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解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流量-时间配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割离井法的流量-时间配线法反求抽水过程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并与裘布依公式法、割离井公式法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黄土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求解选用流量-时间配线法求解精度高,可以减少繁琐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根据稳定流井流理论,抽水过程观测孔的水位降深值S和观测孔到主井的距离的对数lgr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Dpp软件包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实测点据在平面内进行拟合,确定了抽水井影响半径为172 m,确定了抽水过程Q-S、q-S关系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2.
<正>一、机井配套(一)水泵和机井配套水泵的选配需要根据机井深、浅水位的出水量来确定。1.抽水试验。成井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通过抽水试验来正确评价机井的出水能力和选配适宜的水泵类型及规格。抽水试验一般进行3次水位降落,3次降深值可分别采用1/6、1/4、1/3井内水深。如果提水设备不能满足上述要求,3次降深值也可采用等差级,如2、4、6m等。各次水位降落差值不应小于1m,最小水位降落值也不应小于1m。在砂层中进行抽水试验,3次水位降落,采用由小到大的降深值为宜。在基岩裂缝和砾石层中,可按由大到小的次序进行。抽水试验结束后,绘制抽水降深与出水量关系曲线和抽水降深与单位涌水量关系曲线,根据上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马鞍山市应急水源地的供水能力,结合现场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概化了区域水文地质模型,采用GMS软件进行应急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渗流场模拟预测。计划布置抽水井75口,模型预测了总开采量15万m^3/d时区域地下水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各水源地应急开采过程中,水源地周围降落漏斗中心降深逐渐增大,胡庄和秦河村水源地由于含水层相对较薄,远离区域主要的补给水源(长江),供水能力较差,降落漏斗中心埋深最大;新锦村靠近长江,抽水井数量相对较少,降落漏斗中心埋深最小。经过365 d抽水,区域降落漏斗最大降深达4.61 m,降落漏斗最大半径达3 000 m。马鞍市拟选应急水源地的供水能力可以达到15万m^3/d,但是水源地应布置在含水层厚度大,补给可靠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确定潜水完整井单井抽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对潜水资源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文地质资料,使用库萨金公式粗略计算了顺平县某单井的影响半径,分析了该井的α读数和自然电位特征,并利用抽水试验的观测井资料验证了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影响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α读数和自然电位与抽水试验影响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两者在抽水井处出现最大值,而从抽水井向影响半径边缘处其值逐步下降,最后接近自然背景值;潜水完整井稳定抽水试验中常用的库萨金公式准确度较低,使用α读数和自然电位来获取影响半径,其结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中、细砂潜水含水层分布区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三个抽水井、四个观测井进行的抽水试验,利用两种确定影响半径的公式,分别计算得出单井试验时覆盖层的渗透系数,并利用群井抽水试验,将三个抽水井假想成一个大口井,计算得出覆盖层渗透系数,通过综合比较这些不同结果,最后确定了采用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6.
机电井配套中,合理配置泵型可取得既保证抽水量又节省能源的双重效果。文章阐述了根据井的最大涌水量确定泵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浅层“二元结构”含水层,推导出在均匀布井情况下井距确定公式.该公式可用来计算地下水位降深,或在一定降深情况下用来确定井的抽水流量和合理井距.并对目前确定井距的方法作了简略介绍.附有计算图表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在基坑排水和水源地开采时多为群井抽水,一般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及预测抽水后的降深,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水文地质资料要求较高,建模和调参的过程繁琐,工作量较大。文章基于群井叠加原理提出一种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的方法,结合VBA程序可预测抽水后任意时刻的流场。该方法适用于抽水孔距离较近、水文地质参数差异不大的承压含水层地区。将此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市地铁2号线某试验场地的群井抽水试验中,对比了试验的观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并能预测水源地开采后的地下水流场,为水文地质参数获取及计算提供了新方法,也为解决地下工程排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7,(12):57-61
在研究地下水污染修复、确定群井抽水的井间距、矿坑涌水量和渠道排水等问题时,需要采用稳定流公式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在稳定流公式中,当抽水试验的观测井数量大于2时,计算的影响半径和含水层参数是比较接近真实值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抽水试验设专门观测井,因此只能利用单井抽水试验非稳定流的影响半径公式进行求参,然而该时间变量函数包含了多个未知参数。为了简化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将函数中的抽水稳定时长t和贮水系数μ*用工程试验的经验值进行替换,得到一个影响半径与含水层导水系数的简单函数,然后将Dupuit公式中的影响半径用此函数替代,最后通过牛顿迭代法能够同时得到影响半径和含水层导水系数的值。利用该简便公式计算的影响半径值与带2个观测井的Dupuit公式和Theis公式计算的值进行对比,发现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且该值与Modflow水流模型模拟的抽水试验最大影响半径接近。因此,可以认为该简化后的影响半径公式适用于松散岩类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求参。  相似文献   

10.
用非稳定流干扰井群法计算山前倾斜平原集中开采地段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时,对山区补给边界可按定流量弱补给边界处理,对映射虚井抽水量可考虑为在同于实井抽水量同时进行注水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