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实际检测工作的需要,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山梨酸钾、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的方法,并在市售的月饼样品中使用该方法对上述几种防腐剂进行测定,取得了很好的检测效果。检测方程样品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后,以甲醇 0.01mol/LpH=5.0酸铵溶液(80 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方法精密度(RSD%):山梨酸钾、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分别为2.26,2.20,2.18方法准确度;添加回收率山梨酸钾为98.9%-100.9%,尼泊金乙酯为99.5%-101.6%,尼泊金丙酯为99.5%-102.1%,线性范围0.10-1.00mg/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8,0.9991和0.9993。  相似文献   

2.
本回顾了尼泊金醇类食品防腐剂的生产历史,讨论了尼泊金醇类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机理和复配增效效果,同时展望了尼泊金醇类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尼泊金酯类和富马酸酯类抑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混合茵群的抗菌试验表明,尼泊金酯类防腐剂中,尼泊金丙酯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甲庚酯,其抑菌率几乎在98%左右,抑茵效果非常显著,性能优于尼泊金酯类.试验初步验证食品防腐剂的抗茵性与其分子构效有关.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食品防腐剂表现抗菌活动的有效功能性结构.基团空间位阻是抗茵活性中心发挥抗菌活性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尼泊金酯类和富马酸酯类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混合菌群的抗菌试验表明,尼泊金酯类防腐剂中,尼泊金丙酯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甲庚酯,其抑菌率几乎在98%左右,抑菌效果非常显著,性能优于尼泊金酯类。试验初步验证: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性与其分子构效有关。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食品防腐剂表现抗菌活动的有效功能性结构。基团空间位阻是抗菌活性中心发挥抗菌活性的第一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荞麦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荞麦秸秆为原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在300、400、500℃条件下制备荞麦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分别记为BC300、BC400、BC500),检测其去除废水中尼泊金乙酯的效果。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荞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温度能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三种温度制备的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BC500、BC400、BC300。此外,溶液中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对吸附效果产生影响。45℃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20mg/L时,BC500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高,达98.0%。荞麦秸秆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研究结果探明了荞麦秸秆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尼泊金乙酯的最适条件,以期为荞麦秸秆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棘籽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棘籽渣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特性。方法以沙棘籽渣为材料,采用慢速热解技术于300、400、5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吸附剂(BC300、BC400、BC500),研究热解温度、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生物炭的制备温度显著影响其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效果,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吸附能力表现为BC500BC400BC300。此外,尼泊金乙酯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吸附效果。35℃下尼泊金乙酯初始浓度为20 mg/L时,BC500对尼泊金乙酯的去除率最高,达84.46%,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结论探明了沙棘籽渣制备生物炭吸附剂去除尼泊金乙酯的最适条件,为沙棘籽渣应用于尼泊金乙酯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鱼粒加工工艺为基础,在热杀菌的基础上并以传统的防腐剂山梨酸钾为参照,通过添加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尼泊金酯的复配,发现当尼泊金丙酯、丁酯、庚酯的复配体积比在1∶1∶1时,总的添加量为0.2%能有效抑制大肠菌群的生长,并抑制菌落的生长,达到控制微生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2016年至2018年天津市内各大超市和其他零售点的面包、饮料、香肠和其他休闲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分析,测定其中山梨酸和苯甲酸添加量。结果表明各年度所测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平均含量相对稳定并且近些年的添加量有所降低。灌肠类肉制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类型的果肉饮料其山梨酸和苯甲酸添加量差异较大。所有样品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添加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pH值,温度对叶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叶酸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的保存率,结果表明当PH为7,温度≤90℃,2.5h后,其保存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环境pH、加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抑菌效果,随加热温度及时间的升高和延长而降低,其降低的多少与应用环境的pH、加热温度及时间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金褐霉素对果蔬采后品质的贮藏保鲜效果,开发金褐霉素作为抗真菌的食品防腐剂。将冬枣分别用金褐霉素和纳他霉素(1.0 g/L)浸泡后,在4℃下贮藏并检测冬枣的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结果表明,同纳他霉素相比较,金褐霉素能更好地保持冬枣果实硬度,减少转红率和失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提高,抑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提高了冬枣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研究表明,金褐霉素在不损害果实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控制冬枣采后腐烂,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2×2×3),贮存温度设定2个水平,分别是15℃和40℃(贮存湿度统一设定为65%),铜源为五水硫酸铜和包被硫酸铜,贮存于恒温恒湿箱中。