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平  王正德 《日用化学工业》2014,(6):317-319,360
以废旧报纸为脱墨对象,研究了以烷基糖苷(APG)为主的单一、双组分和三组分表面活性剂作为中性脱墨剂的脱墨效果,确定APG/AES/Tween 60质量比为60/20/20时,脱墨效果较好,脱墨后所得纸浆白度达到59.2%。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较佳脱墨条件:脱墨剂用量1%,碎浆时间3 h,熟化温度60℃,熟化时间40 min,浮选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与自制药剂反应的产物,与AES、OP-10及吐温80复配,得到一种针对混合废纸的高效脱墨剂,研究了各辅助药剂配用量对废纸脱墨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w(H2O2)=1.5%、w(NaOH)=3.0%、w(Na2SiO3)=2.5%、w(自制脱墨剂)=0.3%(以上比例均相对于绝干浆)、碎浆时间20 min、浆液质量分数10%、温度60℃.脱墨后浆的白度升高到77.46% ISO、残余油墨质量浓度(ERIC)降低为132.43 mg/kg.实验结果表明,自制脱墨剂具有良好的脱墨效果,优于部分市售脱墨剂,并节省了化学药品的用量,是一种针对混合废纸的新型高效脱墨剂.  相似文献   

3.
以干废旧报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制阴-非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中性脱墨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的脱墨条件为:脱墨剂用量为干废旧报纸质量的0.8%,碎浆时间3 h,浮选时间30 min,熟化时间50 min,熟化温度50℃。比较了该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脱墨效果好于所考察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还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脱墨效果,结果显示复配后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复配生物酶废纸脱墨剂,得到了脱墨剂中纤维素酶与脂肪酶的合适配比(3:2).通过实验,考察了脱墨剂用量,纸浆浓度,溶液pH值,脱墨温度,脱墨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墨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生物酶用量为0.3%(对绝干废纸),SDBS用量为1.0%(对绝干废纸),碎浆浓度为10%,pH值为6.0,熟化时间30mi...  相似文献   

5.
采用廉价及可再生的脂松香、椰子油酸、棕榈酸为原料,制备生物基脱墨剂,并应用于废纸脱墨。采用FT-IR对原料进行了表征,以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生物基脱墨剂的制备工艺,探讨了生物基脱墨剂的最佳用量及脱墨性能,并与传统脱墨剂做脱墨性能对比。FT-IR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中既有饱和的脂肪酸也有不饱和的脂肪酸。生物基脱墨剂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时间30min、温度90℃、m(脂松香):m(椰子油酸):m(棕榈酸)为2.5:3.5:4.0、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40%。生物基脱墨剂是一种高效脱墨剂,最适加入量为0.20%;在加入量为0.20%,浮选温度为40℃,浮选时纸浆质量分数1.0%,浮选pH值为9,浮选时间为20min时,脱墨后废纸浆白度可达58.67%(ISO),残余油墨值达274.42mm2/m2,油墨去除率达57.81%;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生物基脱墨剂的脱墨性能优于传统的S型和天小脱墨剂。  相似文献   

6.
以油酸钠(Na OL)、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进行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了Na OL-AASMAS型三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作为脱墨剂的化学成分用于废纸脱墨。以脱墨效果作为评判标准,考察Na OL-AA-SMAS的较佳合成工艺,并研究了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复配的脱墨效果。对Na OL-AA-SMAS进行结构表征和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并将自制及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n(Na OL)∶n(SMAS)∶n(AA)=1∶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5 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5%时,其脱墨效果较好;将Na OL-AA-SMAS与AEO_9复配,当m(Na OL-AA-SMAS)∶m(AEO_9)=2∶1时,再生纸张白度可达71.9%,残余油墨量为42.3 mm~2/m~2。  相似文献   

7.
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IPDI-AEO(AIA),并用于分离回收涂布纸。以白度和残余油墨量为指标,考察AIA的较佳合成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将AIA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考察复配脱墨剂的脱墨效果。结果表明,AIA的较佳合成条件为:n(AEO_7)∶n(IPDI)=2∶1,反应温度(60±2)℃,反应时间2 h,脱墨体系的p H=8。结构表征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目标产物。相比于市售脱墨剂,AIA脱墨剂对涂布纸具有良好的脱墨效果,而对于新闻纸和打字纸,脱墨效果相差不大。将AI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按质量比为1∶2进行复配,制得的复配脱墨剂对涂布纸的白度达71.9%,残余油墨量仅为58.5 mm~2/m~2;将AIA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按质量比为1∶2进行复配,制得的复配脱墨剂对涂布纸的白度达71.3%,残余油墨量仅为61.4 mm~2/m~2。  相似文献   

