液作用下进一步活化迁移,沿断裂及破碎带充填叠加,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铜矿床;(5)矿区地层、构造、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梅岭铜矿产在中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第二—三岩性段中酸性火山岩系内,受火山通道构造与断裂构造复合控制,铜矿体具穿层性,呈近水平似层状矿体和陡倾斜脉状薄矿体2类,是矿头埋深22~40m及其以下的盲矿体。铜矿石为细脉浸染状以及块状矿石。铜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昔朗铜多金属矿区矿体主要发育于那箐组灰岩断裂构造内,矿石类型以浸染状-细脉状铜矿石、铜铅矿石、铜铅锌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黝铜矿,矿石矿物有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偶见辉银矿等。结合区内地质勘探资料,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经微量元素分析及类比分析,认为昔朗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为一种中—低温、中—低盐度、Na-Ca-Cl型和Na-Ca-SO4型、弱酸性—弱碱性的热卤水。  相似文献   

4.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成矿条件优越,茂租铅锌矿即是该成矿带上重要的铅锌矿床。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并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滇东褶皱带,出露地层复杂,褶皱—断裂带发育,控制着区内铅锌矿床的产出;(2)矿床总体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沉积型矿化受控于地层,矿体规模较大,总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脉状矿(化)体受控于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3)矿床总体可划分为上、下2层矿化层,上层矿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及岩性条件,下层矿受控于岩相岩性条件;(4)矿床成矿模式为“上层矿—下层矿—脉状矿”三位一体的热水沉积型,矿区构造交汇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观音山铜矿是东川“五层楼”成矿系列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发育“上铜下铁”的空间矿化结构。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床成因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大营盘组二段(Pt2〖WTBX〗d〖WTBZ〗2)碳-硅质板岩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自上而下发育3层矿化;2)矿床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次生氧化物为孔雀石,以脉状、条纹状、浸染状等沉积型矿石结构构造为主;3)矿床的形成严格受控于沉积构造环境、岩相古地理、含矿建造及成矿环境等,总体属砂页岩-碎屑岩建造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床;4)“观音山式”铜矿具有显著的层、相、位专属性,其落因带西侧大营盘组出露地区成矿条件较好,是寻找观音山式铜矿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河口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南段,挟持于红河断裂及水塘—曼蚌—沅江断裂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基性火成岩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口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曼岗河组绿片岩(Pt_1dm~1)和肥味河组大理岩段(Pt_1df~3)内,发育浸染状、星点状及细脉状等沉积—热液改造型矿石构造;②矿床严格受控于岩相古地理、地层控制,含矿层自下而上发育变钠质熔岩→碳酸盐岩→凝灰岩的火山喷发—沉积韵律旋回,沉积物质随着演化逐渐增多,矿化增强;③矿床北段发育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化,矿体层位稳定、连续性好、规模大,南段以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复杂、富矿集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细丫口以南、矿区北段地层、构造出露地段及盐巴箐一带成矿潜力较好,是矿区下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工作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花鱼岭铅锌铜矿主要矿体受3种成矿构造控制: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和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1)构造脉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早期活动的张性构造和NE向F2张性断裂,分别控制花鱼岭南段脉状铅锌矿体及东段脉状铜矿体;2)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晚期活动的走滑花状构造,控制花鱼岭南段和南坡的角砾状铅锌矿体;3)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为层间滑动构造,控制花鱼岭山顶似层状铅锌矿体。基于对该区铅锌铜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控矿构造成因探讨的研究,对花鱼岭铅锌铜矿床各类矿体的成矿远景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一般斑岩型铜矿不仅存在蚀变分带,还存在矿化类型及岩性分带。在纵向上具有三层结构特征:上部震裂角砾岩带,中部爆破角砾岩或隐爆角砾岩,下部斑岩。其对应的矿化类型基本也可分为三个类型:上部为网脉状—脉状矿化,中部为角砾状矿化,下部为浸染状矿化。通过典型矿床研究,可以建立斑岩型铜矿床模型。源于上地幔的岩浆在分异和上升过程中,在适当的部位与其他热液(构造热液、天水等)发生混合和反应,使成矿物质析出沉淀而成矿,并对应产生不同类型矿床。其空间分布由下至上大致是:斑岩型钼矿—斑岩型铜钼矿—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金矿+网脉型铜金矿—角砾岩型铜金矿+网脉型铜金矿+脉型铜金矿—网脉型金铜矿+脉型金铜矿+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四棵树矿区位于东川铜矿田西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铜资源量约24万t。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上段上—中岩性段内,有利的岩性组合为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为主,发育"马尾丝"、纹层状等典型沉积成岩型矿石构造;2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地层、岩性及构造作用控制,昆阳群地层及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落雪组地层严格控制着层状矿体的产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脉状矿体的产出;3矿床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作用阶段,属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小水井、黑树林矿段中—深部勘探成果,并综合矿区矿化特征及地层、构造特征,认为黑树林矿段东延的桃树坪—玉宝箐地段、小水井矿段西延的四棵树矿段及断层构造与落雪组地层的交汇部位成矿潜力巨大,是矿区进一步进行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何宗宝  马正林  余璨 《现代矿业》2016,(4):114-118,126
