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130核区缺中子变形核对研究高自旋转动带结构特点及平滑带终止特性有着特别的意义。该核区中核的共同特点是:在以100Sn或114Sn为核实的闭壳外,有恰好合适个数的(约10~20个)价核子或价空穴,因而有着非常丰富的转动带结构,如形状共存、带交叉及合适的带终止自旋值(即该带所能达到的最大自旋值)。 131La的高自旋态已经被研究[1,2],最近的实验结果是R.Wadsworth小组用EUROBALL IV在束能量为160MeV时测量核反应100Mo(36S,p4n)的退激γ谱[3]得到。其中,正常形变宇称和旋称为(π,α)=( ,-1/2)的一条转动带的自旋达到75/2h,这条转动带在I=20h处未测量  相似文献   

2.
概述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几个重要工作,包括稀土区奇质子核带交叉反常现象研究及三轴超形变寻找,中重核区和A≈130区核结构研究,原子核高自旋能级寿命测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奇-奇核高自旋核谱学,特别是奇-奇核低自旋区旋称能量劈裂异常(通常称为旋称反转(signature inversion))已成为高自旋态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优惠(favored)旋称能态低于非优惠(unfavored)旋称能态。实验发现,稀土奇-奇核晕带和半退耦带低自旋区普遍存在旋称反转现象,即非优惠旋称能态低于优惠称能态的反常劈裂。对这种反常现象有各种理论解释,目前仍无定论。系统总结该领域的实验现象,揭示其系统性规  相似文献   

4.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1]。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2]。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  相似文献   

6.
正A~100核区包括~(106)Cd在内的好几个原子核已被预言存在E(5)临界点对称性~([1])。然而,~(106)Cd中的E(5)对称性依然很难确定。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同实验测出的~(106)Cd2~+态的B(E2)值,或寿命值分歧很大~([2-5])。该能级的在美国国家核数据中心(NNDC)上被推荐的半衰期是来自于文献[2]中的B(E2)值,对应寿命为10.49(12)ps。然而,最近一个库仑激发实验利用多普勒线移衰减法(DSAM)测得一更短的寿命值7.0(3)ps~([3])。该值比NNDC的引用值短33%。另外,通过熔合蒸发反应~(98)Mo(~(13)C,~3n)~(106)Cd布居的~(106)Cd的低自旋  相似文献   

7.
由于质子与中子不同的形状驱动效应影响,A=130缺中子核区的核在高自旋态下可呈现丰富多彩的核结构特性,如形状共存、扁椭形变、旋称反转、手征二重带结构等。对双奇核122Cs与136La进行了高自旋态研究,目的是在122Cs中寻找手征二重带,在136La中研究旋称反转与扁椭形变特性。实验  相似文献   

8.
探讨质量数A≈130轻稀土核的高自旋态行为对于核结构研究有重要意义。这些核处于从球形向大变形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_911/2)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h_(11/2)中子有使核朝向γ=-60°扁椭球形状的驱动力,而h_(11/2)质子则产生朝向γ=0°长椭球形状的驱动力。因此,A≈130过渡区的原子核基态组态处于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竞争中,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大,这  相似文献   

9.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研究了实验测量的奇-奇同位素^126,128,130,132Pr在高自旋时的旋称劈裂,并对其进行理论描述。理论计算结果表明,^126Pr在中等大小自旋值时的核形状是三轴形变的。理论把这三轴形变的形状解释为是由单粒子轨道间特殊的耦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表现出集体性与单粒子性共存的特点。为了研究质子对形状共存的影响,对同中子数核^155Tm(N=86,Z=69)的自旋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组态相关推转Nilsson—Strutinsky模型研究了Z=N双幻数核^56Ni的近转晕线的带结构。证实了实验测量的形变带是高形变带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其性质。理论计算有兴趣组态的跃迁四极距Q1在低自旋时是1.7eb,而运动学和动力学转动惯量f^(1)和f^(2)与实验观测值总体上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Lifetime measurements for the states of the yrast band in even cerium nuclei in the vicinity of mass A=130 region have yielded interesting results. Gradual reduction of collectivity in the ground state band with increasing spin before the first band crossing and exhibiting a minimum in the backbending region has been observed for these nuclei[1-3]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have predicated that a minimum of B(E2) values occur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band crossing[4,5]. However, anomalously high B(E2) values were reported[6] around the backbend in 130Ce. No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has been forwarded for this result. Obviously it is interesting to repeat the lifetime measurements for the states around the band crossing in 130Ce to see if the anomalously high B(E2)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测量1Λ1B(7/2 →5/2 )的自旋翻转M1跃迁寿命来研究Λ超子的磁矩在核物质中可能发生的改变,以及通过测量1Λ2C基态二重态(2-→1-)的能级间隔来研究1Λ0B基态二重态的能级与由其它超核所确立的Λ超子与核子自旋相关的相互作用势参数的分歧实验是利用中日合作建立的HYP  相似文献   

