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产的抗菌肽Brevilaterin的抗菌特性,考察了不同外界因素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食品内部环境变化与其抗菌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Brevilaterin的抗菌活性几乎不受所选金属离子、乳化剂(除大豆磷脂外)、增稠剂、酶、高浓度蔗糖和反复冻融处理的影响,稳定性良好。随着食品内部温度、pH值和渗透压的改变,Brevilaterin对受试菌S.aureus、L.monocytogenes、M.luteus、P.aeruginosa、L.lactis和H.alkalicola的抗菌作用规律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变化为:相比于受试菌生长最适温度(37℃)时的作用效果,4℃下Brevilaterin对M.lut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降至1/8,10℃下Brevilaterin对P.aeruginosa、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的MIC和MBC均降至1/4~1/2。相比于菌株生长最适pH值(6~7)时的作用效果,pH值为2时,Brevilaterin对L.lactis的MIC和MBC均降至1/2;pH值为8~9时,Brevilaterin对S.aureus的MIC和MBC均降至1/2;同样,pH值为7时,Brevilaterin对H.alkalicola的MIC和MBC均降至pH值为11(最适pH)时的1/4。相比于常压时的作用效果,高渗条件下Brevilaterin对S.aureus的MIC和MBC值均降至1/2。因此,当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条件偏离其最适条件时,Brevilaterin能表现出更强的抗菌作用,而此时的MIC和MBC均可降至最适条件下的1/8~1/2。Brevilaterin不仅能稳定发挥其抗菌作用,而且能随着食品内部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这可为其未来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代谢副产物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L-苏氨酸的发酵过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L-苏氨酸发酵液中的主要副产物为乙酸、乳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等。利用外源添加实验研究了各种代谢副产物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浓度高于2 g/L、乳酸浓度高于10 g/L时对L-苏氨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产酸有抑制作用,采用提高溶解氧和葡萄糖限制性脉冲流加措施将乙酸、乳酸的浓度控制在0.5 g/L以下,L-苏氨酸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乳酪蛋白源抗菌肽——结构、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编码的抗菌肽广泛分布于昆虫、植物、动物及人体内,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抗菌肽亦能通过食物蛋白水解产生,这些食物蛋白源抗菌肽可视为"营养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酪蛋白是乳中最主要的蛋白质,除了提供氨基酸和能量的营养功能外,酪蛋白氨基酸序列中还存在大量的抗菌肽片段,当用适当的蛋白酶进行体外水解或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它们的活性就被释放出来.体外实验表明,这些抗菌肽片段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然而,用动物模型或人类临床试验研究这些抗菌肽体内活性的报道却很少,且这些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乳酪蛋白源抗菌肽的体内生物学效应还需更多的试验加以评价和证实.本文对乳酪蛋白来源的抗菌肽的序列结构、获取方法、抗菌作用及其应用前景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合成L-羟脯氨酸时需要α-酮戊二酸的参与,而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有限,限制了L-羟脯氨酸的高效合成。 因此该实 验通过在L-羟脯氨酸发酵过程中外源添加α-酮戊二酸,来考察α-酮戊二酸对发酵菌体生长、L-羟脯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和代谢流的 影响。 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对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添加α-酮戊二酸能有效提高L-羟脯氨酸的产量和 糖酸转化率,当随糖流加5 g/L(初始发酵液)α-酮戊二酸时,L-羟脯氨酸产量能够达到最大值62.14 g/L,糖酸转化率为22.37%,与不添加 α-酮戊二酸相比,分别提高了47.85%和13.04%,同时,L-羟脯氨酸的合成代谢流提高了11.98%,副产物乙酸合成代谢流减少了29.42%。  相似文献   

5.
