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航电系统多传感器、高带宽数据传输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IEEE-1394b协议构建航电系统光网络的方法.对IEEE-1394b的协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扩展了仿真软件NS2的功能,使其支持IEEE-1394b的网络仿真,建立了IEEE-1394b光网络的仿真模型.对光网络的重要参数带宽利用率在不同节点数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等时与异步数据传输的仿真,得出了IEEE-1394b网络等时数据传输较异步数据传输有更高带宽利用率的结论,验证了IEEE-1394b协议的带宽预留机制并对数据传输中带宽利用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IEEE-1394b光网络适合用于对等时数据有较高要求的航电系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义Web服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通信过程语义化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Web服务通信语义化实现的关键是通信协议的设计.作者借鉴一般网络通信协议的分层设计原则,同时利用语义Web实现技术--本体,提出了通信协议本体概念,设计了一个三层通信协议本体模型,分层通信协议模型可以有效的减少通信过程中数据丢失的现象,增强通信双方的互理解性,更高效的完成数据传输.文中详细解释了三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并证明了通信协议模型的语义性.  相似文献   

3.
广域网协议在PC集群系统HPC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绝大多数PC集群系统都使用了TCP/IP协议,着重分析了作为分布式进程间通信手段的socket通信机制在Linux中的实现以及传统通信开销中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通信瓶颈,对传统的通信协议栈进行了改进,对广域网协议在PC集群系统中应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集群网络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NetLinX开放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DeviceNet,ControlNet和EtherNet/IP的特点、应用背景及其基本技术,介绍了NetLinx中CIP协议的功能、组成及其实现,阐述了NetLinx各层网络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MAC:DeviceNet的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仲裁报文优先权CSMA/AMP机制,ControlNet的隐性令牌传递机制,EtherNet/IP的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仲裁机制.NetLinx是解决不同工业控制网络互连,实现各层网络间高效、快速、可靠的数据传送和无缝的控制数据流与信息流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S-MAC协议,提出一种协作式MIMO通信协议.这个协议能改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问题,协议中,传统的虚拟簇网络结构与协作式MIMO通信技术相结合,簇间节点选择合适的协作节点搭建等效的MISO系统.并基于能耗模型分析了此协议的能量消耗.结果表明,此协议可以降低节点的传输能量,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现有移动自组织网络协议无法应用于航空自组织网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分级路由协议(HSRP协议),该协议可根据飞行流量动态改变数据链路层HELLO信标更新的频率,同时具有空间半径动态修正的能力。实验表明,该协议与ZRP协议相比较,能够适应飞行器密度变化对路由协议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分组投递率、较低的路由控制开销和平均端到端时延,并能够很好地适应航空自组织网络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CDMA2000 1X EV-DO无线接入环境, 采用数学分析方法试图对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中的用户会话建立时延进行定量分析. 详细分析了无线链路协议在数据链路层上产生的传输时延, 同时分析了上层重传机制对传输时延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数据链路层使用无线链路协议、 传输层使用用户数据报协议、 应用层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所产生的会话建立时延最小.  相似文献   

8.
