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庭自然排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DS分别对热压单独作用和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中庭自然排烟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自然排烟窗开启面积的自然排烟和最小换气次数下的机械排烟的排烟性能,研究各工况下的中庭内烟气层高度、烟气流速、温度及烟气浓度。主导风向及主导风速对自然排烟效果影响显著。主导风速小于2.5m/s时自然排烟效果优于按最小排烟量设计的机械排烟。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时机械排烟有很好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城市地下交通隧道的特点及烟气控制方法。以某地下交通隧道为例,设置两种火灾场景:自然排烟、上游补风下游排烟,利用FDS模拟烟气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上游补风、下游排烟的烟气控制方式能够控制烟气的蔓延范围并且防止烟气回流,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3.
以佛山某住宅小区的半地下停车库作为烟气控制研究的对象,通过火灾场景设计,对自然排烟—自然补风方式使用火灾模拟软件(FDS)进行模拟分析,并研究了发生火灾时的温度、烟气层的能见度及高度,结果表明,采光通风井自然排烟和高侧窗自然补风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稳态火数学模型及Zukoski提出的烟气层高度计算公式。对中庭火灾的烟气自然填充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参考实验得到的结果,利用FDS软件根据实际实验尺寸搭建火灾模型,模拟火灾烟气自然填充过程,得出烟气温度分布、质量浓度分布以及烟气层高度变化,并与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DS可以较好地模拟中庭火灾,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模型计算结果的吻合度较高;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全地下高大空间最不利火源位置处行李引发火灾时,采用自然排烟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对火灾时烟气的蔓延过程、能见度、温度场及CO浓度等指标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该地下高大空间利用顶部采光带设置自然排烟窗,在火灾发生时能将火灾烟气有效排出,且能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环境。烟气上升过程中,装修吊顶对烟气的阻隔效应明显,随着吊顶镂空率的减小,自然排烟效率下降。建议吊顶镂空率应大于33%,以确保烟气有效排出和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6.
以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排烟为例,设置两种自然排烟方案:利用屋面连续采光带排烟及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烟,并利用FDS模拟设定火灾场景下的烟气温度、能见度及烟气流动特性,以对比两种方式下的排烟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外墙自然排烟窗排烟能够更好地保证火灾时的人员安全,并提出相应的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某办公大楼的复杂形态共享空间为例,通过火灾危险性分析和场景设计,模拟办公空间及附属空间发生火灾后的烟气蔓延情况,分析复杂形态共享空间的烟气扩散蔓延规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不同比例开口面积的自然排烟对共享空间烟气积聚和扩散的影响、办公区域幕墙玻璃破碎情况、楼层间火灾蔓延情况等。结果表明:共享空间顶部自然排烟窗开口比例大于5%时可以避免层间火灾蔓延;自然排烟窗开口比例为25%时,大部分烟气可通过着火房间所在的共享空间的排烟窗直接排出室外,排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体育场馆超大空间的结构特点,分析影响自然排烟因素以及烟气蔓延情况。介绍烟气流动特征,分析自然排烟系统性能方法,描述了烟气层的相关计算机模拟计算,汇总分析了不同火灾场景条件下烟气蔓延过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建筑中防烟排烟系统作用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和延缓烟气扩散,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确保建筑内人员顺利疏散。高标仓库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以自然排烟为主,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在不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下采用机械排烟。  相似文献   

10.
