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结合青岛海泊河水处理厂无粘结预应力工程,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摩擦锚固损失和锚固损失影响长度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了摩擦锚固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无粘结预应力工程,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摩擦锚固损失和锚固损失影响长度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提出了摩擦锚固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大跨度管内预应力拱桁架管内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情况,本文结合现场原型试验,实测了拱桁架管内预应力的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大小,对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钢索的预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建议了无粘结钢绞线与钢套管壁的摩擦系数μ和局部偏差影响系数κ的取值,优化了预应力施工方案,以指导后续预应力施工,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板中预应力筋的瞬时预应力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瞬时预应力损失包括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根据平板中预应力筋线形的特点 ,考虑不同的张拉方式 ,建立了统一的瞬时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并分析了瞬时预应力损失的分布特点及张拉方式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在综合国内外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现行规范 ,对预应力锚固损失和摩擦损失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平板中曲线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损失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锚固损失的计算方法无粘结预应力扭结构技术规程(JGJ/T92一93)[1](以下简称“规程)规定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由于锚具变形和无粘结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的简化计算公式,它是将摩擦损失的指数曲线简化为直线,同时假定正反摩擦损失相等而得出的,对于端部为一直线段,而后由多组两条曲率方向不同的抛物线组成的曲线应力筋,按规程第4.1.5条(二)的公式计算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式中符号意义见规程,由此可求出任一点的锚固损失。该公式仅考虑了锚固损失影响长度在第一跨的跨长范围内消失,这对于梁来说,由于梁中曲线…  相似文献   

7.
从设计的角度将应用塑料波纹管和金属波纹管的后张法预应力框架梁瞬时预应力损失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应用塑料波纹管的后张法预应力框架梁进行现场试验,监测框架梁张拉过程产生的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反拱和应变,回归出孔道偏差系数κ和孔道摩阻系数μ,并将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设计中采用的κ=0.0015和μ=0.15比较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锚索锚固作用机理复杂,影响预应力锚固效果的因素众多,锚固力损失与材料性质、被锚固介质力学特性、锚夹具质量、施工工艺等因素有关。锚索施工工艺对锚索锚固力损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孔道成孔工艺,通过孔道成孔工艺研究,推导出了孔道摩擦损失理论计算公式,该公式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同时对孔道成孔引起的锚固力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损失的研究是预应力纤维增强材料(FRP)加固技术的关键之一,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张拉锚固一体式锚具,对其用于预应力加固损伤内压钢管过程中造成的摩擦损失、锚具损失、松弛损失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弹塑性力学平面应力解法以及摩擦损失试验研究,建立摩擦损失后纤维布内力的分布模型;基于锚具损失试验与松弛损失试验的分析,得出前80 min存在锚具损失且锚具损失与螺栓的锁紧程度相关,并得到松弛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松弛损失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王忠军 《山西建筑》2003,29(4):32-33
针对具体工程实例 ,实测了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进而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分析了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孔道损失对张拉力的影响。指出该研究结果对确定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张拉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安全壳预应力摩擦及锚固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核电站安全壳的研究中,预应力的分析计算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安全壳预应力筋分布密集、复杂,特别是在闸门洞口这个敏感部位更是出现了三维空间曲线形状,加大了摩擦损失,必须予以考虑。本文通过对CPR1000堆型安全壳预应力的摩擦及锚固损失分析,给出了反向摩擦影响长度的简单计算方法和安全壳标准段,闸门洞口附近以及安全壳穹顶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的应力变化曲线,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多段曲线或折线筋预应力锚固损失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曲线和折线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基于孔道摩擦损失线性化和正反摩擦损失斜率相等的假定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锚固损失计算公式,可对现行规程公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多波曲线预应力瞬时损失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家寨引黄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中的多波曲线预应力筋的孔道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理论计算 ,得到了钢绞线有效预拉力沿梁长的分布 ,并对 3道预应力框架梁中的 3组钢绞线的孔道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试验研究 ,现场试验检验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并对该结构的施工起到了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实践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有关次内力及摩擦、锚固损失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程序PFA的功能特点及研制过程中对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如计入预应力轴向变形的影响,则适于计算机分析的预应力锚固损失及摩擦损失计算、预应力筋用量估算及优化、抗震设计计算考虑、施工阶段验算等.  相似文献   

16.
以高速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为例,通过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预应力损失测试及成果分析.揭示预应力损失主要特征和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为锚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反馈资料.  相似文献   

17.
白金超  杨玉泉 《建筑结构》2012,(1):101-104,74
结合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对有粘结预应力蛋形消化池结构环向预应力束在张拉期的变角损失、锚圈口损失、孔道摩阻损失、锚固回缩损失这4项瞬时预应力损失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测试方法及试验数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根据试验结论对环向预应力筋张拉后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下束环向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槽交错布置的方式,可有效弥补预应力损失沿环向分布的不均匀,并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CAN/CSA-N287.7-96《加拿大重水铀反应堆核电厂混凝土安全壳结构的在役检查和试验要求》的推荐制作两根标准试验梁,一根为有粘结预应力系统,一根为无粘结预应力系统,进行长期预应力损失监测、承载力试验和一系列的材料性能试验,对比两种试验梁的预应力损失规律,估算预应力损失,验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预应力钢束的松弛等因素在实际的预应力损失中的比重。试验结果表明:由后张法建立的预应力系统,有粘与无粘的预应力损失规律相似,孔道灌浆对预应力的影响不大,主要起到对钢绞线的保护作用,锚固作用不明显;无论有粘无粘,预应力都由端部锚垫板对梁的轴向压力形成,预应力的传力方式非常相似;通过对本次试验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用监测无粘结钢束的预应力损失间接反映有粘结钢束的预应力损失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张拉摩擦损失在预应力损失中占有重要比重,直接影响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的建立。文章以高平东站缓粘结预应力施工为例,总结并规范对预应力摩擦损失影响较大工序,验证缓粘结预应力实际张拉效果,并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传统金属波纹管预应力张拉摩擦损失,为预应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曲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景付 《施工技术》2002,31(7):30-3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锚固回缩损失、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损失、分批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 ,其中以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所占比例最大[1] 。在工程实践中 ,对重要结构或采用新施工方法的结构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本文结合小浪底排砂洞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现场试验 ,对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应变片的保护方法和实测结果的修正进行了探讨。1 钢绞线沿程摩擦损失摩擦损失主要由孔道的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