从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层的角度,描述了AODV路由协议;阐述了AODV路由协议的安全威胁;利用NS-2.33分析并仿真了AODV路由协议的黑洞攻击;结合已存在的黑洞防御方案,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无线自组织网络造成威胁的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信道的MAC层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测控,医疗监护和智能建筑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使用单一信道和信道竞争的MAC层协议已经很难满足这些应用的低功耗、抗干扰、高可靠性和可预测可控制时延等要求.基于多信道的MAC层协议是满足这些应用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系统的对多信道MAC层协议的分类方法,并总结和比较了到目前为止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国际标准化协议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在这个领域的若干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IEEE 802.11协议提供的多速率能力,综合考虑MAC层和网络层的影响,提出了延迟导向与负载均衡的跨层路由设计方案.该路由协议是通过对标准AODV协议改进而实现的,它以链路端到端延迟估计值作为路由度量,在移动Ad Hoc网络中通过监测MAC层队列获得节点当前的拥塞状态以避开干扰和冲突,实现负载均衡策略;同时修改AODV的HELLO机制,控制协议开销.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案能提高网络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有线网络通信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Modbus协议的有线/无线混合网络网关模型,从软硬件角度对混合网络的网关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Modbus协议报文的无线传输,为工业数据有线/无线网络混合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较为准确、客观地评价微型无人机群(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空空数据链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ZigBee(Zig+Bee无线数传网络)协议,通过建立时隙轮询表完成时隙分配。在简要分析ZigBee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空空数据链协议的时隙分配机制及网络地址分配机制,讨论了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s)建立该无线通信协议模型的过程,并通过构建一个网络仿真平台对信道接入延时、吞吐量等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空空数据链采用的通信协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其他网络协议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线网络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无线网络通信的底层基础,是保证无线网络高效通信的关键协议.针对搭载多收发器无线终端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能源有效的MAC协议—MH-MAC,该协议可根据不同网络环境和应用的需求,灵活地配置信道分配方案和介质访问策略,采用MH-RS调度算法来协调多个收发器高效工作.最后与B-MAC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表明MH-MAC协议在提高网络带宽、降低传输时延、增加网络吞吐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等方面明显优于B-MAC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光噪声干扰下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是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场景。提出了环境光噪声干扰条件下的水下无线光通信性能理论模型,搭建了环境光噪声干扰下的基于852nm波长的水下无线光通信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证明使用滤光器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光噪声干扰下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的通信性能和链路长度。实验中使用干涉滤光片可得到5.21dB的Q因子增益。理论结果表明,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下通过使用干涉滤光片可使传输链路长度延长34.8%。理论分析模型可为环境光噪声影响下的多种通信波长多种调制格式的水下光通信链路的设计提供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源路由(DSR)协议,综合考虑了来自物理层、媒质接入控制(MAC) 层、应用层的状态信息,采用跨层设计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无线Mesh网络(WMN)业务流量感知和能效路由(TEER)协议。为了平衡节能和带宽等服务质量 (QoS)需求,根据统计获得的链路可用带宽和节点可用剩余能量以及负载队列占空比等状态信息,设计了表征网络节点能耗和传输情况的综合路由准则(MTEER)。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可获得比DSR和基于功率控制的能量感知多径路由协议(EMRP)更好的网络性能,如网络寿命和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无线光通信和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给出了无线光CDMA接入网的分槽ALOHA-CDMA协议,并分析了无线光CDMA接入网的吞吐量性能。在考虑多用户干扰、背景光噪声、接收机噪声等多种干扰噪声的条件下,给出了无线光CDMA接入网的网络吞吐量数学模型,并采用光正交码OOC作为地址码,分析了基于此MAC协议的无线光CDMA接入网的网络吞吐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分槽ALOHA-CDMA协议可以具有较高的网络吞吐量。此外,通过减小分组长度或增大光地址码的码长,可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混合动力系统通信协议。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标准完成系统各个控制单元的连接,软件采用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J1939协议完成数据的装配和传送,并根据需要进行了CAN协议与J1939协议之间的转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协议能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的数据通信与应用层上的信息通信有机地结合起来,简单高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IBC) is a novel short-range non-RF(radio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specified by the IEEE 802.15.6 using the human body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In this work, a new modeling method of the IBC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osite fading channel is proposed, where the cascaded filter is used to express the composite fading channel and the modulation method i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he composite fading channel combines with the average attenuation, group delay, multipath effect, and shadowing effect. The modulation is adopt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and thereby the constellation, cyclic prefix, bit error rate, and pilot mode are determined. As a result, the whole process and multi-parameter simulation of IBC system can be achieve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and will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to the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WBAN).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泛应用于水声通信网的MACAW( medium access with collision auoidance for wircless)协议在多跳通信延时严重的问题,在传统握手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节点预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多跳转发的握手信号CTS预约处于通信链路上的下级节点,并通过复用上级节点的握手信号CTS( clear to send)及数据信号DATA,形成一种流水线式的传输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在多跳网络通信中,该协议与传统的MACAW相比,在能耗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时延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适用于移动节点通信、灾难预警、战时侦测等需要快速反应的水声通信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