试验周期37 d,分别于第0 d、第18 d和第37 d取样,共3个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A含量,取样后8 h内完成测定。采用SPSS.2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2种因素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温度及硫酸铜对维生素A的稳定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包被硫酸铜相比五水硫酸铜能显著降低维生素A的损失率(P<0.01)。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定了光照强度为16~58μmol/(m^2·s)和15~30℃条件下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sphaerica)的生长曲线以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在设置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微藻的生长速度越快。光强对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影响有差异,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藻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s)的积累。当光强为24μmol/(m^2·s)时二十二碳六烯酸(DoeosahexaenoicAcid,DHA,C22:6n~3)的积累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1.77%。球等鞭金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之间,低温条件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光强20μmol/(m^2·s)、温度20℃条件下总不饱和脂肪酸(TotalUnsaturatedFattyAcids,TUFAs)含量最高,达64.99%;同样的光强,温度15℃条件下DHA占总脂肪酸的12.19%。可见适宜的光强和温度是利用球等鞭金藻收获PUFA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产于山东省乐陵市金丝小枣的浓缩汁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糖度浓缩枣汁在不同条件贮藏过程中的浊度、活性蛋白(HAP)、Vc、Chroma值和L*值的变化,探讨了温度和糖度与浓缩枣汁贮藏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是保持金丝小枣浓缩汁贮藏稳定性、色泽和营养成分等贮藏品质及浑浊和沉淀出现时间的理想温度;70°Brix金丝小枣浓缩汁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效果均优于50°Brix和60°Brix枣汁,色泽变化相对较小,出现浑浊和沉淀的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16.
程丽 《食品与机械》2020,(12):111-114,158
探索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食品冷链中生鲜农产品温度检测中的应用。选择两种类型新鲜农产品甜菜和黄瓜,置于托盘中,并分别覆盖3种材料(Tyvek,金属化PET,金属化发泡PET),将食品托盘置于模拟配送过程中的冷藏室中,分别用红外热成像照相机和探针式测温仪对其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照相机和探针式测温仪所测得的温度相差1.9~6.0 ℃。应用红外热成像照相机测温时,金属化PET的高发射率会导致食品托盘明显的温度读取误差。而Tyvek的发射率与红外热成像照相机接近,红外热成像照相机获取的温度值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大米淀粉胶凝和回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动态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温度对大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5℃更利于大米淀粉的胶凝,该温度下形成的凝胶比4℃时形成的凝胶柔软而富有弹性,电镜分析显示其网络结构更均匀致密。储藏过程中支链淀粉的重结晶是引起淀粉回生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和脂类的结晶在储藏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4℃时支链淀粉的重结晶速率较快,其晶核的生长方式为一次成核;25℃时重结晶速率较慢,其晶核的生长方式为不断成核。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质量浓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电位和儿茶素含量变化探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贮存的茶多酚溶液稳定性差异都较大,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灭菌、贮存过程中,茶多酚溶液的亮度、透光率逐渐下降,溶液色泽和吸光度逐渐加深和增大,儿茶素含量和pH值呈现显著下降,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25 ℃贮存时,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4 ℃贮存时;茶多酚溶液的电位绝对值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质量浓度低的茶多酚溶液较稳定。从变化趋势可判断出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800 mg/L,4 ℃贮存时,茶多酚稳定性相对较好,更适合保存和开发利用茶多酚。  相似文献   

19.
以猪板油为原料制备猪油甘油二酯。研究95、120、145℃3种加热温度对猪油甘油二酯的酸价、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烃含量、碘值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猪油甘油二酯的酸价、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烃和丙二醛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碘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20℃后猪油甘油二酯的氧化劣变程度更加剧烈。主成分分析表明,95℃与145℃的甘油二酯香气成分存在差异,而120℃的甘油二酯香气与95℃和145℃的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适当加热有利于获得甘油二酯的最佳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温度波动对冷鲜养殖金鲳鱼鲜度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冷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样品流通过程中菌落总数、嗜冷菌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K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流通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鱼肉中的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数呈上升趋势,鲜度指标呈劣变趋势,其中断链组的品质劣变速度显著高于冷链组(P<0.05),鲜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能较好反映冷鲜金鲳鱼在流通过程中的鲜度损失情况。Alpha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金鲳鱼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受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样品流通过程中的菌相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苯基杆菌属为主,其中冷链组的次要优势菌是鞘氨醇单胞菌属、长绳菌属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断链组的次要腐败菌是八叠球菌属、长绳菌属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同时,从微生物代谢水平上发现,冷藏过程中断链组参与新陈代谢的相关基因相对丰度高于同一时间的冷链组。研究结果反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