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241-247
魏斯氏菌是一类存在于酱油、泡菜、豆豉、香肠等多种发酵食品的乳酸菌。它是参与食品发酵的重要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在食品发酵过程中,魏斯氏菌对食品中有机酸、酯类及短链脂肪酸等风味物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魏斯氏菌属的有些菌株具有合成细菌素、低聚糖、胞外多糖和纤维素等特性,具有潜在的益生菌特性。该文主要对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菌株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特性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辣白菜中分离含内源性质粒的魏斯氏菌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魏斯氏菌在辣白菜中起的作用和获得与明串珠菌相关乳酸细菌的质粒,从辣白菜中分离了魏斯氏菌。辣白菜是朝鲜民族的传统食品,在低温条件下大白菜经过乳酸细菌发酵而成的。将辣白菜汁液均匀涂布在含2%(m/v)CaCO3的MRS平板上,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36h,在中国内地首次分离获得了魏斯氏菌。通过对该菌进行镜检、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其属于Weissella cibaria,命名为kimshi006,在NCBI上的登录号为HM369807。这一魏斯氏菌菌株含有2条内源性质粒,其大小分别为大约3000bp和8000bp。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泡菜发酵初期魏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安全特性和益生特性。方法 采用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进行分离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检测其代谢产物毒性,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评价细菌的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黏附能力、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抑菌能力。结果 共筛选出3株魏斯氏菌,命名为融合魏斯氏菌C13、食窦魏斯氏菌G232和W212; 3株菌代谢产物无毒性,对14类21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耐药基因检测C13携带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 G232和W212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Ⅱ); 3株菌能耐受pH 2~4和3.0 g/L以下的胆盐,在人工肠液中3 h后存活率超过76.80%; 3株菌的黏附能力好,疏水性为60.47%~62.69%,自凝聚率为43.76%~52.55%,共凝聚率为43.20%~61.58%;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主要在前15 h;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率25.69%~58.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相对较低(10.08%~35.29%); ...  相似文献   

4.
从自制水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该菌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以该菌株为供试菌进行产糖发酵及分离纯化EPS,并测定EPS的化学组成、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抑菌性及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5.
以分离自泡菜的2株魏斯氏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抑菌、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面特性的益生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绿色魏斯菌ZY-6的耐酸特性好于希腊魏斯菌WS-419,pH值为2时的存活率分别为45. 18%和24. 65%,pH为3和4时,存活率> 100%;在质量浓度3 g/L的胆盐浓度中存活率分别为75. 89%和72. 05%,都显示出较好的胆盐耐受性; 2株菌对人工肠液具有一定的抗性,3 h后的存活率在80%左右; ZY-6的抑菌活性稍好于WS-419,两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61、27. 02、30. 53 mm和22. 59、25. 82、27. 96 mm; 2株魏斯菌降解胆固醇的能力相似,降解率分别为32. 79%和32. 13%; WS-419对甘油三酯的降解率好于ZY-6,两者分别为42. 80%和26. 70%; 2株菌的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凝集性皆大于60%,显示出较好的表面特性。绿色魏斯菌ZY-6和希腊魏斯菌WS-419的益生性能较好,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发酵期泡姜、泡辣椒、泡蒜盐水中分离获得37株乳酸菌,以抗氧化能力为筛选指标,获得1株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SJ14。该菌株活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分别为67.23%、35.22%和37.83%、25.66%;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遗传学鉴定,该菌株被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通过与植物乳杆菌N2和肠膜明串珠菌8m-9比较,表明食窦魏斯氏菌SJ14产酸能力、耐盐能力、降亚硝酸盐能力均较为突出,且与菌株N2、8m-9之间无拮抗作用。本文为多菌协同发酵泡菜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尽管魏斯氏菌无处不在,不过魏斯菌属的细菌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该属的许多成员最初被归为明串珠菌或乳酸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菌被归为一个单独的属,魏斯氏菌属。魏斯氏菌的异型新陈代谢给肉类工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粘液形成和肉制品绿化被认为跟绿色魏斯氏菌密切相关。主要介绍了绿色魏斯氏菌对肉类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魏斯氏菌10d-17的代谢途径,初步了解其基因功能,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魏斯氏菌10d-17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共获得10.41 GB的数据,对其进行过滤去冗余后得到Unigene 6947条,其中Q20(Phred数值大于20碱基占总体碱基的百分比)均在98.36%,高质量r...  相似文献   

