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夏昌世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建筑师和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岭南庭园的历史研究者。文章梳理了研究夏昌世的文献,总结了夏昌世生平经历的回忆、专业成就,以及夏昌世的建筑设计、历史研究、学术思想和教育方式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昌世的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最后,作者建议有关机构编辑夏昌世年表(年谱)、夏昌世文集、夏昌世建筑作品集和夏昌世研究进展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林广思 《新建筑》2012,(4):94-98
岭南地区的早期现代园林创作曾备受关注。通过评析岭南早期现代园林的奠基人林西和夏昌世的基本观念,介绍岭南早期现代园林的理论基础,分析山庄旅舍、兰圃及桂林风景建筑的设计思想和技法,提出岭南早期现代园林是现代建筑思想融合地区气候因素、植物景观和人文传统而形成的地域性园林。  相似文献   

3.
林广思  雷可心 《建筑师》2020,(2):106-114
作为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纽带,要素与构图理论对近代建筑教育思想及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创造性的推动作用;其中的设计语言不限于建筑构成,还衍生至庭园的营造,例如夏昌世和莫伯治的庭园理论。从夏昌世的教育背景入手,探讨其庭园理论为何会以要素与构图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由此,将夏昌世和莫伯治的庭园理论置于要素与构图的理论视角中,重新解读《岭南庭园》和《中国古代造园与组景》两份经典文献,试图对庭园研究视角与方法进行剖析,并通过山庄旅舍的案例,演绎庭园理论,讨论庭园理论中超越原理论二维视角的"三维"庭园空间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岭南派的"现代建筑"与"地域建筑"两种交织在一起的混成印象,通过对气候、庭园、线条和体积4个关键词的剖析,认为新中国以来岭南建筑的理念内核实际上更多源自于对现代性的追寻;分析了何镜堂的话语选择和作品引用源,揭示了其建筑理念中蕴含的将建筑作为一种修辞的理解,这一理解正好在走出岭南的过程中与各个地域和国家对主体身份认同的渴求相契合。在现代建筑与地域主义的辨析中阐释了从夏昌世到何镜堂的建筑理念的嬗递。  相似文献   

5.
刘蔚  龚侃 《中外建筑》2010,(9):73-75
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以及优秀岭南现代建筑案例中庭园与建筑结合的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岭南地域的地理特点和岭南文化出发,研究岭南传统建筑与岭南园林的空间构成,从空间的布局、庭园设计、园林植物以及地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重新审视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低碳表现方式,对于能源短缺、提倡低碳环保的背景下的建筑景观设计方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夏昌世、莫伯治两位前辈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指出了“岭南庭园”与“园林”的本质区别。由于岭南庭园占地规模很小,且多受建筑界面的限制,常见简单规整式的功能性平面布局,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有很大的区别,必然导致其建筑立面具有异常明显的“微雕化”和“透雕化”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8.
岭南传统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琦 《新建筑》2005,(5):76-79
传统庭园功能是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而岭南园林的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通过分析归纳了岭南传统庭园的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几种主要布局方式,并对庭园的空间艺术处理手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林广思 《南方建筑》2014,(1):105-110
夏昌世是我国知名的现代建筑师、教育家和园林学家,对我国现代建筑创作和岭南园林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出版的各种关于夏昌世的研究的文献,对于1932-1945年的夏昌世的活动,言之不详。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整合、辨析、勘误和校正,辨析了夏昌世于1932-1945年期间在各工作机构的时间,记述了他的一些活动情况,分析了该时期对其后半生工作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80年代,岭南现代庭园建筑创作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获得全国园林与建筑界的一致好评。然而,岭南地区后来却再没有发展出具有同等影响力的、系统的创新园林理论。为解答这个问题,借鉴社会理论中“现代性现象”这一概念,将岭南现代庭园建筑师佘畯南的论著《现代建筑及我国江南庭园空间组织问题的探讨》视作“现代性事件”,从三个结构层面探讨作品与现代社会各层面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岭南现代庭园设计理论虽然明显符合现代社会经验理性的知识观和新中国建设需求这两个结构层面的变化趋势,但在理念和情感上却始终脱离现代人审美的个体化趋向,因此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了中国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发展过程的同时,也系统性地阐述了东西方国家在当代建筑如何吸收地域性建筑、文脉传统的精神上的探索,如:西方国家的"地域主义"建筑、"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亚洲国家的地方主义建筑发展的四个基本途径:"复兴传统建筑"、"发展传统建筑"、"扩展传统建筑"、"对传统建筑的重新诠释"。希望能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朝本土化方向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地域的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在选址与规划和民居建筑方面的特点。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意在挖掘珠海特有的地方建筑特色。为保护传统建筑、承传历史文化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1951年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举办之时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形出发,通过对建筑师亲手绘制的施工图纸、历史照片以及相关著作的分析,重读了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奠基者之一夏昌世的早期代表作——水产馆。文章以对水产馆施工图纸的存疑展开,逐步对水产馆的建造过程、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讨论了导致建筑现状与原来相去甚远的原因,呼吁关注对现代建筑优秀作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发展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作经验与理论,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持续发展,及各地本土建筑与文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内蒙古段沿岸,在其特有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适应性的聚落与民居,村镇民居经历了由生土房屋向砖石房屋演变的过程。笔者通过现场调研、问卷统计、实测和理论分析,从聚落单元、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火炕、地窖四方面阐述河套平原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生态智慧,并进行其地域适应性的研究,希望这些生态智慧在今后的居住建筑发展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6.
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厕所的设计与建造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统厕所的地域形式丰富、建造的材料多样、设计的造型各异,充分显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筑技术的优秀结晶。本文作者从20多年前的民居调查资料中选取素材,从厕所历史、蹲式厕所、坐式厕所、厕所在民居或村落中的位置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厕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夏昌世的作品对我们探索具有岭南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夏昌世作品中的中山医学院生理生化楼的遮阳技术为例,从建筑技术角度定量评价其热工性能。通过分析得知:"夏氏遮阳"在防辐射方面是非常优异的,同时兼顾了室内采光和遮阳板散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回溯中国1950年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解读夏昌世的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本文试图从场地精神,建筑秩序,社会组织关系和形式生成观念等方面考察此案例,并找出夏昌世现代主义建筑的思维基础和理念源泉,从而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揭示出岭南建筑发展曾经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张友权  侯敏 《钢结构》2012,(Z1):327-334
焊接技术是建筑钢结构的灵魂,焊接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钢结构的成败。建筑钢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形式多样性和焊接节点的复杂性,使得建筑钢结构焊接具有了与船舶、压力容器等传统金属构件焊接不同的技术特点。本文分析了建筑钢结构的结构特点,从焊接工艺技术、从业人员资质、焊接工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本土建筑师在地域性建筑的创作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在"新红砖建筑"与"新灰砖建筑"两个领域的创作实践、厦门大学建筑师对"嘉庚风格"的发展、华侨大学建筑师在"新红砖建筑"领域的探索,均为福建地域性建筑的新一轮发展做出可贵的贡献。文章通过对本土建筑师不同创作实践的梳理与分析,揭示作品如何处理现代建筑方式与地域特质之间的关系,营造出高品质又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