8.
多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华  顾玲  段二红 《日用化学工业》2003,33(6):356-358,362
研究了多组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旧新闻纸洗涤法脱墨效果的影响,重点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OS)、脂肪酸二乙醇酰胺(Ninol)、JFC、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吐温(Tween)以及双组分复配、三组分复配后的脱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运用三组分复配作为旧新闻纸的脱墨效果明显好于双组分复配的,双组分复配的效果又好于单组分的。实验结果显示,当OS、Ninol、TX-10三种表面活性剂以60/20/20的质量比复配后用于废旧报纸(ONP)脱墨,用量为0.3%(对绝干废纸的质量分数)时.可得到脱墨浆的白度52%SBD,良浆得率70%以上及尘埃度9.2mm^2/m^2以下的效果。最后探讨了浸泡时间、碎浆时间、熟化温度和熟化时间等因素对多组分表面活性剂脱墨剂脱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油酸钠(Na OL)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得Na OL-AA二元共聚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作为脱墨剂的化学成分用于废纸脱墨。以脱墨效果为评判标准,考察Na OL-AA的较佳合成工艺,并研究了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复配的脱墨效果。对Na OL-AA进行结构表征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并对自制及复配脱墨剂与市售脱墨剂的脱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n(Na OL)∶n(AA)=1∶3,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6 h,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2%,p H=8~9时,其脱墨效果较好;将Na OL-AA与FMEE按m(Na OL-AA)∶m(FMEE)=1∶2复配时,再生纸白度可达69.8%,残余油墨量仅为44.6 mm2/m2。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内切纤维素酶(EGI)和木聚糖酶(Xyn)复配得到的混合酶和由二者通过基因融合得到的融合酶,对混合办公废纸(MOW)进行脱墨。研究发现混合酶最佳处理条件为木聚糖酶与纤维素酶复配比例为2∶3(体积比)、p H7.0、酶处理时间60 min、脱墨温度55℃,融合酶最佳处理条件为酶用量0.6 IU/g、p H7.0、酶处理时间60 min、脱墨温度55℃。比较两种复合酶的脱墨效果发现,融合酶脱墨效果明显好于混合酶,融合酶脱墨纸页的白度明显高于混合酶,可以达到94.14%ISO,残余油墨量也较低,可以降为160 058(个/m2)。  相似文献   

11.
以国产废旧新闻纸为脱墨对象,用8种表面活性剂在中性条件下对其进行脱墨考察,包括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脱墨考察。进行了不同质量比表面活性剂的脱墨实验,选择出了合适的中性脱墨剂。结果表明:脱墨剂复配质量比为m(AEO-9)∶m(Tween-60)∶m(AEO-7)∶m(K12)=10∶10∶55∶25时,成纸的白度可提高11.43%ISO,脱墨浆得率89%。  相似文献   

12.
以改性环氧树脂(EP)与改性芳香胺固化剂为原料制备铅酸蓄电池极柱灌封用密封胶,着重研究了改性EP与固化剂的配比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EP与固化剂配比对胶粘剂的初步固化时间、热变形温度、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显著;3种配比的胶粘剂耐酸碱性能均较好;当m(改性EP)∶m(固化剂)=100∶50时胶粘剂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初步固化时间为6 h、热变形温度为97℃、拉伸强度为72 MPa、剪切强度为3.56 MPa且对ABS的粘接达到材料破坏的程度。该胶粘剂室温固化具有一定的适用期,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耐久性能和耐酸性能,可以满足蓄电池极柱灌封和粘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3-二甲氨基丙胺为单体、甲苯为溶剂,合成了一种环氧树脂(EP)基粉末涂料用固化促进剂甲苯-2,4-二[N,N-二甲氨基丙脲]。以凝胶时间为衡量指标,优选出促进剂的最佳用量。采用动态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运用温度-升温速率(T-β)外推法求得该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促进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EP而言),涂膜在165℃/5 min条件下可完全固化;EP/固化剂/促进剂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0.295 kJ/mol,反应级数为0.92,凝胶温度为64℃,固化温度为133℃,后固化温度为190℃。  相似文献   

