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射流曝气耦合臭氧协同高级氧化工艺处理选矿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臭氧投加量、臭氧流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射流曝气与微孔曝气两种曝气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射流曝气耦合臭氧协同高级氧化工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良好,在水力停留时间30 min,臭氧流量3 L/min,臭氧投加量240 mg/L条件下,COD去除量高达355~360 mg/L,去除单位当量COD所需的臭氧量为0.67(mg-O3 / mg-COD)。相比于微孔曝气,射流曝气在相同工况条件下能大幅度提高臭氧传质和反应效率,强化COD去除效果,并有效避免曝气设备结垢。  相似文献   

2.
针对臭氧氧化工艺处理选矿废水在高污染污负荷条件下氧化性能不足及曝气设备易于结垢堵塞的问题,采用射流曝气耦合臭氧/过氧化氢协同氧化工艺处理选矿废水,考察了澄清预处理、水力停留时间、臭氧和过氧化氢投加量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污染物负荷条件下耦合工艺药剂投加量及直接运行成本。结果表明,射流曝气耦合臭氧/过氧化氢协同氧化工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良好,抗冲击能力强,原水需经沉淀预处理再氧化,可根据原水水质变化灵活调整氧化药剂的投加量,将废水处理至不影响回用程度的工艺条件为:臭氧投加量110~240 g/m3、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4 L/ m3,水力停留时间约30 min。不同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处理成本为3.0-8.8元/吨水,该工艺是一个有前景的选矿废水处理研究和工程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臭氧氧化工艺在不同氧化时间、pH值条件下对4种常见硫化矿浮选药剂丁黄药、乙硫氮、腐殖酸钠和二号油的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氧化时间为15 min时,臭氧对水中的丁黄药、乙硫氮、腐殖酸钠和二号油均能有效去除,去除率从高到低为乙硫氮>丁黄药>二号油>腐殖酸钠,当氧化时间为6min时,臭氧去除水中黄药受pH值的影响最小,在各种pH值条件下丁黄药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其它3种药剂在pH =8~10范围内均能获得较高的去除率.在此基础上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开展了对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去除废水的COD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废水回用试验结果表明,凡口铅锌矿选矿废水经臭氧氧化处理后回用不会影响铅、锌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了臭氧氧化法的处理效果,对苯酚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臭氧进气量、催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和臭氧进气量对臭氧氧化去除废水中苯酚的影响均很大,为臭氧处理含酚废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吉坤 《煤质技术》2022,(1):39-45+55
基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确定最佳臭氧催化剂及优化试验工艺参数,对催化剂制备工艺、载体及活性组分类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确定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最佳催化剂。采集宁夏某煤化工高盐废水开展工艺条件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催化剂进行稳定性能评价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主要为含氮有机化合物;浸渍法催化效果优于混合法;活性氧化铝催化效果优于陶粒;活性组分铈催化效果优于锰和铁;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投加量1.0 L/L废水,臭氧投加量200 mg/L;臭氧催化剂反应70 h, COD去除率稳定在47%~50%;出水COD含量稳定在230 mg/L~245 mg/L,即臭氧催化剂具有足够的催化稳定性,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纯臭氧氧化,即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有效降解水中有机物,提高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含氨废水中投加脱氮菌,分别对某焦化厂和某氨基酸厂污水处理工艺中二沉池出水进行了小试验,研究了菌种投加后对于不同浓度含氨废水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未投加脱氮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废水氨氮去除率仅达到37%;投加脱氮菌后,较低和高浓度含氨废水的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氨氮去除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硫酸锌生产过程中,铁锰的存在会对硫酸锌生产结晶工艺造成不利影响,降低MgSO4·7H2O的产品纯度。传统化学处理方法成本较高且易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为获得高质量硫酸锌,开发新的铁锰去除工艺十分重要。本实验采用微纳米气泡和臭氧氧化相结合技术,探究了不同气源、温度、CaCO3投加方式与投加量等条件因素对Fe2+、Mn2+氧化效果的影响,分析该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臭氧为气源,铁锰去除率达99.5 %,远大于以空气和氧气为气源;温度升高会影响微纳米气泡稳定性与臭氧溶解度,不利于Fe2+、Mn2+的氧化,最高温度18℃时,Mn2+的处理时长相对24℃时缩短了12.5%;CaCO3的投加较大幅度提高了微纳米臭氧除铁锰效率,每15 min以0.44 g/L相对用量投加CaCO3时,CaCO3有效投加总量为17.6 g,铁锰完全去除耗时约50 min,相对于不投加CaCO3时处理时长缩短了33%。间歇式投加效果优于一次性投加,消耗的CaCO3量更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性硅藻土处理含氮磷的模拟废水,考察了未投加镁源和投加镁源两种条件,相同pH值下碱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对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值为9,未投加镁源条件下,改性硅藻土体系对废水中PO43--P的去除效果与投加量呈正相关,但对废水中PO43--P的去除率均在22%以下;投加镁源条件下,改性硅藻土体系对废水中PO43--P的去除率与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呈正相关,其对废水中PO43--P去除率在83.72%~96.48%。投加镁源条件下,改性硅藻土体系对废水中PO43--P的去除作用有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以沉淀作用为主;硅藻土诱导废水中PO43--P沉淀去除中,废水中的PO43--P主要以Mg3(PO4)2沉淀形式去除,XRD图谱未见鸟粪石特征峰出现。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作用是减少废水中的悬浮。对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处理废水时的投加量以及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处理中,投加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时,加入量须根据废水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不是加入量越多越好。同时,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可去除部分COD,避免因投加过量而增加废水中的COD。  相似文献   

