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自此,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国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正在全国推开.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从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城市绿地改造及加强城市各区域水利联系三个方面展开对城市雨水应对措施改进的论述。着重叙述以加大城市雨水渗透能力、雨水净化能力、雨水储集能力以及雨水再利用能力为目的,城市道路透水性设计及对城市绿地改造,以期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向,推动城市向着"海绵城市"化发展,缓解城市环境恶化带给人类生活不适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道路净、渗、蓄、缓排的系统建设模式,介绍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透水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并对改造设计条件下的城市道路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渗透设施设计与排水防涝能力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改造设计方案可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另外,提出了海绵型城市道路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存在着暴雨积涝等灾害,排洪压力大以及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会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构成威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化,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到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因此,论文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内城市道路工程应用中的成功案例,针对具体城市道路工程进行了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设计,具体措施为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对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 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的加快,现阶段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海绵城市理论。在海绵城市理论实施过程中,城市道路雨水的处理管控非常的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绿化灌溉的效果。通过对传统城市道路的雨水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城市道路"绿色海绵"的设计策略,并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设计应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可能有效地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中国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这是在结合外国实践经验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城市健康发展模式的积极探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相比,两者在建设目标、构建载体及技术措施上均有差异性。海绵城市体系以城市绿地系统为重要载体,海绵城市体系的确定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主要依据,同时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结果又对城市绿地系统提出更全面的要求,两者虽然在规划过程中可相互指导,但是在结构布局上仍存在差异。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担任辅助角色,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可承担不同的功能,在海绵城市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合理地控制建设方向与建设强度。现阶段,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浪潮之中,保持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既是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避免海绵城市体系盲目地运动式发展的充分条件,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政策为指导背景,以实地考察资料和文献著作为研究依据,笔者围绕粤东北典型客家乡村聚落的建筑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剖析和探讨,试图如实还原出当地气候下的雨水管理设施,诠释其从生态环境和人工构筑层面对海绵系统理念的呼应,初步印证"海绵乡村"理念在客家人居环境中的落地性运用,通过借鉴客家地区传统村落的营建智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效果,基于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原理,探究海绵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技术。首先,分析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的汇流与转输过程,确立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其次,厘清分流制与合流制径流污染物总量计算参数,阐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径流污染物控制机理;最后,分别阐明透水人行道铺装、下沉式绿化带、生物滞留、雨水弃流等道路径流控制的工程技术,为制定海绵城市道路路面径流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雨水利用、道路安全、海绵设施与道路的衔接关系等方面对市政道路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方案的优化设计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9,(10)
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借助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干预功能的综合运用,让城市内部的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城市水源能够实现正常的循环供给,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使得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度提升。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打造了一个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蓄水、渗透、净化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水资源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实现雨水的吸纳与利用,保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提高其设计水平,能发挥海绵城市的蓄水作用,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基于此,论文主要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安徽建筑》2019,(7):32-33
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是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工程实例从生态树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方面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提升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注意事项,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要点,并将传统城市道路与海绵城市道路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建设脚步逐渐加快的形势下,全新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成为一种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城市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代城市道路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代实际意义。论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以更好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建设融合渐渐成为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思路,根据不同的地貌和生态现状将自然和城市有机结合及将雨水管理渗透到景观设计中,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对城市绿地建设的类型、布局、制度、技术指标等产生有利影响,最后达到为人居环境注入水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雨水生态化利用,是科学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现代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可实现水资源涵养与保护、生态节水、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城市内涝、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及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而健康活力的城市景观就是确保景观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雨水生态化利用是一项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海绵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调节、吸收、缓释雨水的能力,使城市建筑和道路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思路,介绍了城市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化带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内涝,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城市水源污染问题提供借鉴和示范,以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国家实验生态社区为例,介绍了该社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依据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新建城区海绵城市的技术应用规范,在城市道路雨水系统构建中应用的多项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渗透和净化,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雨水系统的构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