14.
裂解C_5中异戊二烯阻聚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玻璃封管里比较了乙醇胺(C2H7NO)、硝基苯(C6H5NO2)、N-甲基吡咯烷酮(NMP)、邻硝基苯酚(ONP)、亚硝酸钠(NaNO2)对异戊二烯(IP)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果,阻聚活性的次序为ONP>NaNO2>NMP>C6H5NO2>C2H7NO。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入量对ONP阻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IP聚合速度越快。IP损失率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阻聚效果较好的ONP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3%—1.5%。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来酸酐单体(MA)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改性,得到改性环氧树脂(EpM),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固化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对产物及固化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pM最佳制备工艺:催化剂N,N-二甲基苯胺添加质量分数2.0%,阻聚剂质量分数0.075%(基于对苯二酚),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 h。固化最佳工艺: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添加质量分数2%,促进剂N,N-二甲基苯胺质量分数0.6%,交联剂苯乙烯质量分数20%。EpM的合成机理为环氧开环酯化反应;产物中出现了马来酸酐的特征官能团;其热分解温度可提高到418℃;漆膜耐腐蚀性、附着力、冲击强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TDI-TMP聚氨酯固化剂合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DI和TMP为原料合成了低游离TDI、浅色的TDI-TMP型固化剂,讨论了TDI与TMP投料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低游离浅色TDI-TMP型固化剂产品的TDI游离含量、粘度、色度、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TDI-TMP型固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当nTDI/nTMP为3.0~3.2时,选用多次加料法,温度选择在50~60℃之间使NCO基和OH基反应,并在70℃保温使反应趋于完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4‰左右(按固体质量分数为50%计);阻聚剂质量分数为1.5‰~3.0‰;抗氧剂质量分数一般在4‰左右时,游离TDI符合TDI-TMP型固化剂行业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乙酯(EA)和醋酸乙烯酯(VAc)作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复膜胶的主剂——环氧基聚丙烯酸酯;以TDI(甲苯二异氰酸酯)、PPG2000(聚醚二元醇)为主要原料,二乙烯三胺为封端剂,合成了复膜胶的固化剂——端氨基PU(聚氨酯);将主剂和固化剂按一定比例共混后,制得新型双组分醇溶性复膜胶。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8 h、w(引发剂)=1.8%和m(EA)∶m(VAc)∶m(AGE)∶m(HPA)=41∶14∶35∶10时,主剂的醇溶性相对最好;当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 h和R=n(-NCO)/n(-OH)=1.25时,固化剂的性能相对最好;当n(氨基)∶n(环氧基)=20∶3、固化温度为50℃和固化时间为24 h时,复膜胶的性能接近于进口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个系列合成固化剂与现有复配氯化铵和邻苯二甲酸固化剂(CB)进行固化成型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固化剂加入量为脲醛树脂量的0.5%时最佳。与CB相比,合成固化剂的起始温度提高了30~50℃,峰温提高了10℃左右。综合考虑合成固化剂的固化特性、固化样品的力学性能以及成型外观,在2个系列固化剂中②b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蓖麻油、苯酐和二甘醇等为原料,经酯化、缩聚后,合成了蓖麻油改性聚酯多元醇,并以此作为复膜胶的固化剂;以MDI-5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PG-2000/PPG400(聚醚二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端-NCO基聚氨酯(PU)预聚体,并以此作为复膜胶的主剂;将主剂和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得无溶剂型双组分PU复膜胶。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和w(-NCO)=18%时,主剂的黏度、流动性相对最好;当双组分中n(-NCO)∶n(-OH)=1.9∶1、固化温度为50℃、固化时间为24 h和w(蓖麻油)=28.3%时,复膜胶的粘接性能相对最好,并且接近于进口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0.
阻聚剂在C_5馏分热二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C5馏分环戊二烯(CPD)热二聚过程中异戊二烯(IP)的聚合损失,采用封管实验方法考察了添加阻聚剂二乙基羟胺(DEHA)、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邻硝基苯酚(ONP)对热二聚过程中各二烯烃组分聚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阻聚剂的加入不影响CPD的二聚,但减少了IP、间戊二烯(PD)的聚合损失。就阻聚效果而言,DEHA优于TBC和ONP。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热二聚温度、时间以及DEHA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双环戊二烯(DCPD)收率和IP聚合损失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是热二聚温度120℃,反应时间3 h,DEHA质量分数500×10-6。该条件下DCPD的收率达到80%左右,IP的聚合损失可控制在8%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