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及发展机遇。此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创造了完善的条件。供电系统作为矿井生产作业的动力源,其运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对矿井生产综合效益影响重大。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为煤矿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如何解决井下供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因此,主要分析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掘工作面的机械设备,因为电气设备当中的部分负荷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在启动以及之后的运行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相应的短路故障,产生了安全事故。因此,本文针对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短路保护措施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煤矿企业供电系统的要求、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相敏短路保护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矿井井下使用的供电系统监控分站存在系统兼容性差、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LCP1788处理器以及嵌入式系统基础上对监控分站进行重新设计。详细对井下供电系统结构、监控分站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结构等进行阐述设计。设计的监控分站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控分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以及扩展能力、兼容性,有效解决传统供电监控分站存在问题,为矿井井下其他监控分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模块式动态地层测试器井下电机工作特点是电流大,工作状态会突变,电机工作状态的变化容易引发仪器发生故障。通过遥传建立的电源数据反馈,将地面程控电源和井下50V电源有机结合,保障井下50V电源负载变化时电机能稳定工作在50V电压下;井下电源保护电路以及地面程控电源的自动调节系统保证井下50V电源输出电压急剧升高时开关导通,通过减少地面程控电源电压的输出以及加大井下电流2个手段保证50V电压输出至可控的范围内。大功率供电系统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在模块式动态地层测试系统中,试验和测试表明,该设计完全满足井下大功率电机供电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渤海油田多数生产井采用下入电潜泵的方式进行生产,其井下机组电缆需要穿越过电缆封隔器及油管挂到达地面供电系统.现有井下电缆穿越器或密封性差,或现场连接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双插式井下电缆穿越器.该电缆穿越器可以有效提高单项作业时效60%,节省生产时间,降低工期成本,有助于实现渤海油气田的提质增效,具有广阔...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电缆测井时缆芯压降对仪器运行可靠性的不良影响,从电缆供电的串联等效电路出发,建立了测井作业时电缆电阻和缆芯压降模型,并推导出电缆电阻和电缆缆芯压降与仪器下放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井下电缆温度分布、电缆自重和井下测井仪器的重力影响电缆电阻和电缆缆芯压降,电缆电阻和电缆缆芯压降均与仪器下放深度成正相关关系.仪器下放深度变化引起的电缆温度分布变化是电缆电阻、电缆缆芯压降变化的主要因素,电缆自重和仪器重力对电缆的拉伸效应是次要因素.该研究对井下测井仪器供电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潜油电泵变频技术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油电泵工艺作为油田开采重要的机械采油技 术,是油田长期稳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 潜油电泵受到高温、高压、腐蚀、气蚀和地层能量 等井下工况的影响,加上地面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和 机组本身匹配性较差,造成机泵运行寿命短、泵效 低、能耗高、无法自动控制井下液位及压力,使电 泵机组不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运用变频技术对潜 油电泵的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生产效  相似文献   

8.
开关磁阻电机在潜油电泵上应用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目前油田电泵井数量约占油井生产井数的 25%,而电泵井产量却占总井产量的50%以上, 电泵井的正常生产与否,对稳定原油产量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中潜油电泵受到高温、高 压、腐蚀、气蚀和地层能量等井下工况的影响,加 上地面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和机组本身匹配性较差, 造成机泵运行寿命短、泵效低、能耗高、无法自动 控制井下液位及压力,使电泵机组不能在最佳状态 下运行。随着变频技术在潜油电泵上应用,在很大  相似文献   

9.
尹国平.DDL-Ⅲ野外测井排除故障的应急措施.测井技术,1995,19(6):460~462DDL-Ⅲ在测井时,TIOC中的±12VLAMBDA电源、井下仪器供电系统、射孔面板、张力计电源等易出故障。本文介绍了在无配件和基地维修条件下,可采用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西某矿电力监控系统使用年限已接近10a,系统运行中存在容量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监测目标有限、系统老化等问题,亟需对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基于此,对电力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升级改造后的电力监控可以对矿井高、低压供电系统全覆盖监控、远程操控,且实现了变电所无人值守功能,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矿井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供电系统对于通信机房而言至关重要,一旦供电系统发生严重故障,需要快速定位故障波及范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使故障影响最小且可控。以某数据机房供电系统为例,针对该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影响区域提供一种快速定位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思路是为机房供电系统设备建立数据模型,当监测到某个供电节点发生严重故障时,触发对供电系统的设备关系表进行的遍历操作,检索出所有与该供电节点关联的设备树,并将数据同步至机房供电系统拓扑组件,以颜色填充等特效标识出影响区域。对故障影响区域定位的实现,为快速制定通信机房供电系统故障应急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有效地提升了供电系统运维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的产量高并且开采技术成熟,但煤矿产业的危险性极高,每年都会有因供电系统不可靠而发生的事故,因此加强煤矿供电系统管理迫在眉睫,本文简述了煤矿供电系统设计分析与供电系统保护接地的常见形式,旨在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煤矿供电安全。  相似文献   

13.
煤矿生产过程中,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这些电气设备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经常容易受到损坏,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主要是对煤矿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许多加油站加油机存在着外壳接地不正确的电气隐患,对加油站电气设备错误的接地方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指出我国现行供电系统先天不足的"零点漂移"现象是对加油站安全管理的潜在危害,提出了应将原来的TN-C供电系统改造为TN-S供电系统,若客观条件不允许,至少应将供电系统改造为TN-C-S供电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供电系统作为LNG接收站的动力核心,其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对于保障LNG接收站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谐波作为供电质量的指标之一,是衡量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接收站供电系统不同测试点测试数据分析,LNG接收站谐波源主要来自变频器、电动机、泵、UPS等。采用传统的无源滤波设备不能起到很好的滤波效果,通过对比表明,采用有源滤波装置(APF)可以有效消除谐波并可以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提高电能质量,降低对供电系统自动化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的干扰,从而保证LNG接收站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谐波的概念和它们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近海供电系统中常用的减轻谐波的方法.在近海油田供电系统中尝试使用了无功千伏安中有源波滤波器额定值的经验关系式,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文献证明其效果.对中国南海一个大型近海油田的谐波分析个案研究进行了讨论.由于近海油田供电系统中存在大量非线性载荷或变速驱动载荷,这些信息对供电系统的方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很有帮助,使他们能够预测供电系统中谐波处理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在计划或设计阶段尽早采取措施,避免谐波对设备产生潜在的损害,或者由于谐波而损失电能.  相似文献   

17.
侯青波 《石化技术》2020,(2):280-280,289
为了使固隆煤业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优化首采工作面(1301)供电系统,使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同时兼具经济型和合理性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除矿井井下少数场合外,我国供电系统均采用配电变压器Y/Y_0-12联接的380/220伏三相四线制。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广泛采用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直接相连的方式,称接零保护。国家标准GBJ65—83第2.0.6条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即接零。”这一措施对防止人身触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理论分析和实践都证明,接零保护不能可靠地保证用电安全,有时反会增加人身触电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石油化工产品具有不耐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腐蚀性强等诸多特点,而其中的电气仪表又日益呈现出精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态势。因此,保证安全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石油化工电气仪表安全供电系统的安全问题,重点探讨了安全供电系统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LNG接收站配置的应急供电系统作为LNG接收站动力系统的核心,对保障接收站在外部电源失电情况下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大作用。从LNG接收站安全稳定运行的角度出发,针对LNG接收站配备的应急供电系统,提出了在外电失电时应急供电系统快速自启动及外电恢复后应急供电系统无扰动切换的控制策略,并在搭建的平台上进行了试验和分析,验证了此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有效地保障了接收站在外电失电条件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