10.
氧化?絮凝法处理钨铋选矿废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自制的氧化药剂ME22作为氧化剂,采用氧化-絮凝工艺处理钨铋选矿废水,研究了pH值、氧化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9.00,氧化剂投加量416 mg/L,氧化45 min后,再投加体积分数0.10%、浓度1.00 g/L的聚丙烯酰胺絮凝2 min,处理后废水COD含量由196 mg/L降至59.0 mg/L,COD去除率达到69.8%,排放水水质满足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催化协同臭氧氧化滴状黄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矿浮选中含有的黄药为处理的目标物质,采用活性炭和紫外光与臭氧联用氧化雾化后的黄药。试验考察了pH值、臭氧通入量、活性炭、雾化、自由基捕获剂对黄药去除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曝气/O3/UV/GAC和雾化/O3/UV/GAC两种方法。结果表明,将废水雾化,不调节pH值,反应35 min,臭氧通入量为300 mg/L, 黄药的去除率达到96.3%,比曝气/O3/UV/GAC联用黄药的去除率提高了15%。该工艺可以作为含有黄药废水的深度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解选矿废水中残留的浮选药剂乙基黄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复合型光催化材料Co-g-C3N4/La-TiO2,通过SEM、XRD、UV-Vis、光致发光光谱和XPS等对样品的形貌、晶型结构、光化学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模拟废水pH、乙基黄药初始浓度和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活性自...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气石/H2O2的协同作用,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H2O2在中性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降解率可达92%以上,COD去除率大于70%.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与电气石投加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呈正相关性;COD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两者的增加幅度都逐渐变缓.电气石重复使用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影响不明显.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电气石/H2O2体系降解亚甲基蓝废水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染料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芬顿技术处理过程中黄铁矿的影响,以染料废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孔雀石绿为目标,以黄铁矿为催化剂,进行了芬顿反应过程影响因素试验和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浓度为1 g/L、pH=5.2的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360目的黄铁矿5 g/L和浓度为30%的H2O2溶液5 ml/L,在30 ℃下恒温振荡反应(120 r/min)3 h,孔雀石绿的脱色率达可达98%。反应机理分析表明,H2O2在有氧存在的弱酸性环境下,通过黄铁矿的催化,可生成活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OH,·OH能够通过氧化打破具有显色作用的孔雀石绿分子的共轭结构,使孔雀石绿变成无色、无毒副作用的的有机分子。  相似文献   

15.
用臭氧类高级氧化剂O3/H2O2对含有丁基黄药的模拟选矿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O3和H2O2的用量、溶液pH值、丁基黄药初始浓度、常见难免离子对废水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添加叔丁醇试验,探讨了O3/H2O2工艺去除丁基黄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初始浓度为400 mg/L、pH=6.8的模拟废水1 000 mL,投加100 L/h 的O3和1 000 mg/L 的H2O2,反应2 h后CODCr的去除率可达60.25%;CO2-3和SO2-4有抑制废水中CODCr去除的作用,而Cu2+和Zn2+可以提高废水CODCr的去除率;O3/H2O2工艺去除废水CODCr反应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反应条件对煤中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道成  刘俊峰 《煤炭学报》2008,33(7):807-811
为了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煤中自由基的影响,根据煤炭自燃的自由基反应机理,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谱仪,研究了煤在破碎、低温氧化和紫外光照射过程中自由基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破碎、低温氧化和紫外光照射等不同反应条件均能诱发煤中自由基的形成,影响煤中自由基的浓度. 煤破碎越小,煤中自由基浓度越大;氧化温度越高,煤中自由基浓度越大,当氧化温度超过125 ℃后,煤中自由基浓度显著增大;同一氧化温度下,氧化时间越长,煤中自由基浓度越大,但增加的速度较慢;煤中自由基对紫外光极其敏感,在开始光照的30 min和撤除光照后的5 min内,煤中自由基浓度变化最快.   相似文献   

17.
煤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谱仪(ESR)研究了不同自燃倾向性的煤样常温下通干空气前后的自由基浓度变化和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随温度的变化,并对测试结果与煤样的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煤与氧气接触后立即发生自由基反应使得煤中自由基浓度增加,自由基浓度的增加量随原始煤样中的自由基浓度递增,但与煤样反应初期的氧化能力无直接对应关系;在氧化升温过程中不同煤的自由基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增有减各不相同,部分煤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浓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煤氧化能力的强弱并不能简单以氧化过程中自由基浓度的大小或自由基增减速率的快慢来衡量。  相似文献   

18.
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选矿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红  梅光军  周国华 《金属矿山》2011,40(3):151-153
研究了用Bi2O3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黄药的模拟选矿废水的降解效果,分别考察了光照与否、反应时间、废水的pH值、Bi2O3用量、黄药浓度、催化剂可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药初始浓度30 mg/L,自然pH=7.2,Bi2O3用量为1 g/L且无光照条件下搅拌反应60 min,黄药降解率可达99.74%,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仍有较好的活性,且在黄药降解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中间产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