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作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控导护滩工程从无到有,共兴修180处,坝、垛、护岸3000余座,连同险工共有坝、垛、护岸8200座。工程的大量兴建,对河道的控制性大大加强。目前位山以下河道已基本控制;高村至位山已逐步由过渡性河道向弯曲性河道发展;东坝头至高村  相似文献   

2.
薛云鹏  邢芳 《人民黄河》1997,19(5):25-26
“96·8”洪水期间,黄河下游有多处控导护滩工程漫顶,其中有近年来新修工程,也有修建多年的老工程;有符合规划治导线要求的河道整治工程,也有按现治导线已废弃的工程,而且分布于铁谢以下至河口全河段,漫顶工程数量之多、分布河段之长均为历史之最,成为“96·8”洪水过程中黄河下游出现的新情况。现就下游控导护滩工程漫顶情况及原因简析如下:1工程漫顶情况“96·8”洪水期间,黄河下游有140处控导护滩工程的1500道坝漫顶,其中河南38处。287道坝,山东102处、1213道坝。山东、河南两局所属地(市)河务局均有工程漫顶,河南河段漫…  相似文献   

3.
东明黄河修防段位处山东黄河的最上端。堤距最宽,河槽宽、浅,流路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十几年来修建控导护滩工程8处,建坝、垛180多道。这些新建工程靠溜年限短,基础  相似文献   

4.
1概述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咸阳铁路桥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208km。为了有效地护滩、护岸、护堤和控制河势,渭河下游共修建66处河道整治工程1388座坝(垛、护岸),其中受三门峡水库影响较严重的高陵以下河段建有河道工程49处,860座坝(垛、护岸),对维护河势稳定和行洪畅通发挥了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与工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游荡性河段共有险工和控导工程110处,工程长度305.2km,裹护长度261.3 km,坝垛2830道,对控制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修建后,减少了在控导工程掩护范围内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的机率,黄河下游河道主流摆动范围大幅度减小.同时,整治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断面形态,有利于加大水流输沙能力,减少河槽淤积.随着工程不断增加,掉村现象已很少发生,塌滩现象也大为减轻,为滩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也改善了下游河段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促进了沿黄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规律的新变化;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考虑,兼顾防洪与护滩保村、引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控制水沙的有利条件,掌握住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主动布设工程,提高工程迎流、导流、送流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新喜 《人民黄河》1998,20(11):21-21
黄河下游险工已全部石化,在险工坝、垛中,坝坦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如:散抛、毛坦用l垒、丁扣、平扣。干砌和浆砌等。郑州市邙山金水区黄河河务局所辖堤段位于黄河下游南岸首段,共有保合寨、花园口、申庄。马渡及三坝5处险工,其中采用浆砌石结构围护的险工有花园口、中庄和马渡,该险工的150道坝、垛均是在1973~1979年间砌护。这些坝、垛浆砌后,不但使该区险工的面貌增加了美感,而且在历年的防洪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浆砌石坝、垛工程运用时间的延长,部分坝垛、个别护岸出现了鼓肚破坏。截至1996年底共有19道坝、垛发生鼓肚…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目前共有险工130处,坝、垛、护岸5,200多道,大致分为砌石、丁扣石、散抛乱石三种结构型式。解放后治理黄河以来,随着大堤的不断加高,依附在大堤上的险工坝岸也相应加高,有的已加高三次。如山东河务局齐河修防段南坦险工99号和115号坝,1951年由乱石坝改为砌石坝,坝高分别为6.0和6.1米,1955年分别加高1.7米和1.6米,1964  相似文献   