路农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体特征,并利用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床内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1矿床内矿石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矿石,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及包含结构;2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及表生期,显示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显著。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铜矿床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托帕铅锌矿床是产于塔里木盆地北侧向斜内的典型热卤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在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矿床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特征、成矿条件。研究表明:(1)矿床自上而下发育有砂岩型铜矿化、砂砾岩型铜矿化及碳酸盐型铅锌铜矿化,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顺层产出;(2)矿体主要赋存于古新统乌拉根组(E_1w~(1~5)),赋矿岩石为一套海侵砂、砾-泥碳酸盐岩建造,岩石粒度与矿化强度呈正相关;(3)金属硫化物具有纹层状、条带状、浸染状及团块构造,偶见铜矿物沿裂隙分布,反映矿床经受早期热卤水喷流及后期构造热液充填叠加改造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找矿模型进行了构建,认为乌拉根岩性段及向斜/背斜构造活动叠加地段为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5.
黄家沟铜矿位于"勉略阳三角区"中部七里沟—铜厂—徐家坝火山—岩浆岩构造带中段,大地构造位置属巴颜喀拉地层区摩天岭小区。在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特征与物化异常的基础上,总结岩性、构造、岩浆岩、蚀变、异常等找矿标志,类比徐家沟铜矿床,认为黄家沟具有寻找火山沉积—构造改造型铜矿潜力,对找矿方向做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苏燕华 《现代矿业》2016,(4):148-150
在对上城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根据矿床的形成过程,上城铅锌矿床的形成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矿源层形成阶段、构造-岩浆活动阶段、热液萃取富集成矿阶段;2上侏罗统高基坪群既为矿床的矿源层,也为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矿体呈脉状、细脉侵染状赋存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凝灰岩中,且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以充填、交代的方式富集成矿;3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存在多期成矿叠加的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KIMPE铜钴矿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IMPE铜钴矿矿床受地层和断裂控制,新元古代加丹加系罗安群地层为初始矿源层。成岩成矿期后,卢菲利造山运动过程中的构造活动和变质作用对矿床进行了改造,使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重新富集。此外近地表环境下的表生富集作用,导致了表生矿体的形成。KIMPE铜钴矿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沉积—热液改造型。  相似文献   

18.
对拉拉落凼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及叠瓦状产出,主要赋存于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_1h_4~3)火山凝灰岩中。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矿化富集严格受构造、岩浆岩、地层及蚀变作用控制,矿区地表负地形、铜草、矿化露头及矿区标志层(Pt_1h_4~3)为有利找矿标志,提出落凼东界Pt_1h_4~3含矿层、Pt_1h_4~1含矿层及Pt_1h_6、Pt_1h_2含矿层具有较好的"拉拉式"铜矿找矿前景,对矿山今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牙克石市乌奴儿河北岸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坡成矿带,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侏罗纪花岗岩;2矿体呈陡倾斜脉状产于中侏罗统凝灰岩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中,受构造控制明显;3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矿物、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以及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4矿石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浸染状、网脉状-细脉状构造、不等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填隙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等;5矿区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菱锰矿化及萤石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2个期次,属于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拉拉落凼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及叠瓦状产出,主要赋存于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1h43)火山凝灰岩中。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矿化富集严格受构造、岩浆岩、地层及蚀变作用控制,矿区地表负地形、铜草、矿化露头及矿区标志层(Pt1h43)为有利找矿标志,提出落凼东界Pt1h43含矿层、Pt1h41含矿层及Pt1h6、Pt1h2含矿层具有较好的“拉拉式”铜矿找矿前景,对矿山今后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