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实现移动环境中各种应用服务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移动环境中的分布式服务访问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短消息服务的普遍性,使用短消息服务承载认证消息,实现了多用户和多服务间的双向实体认证,移动终端仅需向应用服务器发送1条短消息就能完成认证过程,通信开销少,用户操作简便,支持不同信任域间的跨域服务访问认证;采用混合密码体制,利用智能卡实现了用户安全管理,哈希链机制的使用减少了系统再认证的开销,认证中心只需参与首次认证和密钥协商过程,不会形成系统瓶颈;提供了用户匿名性、抗抵赖性等安全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移动商务环境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动商务环境下为了解决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公开图灵测试(CAPTCHA)技术易被攻击而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该环境的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将认证密钥交换过程与CAPTCHA挑战/应答过程巧妙融合,在不增加协议通信轮数的条件下,通过对称加密方案保护CAPTCHA问题实例;采用适于移动终端的椭圆曲线公钥系统,基于智能卡的安全特性,提高了协议的效率和安全性;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给出了安全性证明.与同类协议相比,新协议仅需3轮通信就能使CAPTCHA问题实例免受攻击,无须存储口令验证表,具备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中基于非线性对的漫游认证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中移动传感结点的漫游认证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十分重要,一方面移动传感结点的运算能力有限,另外一个方面对物联网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在漫游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接入,同时确保其安全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对的漫游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轻量性,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实际可用性。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该协议即满足漫游协议的一般安全性,又满足漫游过程中不可跟踪性;从计算量的角度分析了该协议的运算量,通过对比发现该协议运算量较低;最后从模拟实验的角度分析该协议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稳健性,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协议在中度恶劣环境下其稳健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SVO逻辑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移动应用广泛普及,移动通信的安全要求就愈来愈高,而移动设备计算能力相对较低,如何降低移动端的计算量是移动通信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通信中移动端的计算量,很多用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协议采用哈希函数代替签名机制进行身份认证,而SVO逻辑缺乏对哈希函数用于身份认证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扩展了SVO逻辑分析哈希函数的逻辑语法,增加了相应的推理公理,证明了推理公理的安全性.然后,讨论了SVO逻辑方法的分析目标,举例证明了其实体认证目标存在的漏洞,提出新的认证目标,同时分析了新目标的安全性.实验证明,对SVO逻辑方法的扩展与改进是实用和有效的,此工作对其他的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给出一个抗伪造终端攻击安全的远程生物认证方案。基于格密码学,建立抗伪造终端攻击的远程生物认证安全模型,并定义伪造终端攻击和抗该攻击的安全性。将格的公共参数存储在服务器端,通过验证远程终端是否能使用正确的格陷门信息,服务器能够有效鉴别远程终端是否合法终端,从而避免伪造终端攻击。仿真结果表明:方案运行时间短,运行效率较高;安全性分析表明:在格困难问题不存在有效算法的假设下,该方案具有抗伪造终端攻击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网中的认证与密钥建立协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移动通信网中,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基本集中在无线接口上,其中包括实体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建立、分配和协商等等. 在研究以往移动通信网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与密钥建立协议. 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及其性能的分析表明,该协议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具有简洁高效、运算量小、适用性强等特点,比较适合在移动环境下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身份公钥的移动IP认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设计一个移动IP的认证方案. 该方案实现移动IP各实体间的相互认证和可确认的密钥协商,并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证用户身份和位置信息的机密性. 通过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满足移动IP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移动安全接入方案,并针对移动安全接入方案中存在的终端登录、无线VPDN接入和IP-SecVPN接入等多个用户认证过程,采用基于CPK(combined public key)的统一身份认证,对用户和智能手机终端进行用户信息标识,可提高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在P2P-SIP电话系统中引入主机标识协议(HIP)来提供安全、移动和多宿支持,方便了移动终端接入系统. 针对移动终端设计了传输协议方案,在嵌入式Linux下实现了基本的HIP协议机制,并提供了基于UDP管道的NAT穿越方案,保证了无线终端在移动环境下控制数据和媒体数据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基于Canetti-Krawczy模型的安全性定义与模块化特性, 利用公钥加密和消息认证码技术,构造了一个快速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Canetti-Krawczy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快速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和密钥更新,且具有双向实体认证、完美的向前保密性等安全属性,满足了认证的安全需求.