14.
质质量数A≈130的轻稀土核处在从球形向大形变的过渡区,其价中子和价质子分别占据h11/2高j壳的中上部和底部轨道,产生不同γ的形状驱动力。这些过渡核的基态组态存在长椭球形变和扁椭球形变的共存,而在高自旋时出现集体运动和粒子激发之间的竞争。理论预言[1],随着转动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傅元勇  周书华  T.  Koike  S.  Kinoshita  Y.  Ma  Y.  Miura  K.  Miwa  Y.  Miyagi  K.  Shirotori  T.  Suzuki  H.  Tamura  K.  Tsukada  M.  Ukai  K.  Futatsukawa  K.  Hosomi  M.  Kawai  M.  Mimori  N.  Terada  N.  Maruyama  K.  hoki  H.  Fujioka  Y.  Kakiguchi  T.  Nagae  D.  Nakajima  H.  Noumi  T.  Takahashi  T.  N.  Takahashi  A.  Toyota  M.  Dairaku  T.  Fukuda  S.  Minami  W.  Imoto  S.  Ajimura  K.  Tanida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7,(1)
本工作涉及的^12∧C和^11∧B B超核的γ谱学实验的目的是在交叉检验前实验确定与自旋相关的AN相互作用参数。试图通过测量^12∧C基态二重态能级间隔来理解^10∧B基态二重态能量间隔的理论预期值与实验结果的差别以及通过测量^11∧B的7*2^+→5/2^+ M1跃迁来推算∧粒子在核介质中的磁矩。  相似文献   

16.
旋称反转(Signature inversion)研究是近年来奇-奇核高自旋态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实验发现,稀土区奇-奇核普遍存在低自旋区旋称反转现象,即出现非优惠的旋称能态低于优惠旋称能态的反常能量劈裂。对这种反常现象有各种理论解释,目前仍无定论。因而,累积更多的实验成果,揭示其系统规律对澄清理论分歧是十分有益的。为此,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以能量为97MeV的19F束通过155Gd(19F,4n)170Ta反应研究了170Ta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将前人建立的3个转动带分别推向更高自旋态(图1)。在新建的能级纲图的A带中,增加了能量为311.5、319.5和680.9 keV的3条γ跃迁,并将前人结果中21-到19-的647keV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粒子融合蒸发124Sn(11B,5n)130Cs来布居130Cs的高自旋态,束流能量为65MeV。11B束流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一13串列加速器提供。  相似文献   

18.
A≈110区原子核高自旋态表现出许多非常有趣的核结构现象。如单粒子运动与集体转动,形状共存与演变,磁转动,特别是最近理论与实验上都证实了这一核区还存在手征二重带。为了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我们对106Ag的高自旋态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00Mo(11B,5n)106Ag来布居106Ag的高自旋态,11B束流能量为60 MeV,100Mo靶厚2.5 mg/cm2,并带有11 mg/cm2的铅底衬。剩余核退激产生的γ射线由14台HPGe-BGO反康谱仪进行γ-γ符合测量,共记录了134×106 个二重γ-γ符合事…  相似文献   

19.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1]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2]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3]。实验采用76Ge(19F,xn)反应来布居91Nb的高自旋态。19F束流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束流能量为80MeV。靶由厚度为2.2mg/cm2的76Ge和10mg/cm2厚的铅衬组成。退激γ射线由15台HPGe-…  相似文献   

20.
正A~200区奇奇核存在着丰富的核结构信息,如形状共存、三轴形变、超形变以及磁转动带与手征二重带等。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196)Tl的高自旋态结构,并寻找其可能存在的磁转动带与手征二重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