在红曲霉(Monascusruber)发酵过程中添加氨基酸可提高红曲发酵产物的脂肪酶抑制活力。本研究首先分别考察了20种氨基酸的添加对红曲发酵物的脂肪酶抑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添加可显著增强红曲发酵产物的脂肪酶抑制效能,其中以苯丙氨酸的添加效果最为显著。其次,借助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红曲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当分离体系配比为正己烷/甲醇/水(10/8/2,v/v/v)时,提取组分得到较好的分离,脂肪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组分5、6、7和8的抑制作用较强。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比分析添加苯丙氨酸与未添加氨基酸的红曲提取物成分,结果表明,前者存在非已知红曲色素类高活性脂肪酶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系统对棉籽分离蛋白(cottonseed protein isolate,CPI)进行酶解,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酶解产物,并采用超滤(ultrafiltration,UF)、阴离子交换色谱(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AEC)、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mi-P-HPLC)分离技术对棉籽抗菌活性肽进行分离纯化,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鉴定棉籽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在抗菌活性肽分离纯化过程中,用UF对具有抗菌活性的CPI酶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3个组分U-Ⅰ~U-Ⅲ。抗菌活性检测表明U-Ⅲ的抗菌能力最强;用AEC分离U-Ⅲ得到3个组分QF-Ⅰ~QF-Ⅲ,其中QF-Ⅱ抗菌能力最强;进一步采用semi-P-HPLC分离QF-Ⅱ得到4个组分PF-Ⅰ~PF-Ⅳ,其中PF-Ⅲ的抗菌能力最强,经HPLC检测为单一峰,ESI-MS/MS检测分析得到该肽的氨基酸序列为ISGLIYEETR(Ile-Ser-Gly-Leu-Ile-Tyr-Glu-Glu-Thr-Arg)。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某些红曲色素或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脂肪酶抑制活性。该类物质通过抑制消化道内脂肪酶活性,阻止食物中脂肪的水解,达到减少脂肪吸收,预防和改善肥胖症状的目的。以发酵过程中添加氨基酸混合物(L-甲硫氨酸、L-缬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L-亮氨酸和L-组氨酸)的红曲发酵产物为提取原料,以脂肪酶抑制率以及色价为考察指标,借助单纯形-重心设计实验方法考察了三种溶剂(水、乙醇和乙腈)的不同组合与比例对原料中色素类脂肪酶抑制剂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组合为水/乙醇(1/2∶1/2, v/v)时,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活性最高,同时色价也较高,因此该溶剂体系更适合红曲色素衍生物类脂肪酶抑制剂的提取,为开发抗肥胖红曲产品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源添加氨基酸在改善桑葚酒风味品质中的影响,在桑葚果汁中分别添加400 mg/L的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和缬氨酸(Val)制备桑葚酒,并分析桑葚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添加单一氨基酸可显著增加桑葚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42.38~84.58 mg/L)(P<0.05),添加Ile显著增加活性戊醇、乙酸活性戊酯含量,添加Leu显著增加异戊醇、乙酸异戊酯含量,添加Phe显著增加苯乙醇和乙酸苯乙酯的含量,添加Val显著增加异丁醇和乙酸异丁酯含量,添加四种氨基酸都能增加辛酸乙酯的含量(P>0.05);添加Phe可提高桑葚酒花香,添加Ile、Leu或Val提高果香,添加四种氨基酸的桑葚酒的口感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9.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一种天然含硒氨基酸,具有防治癌症、抗氧化、抗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解重金属毒等作用,已于2009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型营养强化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硒具有不同的抗癌效果,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被证明是有效的化学抗癌剂之一.本文对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来源、抗癌作用机理、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计天蚕素抗菌肽在E.coli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天蚕素抗菌肽的构效关系,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活性,收集并整理了62条天蚕素,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blast),发现其中含有大量保守序列.在此保守序列的基础上,根据天蚕素结构特征,设计了4条抗菌肽.将设计抗菌肽的基因克隆到载体PUC19上,在大肠杆菌JM109中融合表达目的多肽,并促其形成包涵体.包涵体洗涤纯化后,用溴化氰裂解除去融合蛋白质,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中抗菌肽AMP-CecC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菌活性,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辣木叶中的蛋白质,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分别采用6种单酶和3种复合酶对辣木叶蛋白进行酶解,考察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蛋白酶。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有效抑菌组分对不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辣木叶蛋白提取率为32.67%±0.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27%。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辣木叶蛋白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抑菌活性,抑菌圈大小为(7.67±0.24) mm;胃蛋白酶结合胰蛋白酶分步酶解蛋白所得酶解产物抑菌能力均高于其他几种蛋白酶,酶解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大小为(10.83±0.62) mm,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分别为5、10、2.5 mg/mL。说明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均有抗菌活性,双酶酶解法制备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及广抑菌谱。  相似文献   

12.