该认证协议仅需进行2轮交互即可完成,与现有同类协议相比,通信开销小,计算量较低,为用户间的相互认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处理等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移动云数据安全处理模型,通过采用基于属性的身份管理、多租户安全数据管理和ESSI数据处理模型,为移动云计算提供了强身份认证和细粒度信任管理、数据存储与传输安全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和移动终端低负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分配中心的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密钥分配中心储存的可更新私钥先过滤没有合法密钥的标签,再经过后台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在解决传统协议中的假冒攻击、重放攻击、跟踪攻击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车联网中存在的拒绝服务攻击.BAN逻辑证明以及安全和性能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协议在车联网中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极大地降低后台服务器面对多标签时的计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移动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可是,移动设备计算能力较低,难于进行大量的复杂密码运算,采用哈希函数代替数字签名进行身份认证,能有效地降低通信中移动端的计算量.在全面分析了可用于移动通信中的MAP协议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可相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MAKAP,新协议在计算复杂度、实现成本和通信开销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形式化分析的SVO逻辑方法分析,新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互联网的移动计算网络的安全性问题,首先根据移动计算网络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基于网络层的安全协议设计要求,然后依据移动计算网络漫游协议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漫游主机及移动代理的双向认证协议,并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相互认证和密钥建立协议不仅要在实现实体间的相互认证的基础上建立唯一的共享会话密钥,而且协议本身还应当满足一定的安全要求,如防止假冒攻击、服务的不可否认性等。在结合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相互认证和密钥建立协议,不仅能有效防止上述攻击,还适于在无线终端设备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无线认证协议用于无线环境中各参与方之间相互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防止假冒攻击.如果无线认证协议出现安全漏洞,整个会话就没有安全性可言,还会影响随后会话的安全性.针对无线认证协议Server-specific MAKEP存在的认证性缺陷,给出了对协议的一种改进.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模型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erver-specific MAKEP协议满足认证性和保密性.此外,把存储空间的占用从移动装置转移到了固定装置,减少了移动装置存储空间的占有率,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规模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提出一个安全双向认证协议.利用伪随机数生成器计算资源要求低的特性,使协议适用于存储空间小和计算能力不足的低成本标签环境中,采用平面直线斜率计算方法实现认证双方共享一对密钥,将认证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1),引入时间戳来抵抗重放攻击,认证结束后进行身份更新防范标签位置追踪.形式化证明显示,该协议实现了标签与读写器的双向认证.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同类型主流协议相比,该协议认证效率提高了9%.  相似文献   

18.
针对身份与位置分离网络中接入协议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可证明的三元认证接入协议,实现了所有通信实体(终端、接入交换路由器和认证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有效地防止了未授权终端的接入,防止了伪造的认证服务器和非法的接入交换路由器.通过对Ballare-Rogaway模型的扩展和性能分析可知,该协议基于BR扩展模型是可证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成本RFID协议中攻击者仅需要对截获信息进行特定的异或运算,并采用穷举运算即可分析出标签密码信息的漏洞,提出了一种应对密钥攻击的改进型安全协议.在发送端将协议中标签的随机数与标签识别码的随机函数值进行异或运算来加密传输,以免被攻击者窃取,在服务器端通过相关反运算,与服务器保存的标签EPC随机函数值进行异或运算,获取本次通信的随机数,并与服务器密钥进行数值运算,判断认证是否成功.结果表明:该协议切实可行,同时能抵御窃听、重放、跟踪、阻断、模拟等多种攻击,并且该协议对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低,适合低成本标签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对Xu等人近期提出的一个基于智能卡的动态身份用户认证(简称XJWM)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攻击,且不能实现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然后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算法及生物认证技术,提出一个新的多服务器环境下多因子远程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有效弥补了XJWM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 最后,用改进的BAN逻辑证明了新方案密钥协商的正确性、会话密钥机密性与新鲜性以及双向认证性.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说明新方案在少量增加通信、存储和计算量的情况下具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