8.
天然河道一般不能满足航运的实际要求,需进行航道整治。目前我国内河航道整治技术较为成熟,但对存在连续弯曲多滩险河道的研究较少。黄河上游白银市常生码头下游滩河道属连续弯曲河道,存在多处滩险,水流条件复杂,严重影响船舶的通航安全。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构建二维数学模型,分析河道碍航因素,论证整治方案的合理性。确定采用填槽、切咀、疏浚和修筑潜坝等整治方法。整治效果明显,水力因素均达到通航指标,水流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黄河上游及类似碍航特性的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黄河下游滩岸上修建了多处护滩控导工程,它一般是由多道柳石堆(垛)组成。陶城埠以下堆顶与滩岸平,多是园头状,略突出河中,围长30~50米,挡距40~60米。其主要作用是与险工配合固定河槽,稳定溜势,并保护村庄、田地,效果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水流受石堆阻碍在上游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势游荡多变,混凝土桩坝结构布置灵活,具有坝前抗冲刷,坝后落淤造滩相结合的特点,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运行特点,采用S A P2000软件弹性地基梁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混凝土管桩桩坝桩身内力位移进行计算,与以往分析采用的FL AC3D、理正等数值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河道整治中的排洪河槽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三 《人民黄河》1998,20(3):12-12,21
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两部分。险工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为了控导河势而修建控导工程却是从1950年开始的。50年代整治了弯曲性河道,1966~1974年重点整治了过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也修建了部分整治工程,这些工程起到了控导河势的作用。l排洪河槽宽度的定义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应以防洪为主要目的,因此,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除能控导中常洪水和一般流量下的河势、有利于防洪工程安全外,还必须保证在大洪水及超标准洪水时过流通畅,具有足够的过洪能力。在河道整治初期多从控制河势考虑,70年代初期已注意到排洪宽…  相似文献   

12.
柳墩桩柳坝     
一九七三年冬天,河南省武陟县驾部一带的黄河滩区,因受大溜顶冲滩地塌失很快,如不及时处理,将有塌过蟒河,使黄河大堤生险的可能。为防洪安全,结合河道整治规划,决定修建驾部控导护滩工程。然  相似文献   

13.
地处黄河最下游的惠民地区现有险工35处(2处已脱溜),坝(垛)护岸1302段,其中扣石坝602段,占46.2%。因扣石坝具有稳定性好、节省石料、坝型美观、施工和管理方便等特点,因此适合于河道基本稳定的河段,是我区近十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坝型。现就扣石坝的加高改建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黄河坝岸网罩护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黄河济南城区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河中河"生态治理策略,即在无控导和险工河段主河槽河段建设护滩控导工程,稳定中小洪水流路,控制滩岸坍塌,并在河道滩区建设黄河生态走廊,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尹明勇  冯炳伟 《人民黄河》1998,20(11):19-20
1工程概况及运行中的变化曹岗险工西起黄河大堤桩号184+040,东至189+299,全长5.26km,为黄河左岸闻名的老险工。始建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现有坝、垛、护岸106道(段),其中坝41道,垛28个,护岸37段。这些工程大部分是解放前修筑的老工程,整个工程平面形状为凸突形的靠河险工,与对岸府君寺护滩工程对峙形成卡口,素有“大溜靠上不靠下,河顶中间溜势必下滑”的河工谚语。由于年代久远,该工程经过多次的轮番靠河,根石得到不断的加固强化,是比较有基础的。从解放后历次根石探摸资料可知,根石深均在8—20m,根石坡度上陡下…  相似文献   

18.
李永强  陈红中 《人民长江》2007,38(11):32-33
自1850年起,在整个荷兰境内的莱茵河上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河流渠化以及裁弯取直工作.至1934年,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全部结束.此后,为控制河床持续下切和风暴潮对洪水的影响,又修建了防风暴潮闸等工程.目前,荷兰境内莱茵河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介绍了莱茵河荷兰段河道整治工程,并将其与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对比;结合国外有关丁坝坝型研究结果,针对目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丁坝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工程概况 武庄控导工程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河南省原阳县境内,距花园口水文站下游24km。其右岸为郑州市黄河马渡、三坝、杨桥险工。初步设计工程长度4182m。1995年开始修建,截至2001年已修建1682m(其中护岸长1082m、丁坝5道)。 武庄控导工程的整治目标任务是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试验工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应用研究项目任务,选择在郑州惠金河务局南裹头工程下首滩岸修建试验潜坝,设计中首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制混凝土连接销轴、连系帽梁有机组合的拼装式结构,实现了不抢险潜坝的简便拼装、拆卸和移动。实践证明该潜坝作为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一种新坝型结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