赵谋明  邹颖  林恋竹  吴见 《食品科学》2019,40(13):60-67
本实验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um,UPLC-MS/MS)技术鉴定纳豆菌液态发酵荞麦的发酵产物多酚提取物中多酚组成与结构,且通过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大孔树脂柱层析定向分离抗氧化肽,并采用UPLC-MS/MS鉴定多肽组成与结构。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种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原儿茶酸、丁香酸、绿原酸、儿茶素、芦丁、牡荆素、金丝桃苷。采用超滤、乙醇分级沉淀及XAD-16大孔树脂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富含抗氧化肽的体积分数40%乙醇溶液洗脱组分(蛋白质量分数为66.51%、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 731.52 μmol/g)。从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7 条多肽,搜索Mascot数据库得到23 条均为七肽以上多肽,在BIOPEP数据库中搜索均未经报道,且所有肽段都包含疏水性氨基酸,其中有11 条肽段含有至少一个强抗氧化氨基酸。GDKIYNVF中的IY片段、CRNLLLYPAGA中的LY片段、PWFFTST中的PW片段以及QGSGGPPIV中的GPP片段等在BIOPEP数据库中均被报道具有抗氧化活性。所鉴定的多酚、多肽是发酵产物发挥抗氧化活性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乳酸菌高效表达抗菌肽的代谢调控方法,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等7种乳酸菌进行了产抗菌肽能力的筛选和定向培养。筛选出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菌株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它们产生的抑菌物质经排除酸、过氧化氢后,仍具有抑菌活性,然而经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两种菌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经一系列定向培养嗜酸乳杆菌抑菌直径达到(23.53±0.06)mm,与未经定向培养的抑菌直径(11.63±0.15)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02%;经定向培养的干酪乳杆菌抑菌直径达到(21.27±0.25)mm,与未经定向培养的抑菌直径(12.50±0.10)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70.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油鸡煲汤过程中鸡汤的风味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子舌结合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测定,对鸡汤的滋味变化进行研究,通过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对鸡汤的气味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煲汤过程中鸡汤滋味变化是由于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丙氨酸以及鸡汤中存在的一些多肽类物质引起;煲汤3.0 h后北京油鸡鸡汤中5’-肌苷酸含量为64.12 mg/L,总氨基酸含量为39.54 g/L,牛磺酸含量为11.70 g/L;鸡汤中的醛类物质是鸡汤产生特征性香味的原因,其中壬醛、(E)-2-庚醛、(E)-2-辛烯醛、反-2-十三烯醛、反-2-十一烯醛影响最大;此外,一些含硫化合物(二硫醚)及醇类物质(1-辛烯-3-醇)也对北京油鸡鸡汤的特征性香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卵白蛋白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水解制备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肽。通过超滤和Superdex peptide 10/300凝胶色谱分离技术获得高抑菌性组分,以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性为试验指标,筛选最佳抑菌性组分,再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分离得到的9个组分抑菌活性,发现C3组分的抑菌活性和得率最高,其中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32±1.45),(18.74±1.27)mm。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鉴定抗菌肽的结构,显示氨基酸序列为GlyLeu-Glu-Pro-Ile-Asn-Phe-Gln(GLESINFQ)。该肽经固相合成纯度为95.84%,其抑菌活性与C3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证明卵白蛋白源抗菌肽发挥抑菌活性的成分主要是肽段GLESINFQ。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三华李果坯接种乳酸菌发酵异常的原因,改善发酵工艺,以表面长有白色菌膜的异常发酵液为分离源,对其中的腐败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序列鉴定,得到3株优势腐败真菌,分别为Candida stellimalicola、Pichia kudriavzevii和Pichia occidentalis;用牛津杯法评定了山梨酸、纳他霉素及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抑菌效价,发现3种抑菌剂作用于上述3株腐败真菌,均出现了明显抑菌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发酵所用的干酪乳杆菌略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45 ± 0.11)mm,说明3种抑菌剂可以用于抑制腐败真菌的生长繁殖但不会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了抑菌剂的联合抑菌效力,山梨酸与纳他霉素联合作用于Pichia kudriavzevii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为0.50;山梨酸与二甲基二碳酸盐联合作用于Candida stellimalicola和Pichia occidentalis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分别为0.50和0.38,均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防腐工艺,显示在发酵液中按果重添加质量浓度0.040%山梨酸、0.010%纳他霉素和0.015%二甲基二碳酸盐,室温密封发酵30 d后,测得发酵液中霉菌酵母活菌数为3.212 lg CFU/mL,远低于旧工艺发酵液中霉菌酵母活菌数,发酵液表面不再出现白膜。新工艺简单有效、效果稳定,解决了发酵异常导致的果坯软化、产生异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抗菌肽(AMPs)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活性肽,由于热稳定性好、细胞选择性强、对哺乳动物细胞毒副作用少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生物活性肽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综述了抗菌肽的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特点,并从改变净正电荷数量与分布、调整抗菌肽α-螺旋度、提高抗菌肽蛋白酶耐受性、改变疏水性及平均疏水矩大小、改变两亲性、改变氨基酸残基位置及肽链长度、构建杂合抗菌肽、降低哺乳动物细胞毒性和制备金属抗菌肽提升抗菌活性与拓展抗菌谱等方面阐述抗菌肽的结构改造策略,并对抗菌肽结构优化策略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抗菌肽结构优化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食用菌发酵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的抑菌活性,期望找到一些对耐药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食用菌。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发酵液,用管碟法测定发酵液对细菌的抑菌圈,通过抑菌率反映其对耐药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菇和鸡腿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和相对抑菌率都较高,抑菌圈直径分别是5.1 mm和3.8 mm,相对抑菌率分别是62.02%和58.69%,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淘汰蛋鸡为原料,以鸡汤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特征为指标,研究烹制条件对鸡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料水比,增加烹制压力和温度有利于改善鸡汤品质。鸡肉、水质量比1∶1,罐装后在121 ℃灭菌20 min条件下制得的鸡汤样品中固形物、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呈甜味的甘氨酸含量最高,鸡汤的特征挥发性成分烯醛和二烯醛含量较高,风味较好,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