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考察粗多糖、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分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个批次的红果参果粗多糖多糖含量为27.59%~37.59%;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2%~1.77%,总花色苷为0.90%~1.14%,总多酚含量为13.11%~18.85%。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从中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黄酮、3个有机酸、3个花色苷、3个酚酸、1个氨基酸和1个聚炔类成分。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粗多糖和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的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52、37.43和8.03 μ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616.17 μg/mL)。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果参果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道了红果参果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为红果参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药食两用植物刺梨为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刺梨总三萜影响及其最佳方法下总三萜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采用5种不同提取方法(水煮醇沉法、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法、浸渍法、超临界萃取法)对总三萜提取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总三萜抑制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回流提取法刺梨总三萜提取率最高,为0.53%;其三萜总提物经处理所得A、B部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9.6、3.4μg/mL),活性远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75.2μg/mL)。该提取方法经济、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且三萜总提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L-阿拉伯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阿拉伯糖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与阿卡波糖的联用效应。方法利用体外实验,提取大鼠小肠粘膜上清液为α-葡萄糖苷酶粗酶液,分别以终浓度为60 mg/ml蔗糖、20 mg/ml麦芽糖/α-糊精为底物,建立最佳抑制反应体系,测定L-阿拉伯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及抑制作用类型;采用4×3析因设计,研究L-阿拉伯糖与阿卡波糖联用效果。结果以蔗糖、麦芽糖、α-糊精为底物时,L-阿拉伯糖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选择性较高地抑制蔗糖酶活性,当L-阿拉伯糖添加量为0.5%蔗糖浓度时酶活性抑制百分率>50%,最高酶活性抑制百分率约93%,且有良好剂量-反应关系,IC50为0.164 mg/ml,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Ki,0.558 mg/ml);与阿卡波糖联用二者有交互作用,尤其以蔗糖为底物时联用效果较明显,联合应用可能提高了抑制活性。结论 L-阿拉伯糖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尤其对蔗糖酶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方面,其与阿卡波糖有一定联用效果,L-阿拉伯糖在含糖食品中可能有较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芭蕉花与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芭蕉花与根提取物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除芭蕉花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其中,芭蕉根和花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IC50=32.03μg·mL-1和49.37μg·mL-1)。不同部位比较,芭蕉根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好于花;同一部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比较,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芭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芭蕉花与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芭蕉花与根提取物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除芭蕉花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其中,芭蕉根和花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IC50=32.03μg·mL-1和49.37μg·mL-1)。不同部位比较,芭蕉根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好于花;同一部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比较,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杨梅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机理,本文利用现代光谱分析方法,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子模拟对接技术对杨梅素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99×10-5mol/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杨梅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典型的竞争型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中存在一个或一类杨梅素的抑制位点,同时杨梅素可与α-葡萄糖苷酶中的荧光发色团发生相互作用,静态淬灭其内源性荧光。分子模拟对接实验表明,杨梅素可以与TYR158、GLN279、GLU277、ASP215和ASP352氨基酸之间形成氢键,改变α-葡萄糖苷酶周围的微环境,使其产生聚集的现象。从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栀子黄是传统中药栀子的主要开发产品,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底物浓度、酶量和反应时间等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栀子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体外研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底物浓度为3 mmol/L、酶量为50μL、反应时间为50 min;栀子黄对嗜热芽孢杆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没有表现出抑制活性,而对猪胰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大米α-葡萄糖苷酶和酵母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且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因此,栀子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对提升降糖效果和解析降糖机制的相关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海蒿子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中提取游离酚(free phenolics,FP)、酯(esterified-bound phenolics,EP)和糖苷结合酚(glycoside-bound phenolics,GP)3种不同存在形式的可溶性多酚,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各多酚组分的化学成分;其次,评价各多酚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海蒿子中可溶性多酚以结合态为主,GP的总酚含量(68.30 mg/g)最高,EP的总黄酮含量(83.49 mg/g)最高。从3个多酚组分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3种酚类化合物、4种黄酮和2种酚酸。生物活性研究表明:GP的细胞抗氧化活性(细胞抗氧化值为18.18μmol/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IC50=84.6μg/mL)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IC50=127.01μg/mL)清除能力最强。EP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5 322.85μmol/g)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 相似文献
11.
以藜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体外模拟消化对藜麦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生物利用率、抗氧化活性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模拟消化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78% ~ 370%和320% ~ 455%,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17.50% ~ 20.19%和32% ~ 32.14%,而1,1-二苯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探讨罗汉果皂甙粗提物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效果。结果: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9.125 mg/m L。动力学分析及荧光光谱法分析表明,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内源性荧光产生强烈的静态猝灭作用。结论:罗汉果皂甙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提示罗汉果在降血糖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褐藻胶作为海洋植物提取物,近年来受到开发海洋类药物的研究人员关注。有报道称褐藻胶降解物具有治愈Ⅱ型糖尿病鼠的功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体系来探讨褐藻酸降解物的降血糖机制。结果表明:聚甘露糖醛酸片段(PM)和聚古洛糖醛酸片段(PG)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且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PM的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和抑制率的IC50值仅分别为葡萄糖的4.4倍和7.0倍。通过比较PM、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的Ki值和IC50值的差异,从构效关系上探讨α-葡萄糖苷酶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麦麸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度开发麦麸资源,考察3种麦麸皮提取物对酵母和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水、95%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12.24%、3.49%、1.4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3mg/mL 提取物对2种来源酶的抑制效果不同,抑制率分别为44.5%、56.4%、31.9%和26.3%、32.6%、26.8%,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32、0.25、0.80和0.77、0.52、0.89mg/mL.选取抑制活性较好的95%乙醇提取物,针对与人体情况更为接近的鼠源α-葡萄糖苷酶,进一步考察其作用浓度和时间对抑制活性的影响,以及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麦麸皮95%乙醇提取物是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作用迅速,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总黄酮≥2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0、22.47%、16.85%、30.63%,桑叶提取物(DNJ≥1%)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7%、5.34%、5.00%、10.46%,桑叶提取物(DNJ≥5%)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5.43%、18.63%、13.67%、25.25%,桑叶提取物(DNJ≥1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28%、14.29%、11.66%、16.89%。除桑叶提取物(DNJ≥1%)外,另外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ORAC自由基吸收能力,且结果具有一致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DNJ的含量正相关,但非线性相关,且与其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桑叶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非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的未知成分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蛋白酶酶解制备抑制葡萄糖苷酶的花生蛋白活性肽工艺方法。方法以冷榨花生蛋白粉为原料,以底物浓度、pH值、加酶量、温度、时间、超声波功率为考察因素,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超声波辅助蛋白酶酶解制备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复合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1.13%、pH值9.45、加酶量1.2%、温度42℃、时间44min、超声波功率1200W;此工艺条件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为91.07%,验证实验的抑制率为(88.70±0.63)%,与模型预测值相差2.60%,说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正确性。结论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蛋白酶解制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花生蛋白活性肽工艺条件参数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工艺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