以半地下汽车库作为烟气控制研究对象,运用FDS软件模拟计算半地下汽车库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在车库内的流动情况,并且通过分析发生火灾时温度和烟气层的能见度、高度等参数研究半地下车库的有效排烟-补风方式。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建筑结构、周边环境及地形条件下,可以采用顶部自然排烟口(采光通风井)和高侧窗补风的自然排烟补风方式代替整个防火分区机械排烟设计。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烟试验方法研究某地下大空间步行街区采用自然排烟模式的有效性。火源面积为 2 m2 ,火源的功率约为1 500 kW,设置 3 处典型火源位置。结果表明,在自然排烟模式下,大部分烟气在热浮力作用下通过火源上方的自然排烟口排出至室外,仅在局部区域产生少量烟气的聚集、沉降现象。在模拟计算的人员疏散时间内,疏散路径及疏散出口能见度高,总体控烟排烟效果明显,烟气流动沿程的温度变化对人员疏散行为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机场航站楼空间特点及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分析机械排烟方式的问题以及采取自然排烟方式的必要性。建立自然排烟理论计算模型,论述自然排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控制指标,研究自然排烟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基于理论计算验证了自然排烟的可行性,航站楼最小清晰高度上方空间蓄烟能力较强,人员疏散环境良好。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模拟分析了设计火灾场景下火灾烟气流动和人员疏散,分析表明自然排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周军 《安徽建筑》2014,(4):199-200
采用FDS软件模拟了不同高宽比情况下中庭自然排烟时烟气蔓延和填充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从能见度、温度、烟气层高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中庭高宽比的增加,虽然中庭内烟气温度逐渐降低,但自然排烟效果也随之降低,为保证中庭内的人员安全,应该适当增大自然排烟量,或者使用机械排烟系统.  相似文献   

14.
自然排烟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法.以安装方便、成本低廉而备受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者欢迎、本文从自然排烟原理出发。对自然排烟驱动力、排烟口烟气流率计算进行了分析.对影响自然排烟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建筑自然排烟系统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立长500 m、宽13 m的模型隧道,设定9种不同隧道高度、34种不同竖井间距,通过FDS模拟火灾,研究采用竖井自然排烟的隧道内烟气自由蔓延时烟气沉降点位置,得到烟气沉降位置与隧道高度的关系式,并确定使烟气逆流长度最短的竖井临界间距。烟气沉降点与火源的距离L与隧道高度H满足L=7.2H的关系。随着竖井间距的增大,自然排烟隧道内烟气逆流长度先减小后增大,与单竖井情况一致。在烟气自由蔓延的沉降点处加设竖井,烟气逆流长度最短。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会议中心主门厅排烟方案的设计,运用性能化方法,根据门厅类建筑实际情况,选取自然排烟方案,计算得出排烟口面积、补风口面积等自然排烟参数。通过软件模拟烟气蔓延情况,对主门厅排烟方案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按照NFPA92B的方法计算得到的自然排烟口面积和模拟计算中设定的自然排烟口位置可以维持烟气在较高的高度,能够达到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综述国内外在中庭类建筑排烟补风方面的研究现状,包括中庭进行机械排烟时理论补风量的确定、补风速度对烟气沉降的影响、补风口位置对烟气沉降的影响、自然补风口面积对烟气层高度的影响及补风对排烟效率的影响等,总结中庭类建筑火灾时补风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相关规定,指出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除含有NOx外,往往还含有SOx。烟气净化时,通常对NOx和SOx分别进行控制,这样往往是不太经济的。若能在净化NOx的过程中,一同除去SOx,即在同一个过程中同时除去烟气中的NOx和SOx,那是最为理想的。近年来,研究及开发了许多种干法和湿法排烟同时脱硝脱硫的新技术。其中,应用电子束辐照法排烟同时脱硝脱硫,可有效地同时脱除烟气中的NOx和SOx,并将这两种污染物转化成有价值的副产物——化肥。显然,应用电子束辐射法处理烟气是值得重视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庭烟气控制的特点、控制措施及设计方法,并就常见措施—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进行1/10小尺寸模型试验,研究城市地下交通环廊不同通风排烟方式下的排烟效果。通过对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方式下,不同风速时环廊内温度和烟气变化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无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顶部的排烟量越大,烟气层下降的越慢,顶部以下的烟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人员疏散;在有合适的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的自然排烟口具有很好的排烟作用,机械排烟对烟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