9.
从东北传统酸菜的12株乳酸菌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低温生长菌株,并分析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首先测定乳酸菌菌株的低温生长特征和抑菌活性;然后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分析乳酸菌菌株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热压结合处理在绿色魏斯氏菌致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超高压(350 MPa、25℃、10 min)和热压结合(350 MPa、50℃、10 min)对绿色魏斯氏菌进行压力处理,研究了热压结合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生理特性、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膜的通透性等的影响.结果 显示,热压结合处理使菌落总数从超高压处理时的...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从腐败葡萄中筛选、分离细菌纤维素(BC)合成菌株,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产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筛选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纤维素合成菌株,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属于醋酸菌属(Acetobacter sp.),编号为ZX C6-15。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X C6-15产膜具有典型的3D纳米纤维状结构且具有典型细菌纤维素吸收峰。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产膜重均分子质量(Mw)为14.1×104 kDa,数均分子质量(Mn)为32.3×104 kDa,分散度为2.28,结晶度指数为96%,吸水率达298%。该菌株合成细菌纤维素具有优良的材料性质,为后续培养条件优化及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广西南宁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产普鲁兰酶能力的野生菌株GXBC-2。该菌株革兰染色为阳性,形成芽孢,菌体细胞杆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Bacillus cereus GXBC-2。对该菌所产普鲁兰酶的性质研究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30~50℃范围内稳定,最适pH为7.0,稳定pH范围为6~8.5。产物经HPLC分析证明,该酶能水解普鲁兰糖产生麦芽三糖,对可溶性淀粉不起作用,所以该酶属于I型普鲁兰酶。  相似文献   

13.
苏秀榕  向怡卉  董明敏  张聪 《食品科学》2007,28(11):315-318
从盐渍与水发刺参中分离到10株菌,6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结果表明,10株菌分别为3种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henylpyruvica Bowman)、华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奥斯陆莫拉氏菌(Moraxella osloensis)、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栖稻黄色单胞菌(Flavimonas oryzihabitans Holmes)、脲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ureae Mutters)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Yabuuchi),后5株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检测了10株菌的胞外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0株菌对酯均无分解能力,9株菌具有胶原蛋白酶活性,7株菌具有淀粉酶活性,6株菌具有酪蛋白酶活性。多种致病菌严重影响了刺参的食用安全,也是刺参易腐败降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实验室用传统生化方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能力和水平。方法 用空白添加法和交叉试验检查培养基性能后,以奶粉样品为材料,用传统生化培养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在传统生化检测技术中,对于排除非沙门氏菌来说,BS板作用突出,XLD和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容易受干扰菌影响。W样品检出沙门氏菌,Q样品未检出沙门氏菌;V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G样品未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 通过该研究,本实验室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传统生化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花色苷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对近年来花色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抗癌、抗动脉硬化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方玲  孙才云  唐云明 《食品科学》2015,36(1):140-145
新鲜大豆芽经匀浆、磷酸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电泳纯的过氧化氢酶。该酶酶活回收率为30.92%,纯化倍数为293.09,酶比活力达到26 322.43 U/mg。该酶全分子质量为234.9 kD,亚基分子质量为57.42 kD;最适pH值为7.2,最适温度为30 ℃,在pH 4.0~10.6及25~35 ℃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在30 ℃、pH 7.2条件下测得该酶对过氧化氢的Km值为31.82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草酸、Ag+、Cu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Pb2+对该酶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有激活作用而高浓度时抑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龙须菜琼胶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热水提取物,经DE-22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得到一种含微量硫酸基的琼胶多糖,此多糖经Q-Sepharose柱层析鉴定为单一组分。紫外光谱显示它不含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红外光谱揭示它含3,6-内醚半乳糖特征吸收以及微量的硫酸基,热学性质表明在其0~700℃升温过程中存在两个失重过程,旋光分析表明随温度的升高,该多糖水溶液存在一个由有序构象(螺旋结构)向无序构象(无规线团)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瓜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斌  李星  王红杨  王洁  唐云明 《食品科学》2014,35(11):168-173
新鲜的黄瓜经匀浆、抽提、硫酸铵沉淀、CM-Sepharose 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电泳纯的过氧化物酶。该酶的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分别为64 177.67 U/mg、9.58%、61.93。该酶的分子质量为41.15 kD,亚基分子质量为40.21 kD。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60 ℃和6。在25~45 ℃及pH 5~9的范围内非常的稳定。在测定条件下测得该酶的Km值为53.79 mmol/L。硫氰化钾对该酶活力基本无影响。尿素、K+、Mn2+、Ca2+、Mg2+、Ba2+、Cu2+对该酶都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至50 mmol/L时酶活力分别被激活至112%、127%、113%、128%、139%、199%、348%,然而十二烷基磺酸钠、抗坏血酸和草酸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Zn2+、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球藻经热水抽提、脱蛋白、乙醇沉淀得粗糖蛋白,粗糖蛋白经Sephadex-75层析得到糖蛋白纯品。糖蛋白纯品经Sephadex-200层析证明为单一物质。紫外可见光谱只出现280nm和195nm的单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糖蛋白分子量为63.7kDa。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该糖蛋白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β-消去反应证明糖和蛋白是O-糖肽键连接的。  相似文献   

20.
从羊肚菌发酵的菌丝体中提取粗多糖,经DEAE-Sepharose F.F和Superdex 200柱层析纯化得到MEP-Ⅱ,琼脂糖电泳法和HPLC法鉴定其为均一组分.凝胶过滤法测得其分子质量为2.8×104u,比色法测其总糖含量、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别为87.5%、8.4%和23.2%.红外光谱呈现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含有β-吡喃糖苷键.气相色谱法得其单糖组分为鼠李糖(Rh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它们的摩尔比为2.111.335.61.0,β-消去反应初步表明其存在O-糖肽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