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麻竹竹叶提取物在酸性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麻竹(Dendrocalmus latifcorus Munro)竹叶中提取出的固体物质,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植物缓蚀剂。用失重法研究了麻竹竹叶提取物在1.0 mol/L HCl1、.0 mol/L H2SO4和1.0 mol/L H3PO4三种酸性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麻竹竹叶提取物对冷轧钢的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其浓度为200 mg/L时,三种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可分别达到92.3%(HCl)、88.9%(H2SO4)、75.8%(H3PO4)。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叶提取物(MYLE)在1.0 mol/L H3PO4中对冷轧钢缓蚀作用。结果表明:MYLE在1.0mol/L H3PO4溶液中对冷轧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MYLE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等温式。MY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EIS谱在高频区呈容抗弧,在低频区出现小段感抗弧,电荷转移电阻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红四氮唑对冷轧钢在1.0 mol/L~10.0 mol/L H3PO4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红四氮唑对冷轧钢具有中等程度的缓蚀作用,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通过吸附热力学和腐蚀动力学公式分别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详细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AFM测试结果表明添加红四氮唑后钢表面较为平整,粗糙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H_2SO_4中香兰素在钢表面上的吸附及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1.0 mol/L H2SO4中10~40℃香兰素(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在冷轧钢表面上的吸附及缓蚀作用.结果表明,香兰素对钢的缓蚀率随香兰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大,而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香兰素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模型.通过吸附理论和动力学Arrhenius公式分别求出了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G0,吸附热△HO,吸附熵△S0)和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并根据这些参数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叶提取物(EASLE)在1.0mol/L HCl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EASLE在HCl溶液中对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EASLE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得出了吸附热力学参数(吸附焓ΔH0,吸附Gibbs自由能ΔG0,吸附熵ΔS0),并据此探讨了EASLE的吸附行为。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EAS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6.
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3.0 mol/L H3PO4中三种芳香醛原儿茶醛(3,4-二羟基苯甲醛)、香兰醛(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和肉桂醛(3-苯基-丙烯醛)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三种芳香醛对钢的缓蚀率随芳香醛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且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校正模型;三种芳香醛的缓蚀率排序为:肉桂醛>香兰醛>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7.
利用失重法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40对冷轧钢在1.0~8.0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吐温-40是冷轧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好的缓蚀剂,最大缓蚀率可达92.5%,且用量较小,但随盐酸浓度和温度的增加均有所下降.吐温-40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冷轧钢的腐蚀规律符合Mathur经验公式.添加吐温-40后冷轧钢的腐蚀速度常数k明显下降,而动力学常数B则增大.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L-苯丙氨酸对Q235钢在硫酸中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L-苯丙氨酸对Q235钢在0.5mol/L H2SO4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及缓蚀机理,分析了其缓蚀剂类型。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的缓蚀效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Q235钢表面单个活性位点上吸附的缓蚀剂分子数量增加,缓蚀效率也增大;L-苯丙氨酸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为单分子吸附,且吸附规律符合El-Awady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浸泡试验、电化学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了2,4-二氨基嘧啶(DAP)在1.0mol/L HCl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DAP在HCl溶液中对冷轧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含量的增大而增大,DAP浓度为10.0mmol/L时缓蚀率最大,可达94.8%;DAP为混合型抑制型缓蚀剂,DAP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缓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竹叶提取物(DLMLE)在0.5mol/L NH_4Cl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DLMLE在NH_4Cl溶液中对冷轧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缓蚀率可达85.9%;DLMLE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混合吸附过程;DLM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EIS谱呈单一压扁的半圆容抗弧,电荷转移电阻随缓蚀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叶提取物(JNLLE)在H3PO4介质中对冷轧钢缓蚀作用,考察了缓蚀剂浓度(20~200mg/L)、温度(20~50℃)、腐蚀浸泡时间(6~48 h)、酸浓度(1.0~10.0 mol/L)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JNLLE在1.0 mo...  相似文献   

12.
徐昕  李向红  邓书端 《表面技术》2019,48(12):281-288
目的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WGHE)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复配后,对冷轧钢(CRS)在H3PO4中的缓蚀协同效应,揭示缓蚀协同性能影响规律,并探究缓蚀协同机理。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从农林废弃物核桃青皮中提取制备出WGHE。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紫外光谱(U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WGHE和SDS的复配缓蚀协同性能、电化学作用机理、紫外吸收曲线以及钢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高浓度的WGHE对冷轧钢在1.0 mol/L H3PO4中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但低浓度时的缓蚀效果较差。单独SDS使用时,最大缓蚀率不超过60%;将WGHE与SDS复配后,缓蚀性能可进一步提升,尤其在WGHE用量为10~40 mg/L时,复配协同作用显著。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温度的上升有所降低,WGHE、SDS复配前后在钢的表面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WGHE、SDS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但WGHE/SDS为混合抑制性缓蚀剂。Nyquist图在高频区呈单一弥散容抗弧,而在低频区出现小段感抗弧,WGHE与SDS复配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协同体系中WGHE和SDS会发生相互作用。SEM和AFM所呈现的微观形貌更加清晰地表明WGHE/SDS具有良好的缓蚀协同性能。结论 WGHE和SDS对冷轧钢在1.0 mol/L H3PO4中具有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复配后缓蚀性能进一步提升,同时有效抑制了钢的阴极和阳极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失重法研究了四种稀土离子(La3+,Ce3+,Ce4+,Nd3+)和香兰素(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在1.0 mol/LH2SO4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香兰素对冷轧钢有中等程度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四种稀土离子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均较差,最大缓蚀率仅为20%左右。香兰素和稀土Ce4+复配后对冷轧钢产生了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最大缓蚀率可达95%左右;而与La3+,Ce3+和Nd3+复配后均无缓蚀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核桃叶提取物是一种"绿色"缓蚀剂.本文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核桃叶提取物在0.5mol/LH2SO4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核桃叶提取物对冷轧钢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化曲线表明,核桃叶提取物为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核桃叶提取物在盐酸介质中对钢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Juglans)叶提取物(JLE)可以作为“绿色”环保的植物缓蚀剂。本工作采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JLE在1mol/LHCI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JLE对冷轧钢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存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极化曲线表明,J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