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C-Co硬质合金的相对磁饱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硬质合金相对磁饱和的测量原理,用相对磁饱和度量硬质合金中的碳的精确度,硬质合金相对磁饱和与硬质合金其他性能的关系,在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如何应用相对磁饱和来控制硬质合金中的碳。  相似文献   

2.
关于纯Ni、纯Co及WC-Co硬质合金比饱和磁化强度值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涉及纯Ni、纯Co及WC-Co硬质合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值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部分论文(20多篇)的数值(以A·m2/kg为单位)约为正常值的4π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对于比饱和磁化强度测定值,估计是有关作者在进行电磁量的单位换算时出现了失误;而对于由相关数据所得的比饱和磁化强度计算值,是由于其测定的饱和磁化强度值约为正常值的4π倍所致。为便于分析讨论问题,对有关物理量的定义及相应的单位换算公式也作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3.
硬质合金的磁饱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试验制备了在(WC Co η)区至(WC Co-C)区域内具有不同含碳量的一系列合金,测定了这些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结果探求磁饱和与其它各参量间的联系,为使磁饱和测量广泛用于质量控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行研制的氮化铁磁性液体热解装置,制备出最高饱和磁化强度Ms=0163 3 T的氮化铁磁性液体。X射线分析表明,磁性颗粒为单一的ε Fe3N物相成分。经透射电镜观测,其颗粒尺寸在15~20 nm范围内,而且分布均匀。在反应基载液中添加浓缩油NS,经热解,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Ms>01 T的氮化铁磁性液体,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WC—Co硬质合金磁饱和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浅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 W C Co 硬质合 金磁饱 和性能的 概念、表 示方法。 对国内外 进行的 有关研究 做了较全面的综 述和概念 辨析,并 对利用 磁饱和性 能控制硬 质合金 产品质量 问题进 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6.
依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确定了含V、Mn渗碳体的稳定结构分别为θ-(Fe_(2.75)Mn_(0.25))C、θ-(Fe_(2.5)V_(0.5))C。计算θ-Fe_3C、θ-(Fe2.5V_(0.5))C和θ-(Fe_(2.75)Mn_(0.25))C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167.19、111.20和146.32A·m~2/kg。制备的不同V含量的未冷拉70和80级帘线钢的MS计算误差在0.18%~6.22%,与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的实测值符合较好。建立了渗碳体溶解的4阶段模型,得出了渗碳体溶解对未冷拉帘线钢MS的影响规律。帘线钢冷拉后MS的巨变表明:铁素体中Fe原子的平均原子磁矩和原子状态发生重大改变;计算发现其原子状态根据钢的成分与应变量,会从甲种(A)变成乙种(B)甚至丙种(C)杂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概括了铁基非晶软磁合金和纳米晶合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别详述了高饱和磁化强度(Bs)铁基块体和薄带非晶以及纳米晶合金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高饱和磁化强度块体铁基非晶软磁合金成分和性能,高饱和磁化强度铁基非晶薄带软磁合金的成分和性能,高饱和磁化强度铁基纳米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各类元素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高饱和磁化强度的铁基软磁材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碳含量是硬质合金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磁饱和作为目前通用的硬质合金控碳手段,由于受到检测设备的限制,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硬质合金大制品控碳检测的需要。鉴于硬质合金中Co等铁磁性粘结相的存在,本文探索了采用铁素体检测仪通过测试硬质合金中铁素体含量来表征硬质合金的碳含量的可行性。以不同碳含量的WC+Co混合料为原料,采用低压烧结制备WC-Co硬质合金样品,分别测试样品的铁素体含量及磁饱和,并比较随着碳含量的变化,硬质合金的铁素体含量与其磁饱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的铁素体含量会随着硬质合金碳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且与合金的磁饱和变化呈现出线性关系。再加上铁素体测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检测对象的大小不受仪器空间限制,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规格硬质合金产品的碳含量检测,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Ti(CN)基金属陶瓷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磁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衔射、背散射电子像、钻磁计、矫顽磁力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真气空烧结Ti(CN)基金属陶瓷合金的成分、品格常数与其饱和磁化强度及矫顽磁力的父系试验结果表明:金心陶瓷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磁力随着合金中碳、氮、氧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金属陶瓷的饱和磁化性发和矫顽磁力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饱和磁化强度能用不表征金属陶瓷合金中碳、氮和氧的变化;矫顽磁呼不能作为评价金属陶瓷硬质相颗粒大小的判据。金属陶瓷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钻镍粘结相固溶体的品格常数成反比:合金中碳、氮、氧总含量较低时,金属陶瓷合金没有磁性。  相似文献   

10.
唐华生 《钢铁钒钛》1989,10(4):86-89
理想的机械零件材料、工具材料要求具备三个条件:机械加工性良好,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强度,价格低廉。一般使用的工具钢的机械加工性和强度好、价格低廉,但耐磨性差。以WC-Co为主的硬质合金的耐磨性高,但机械加工性和韧性差,而且价格高。因此,目前国内外重视发展以钢代钴(或部分代替)的所谓钢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除钢结硬质合金外的硬质合金模具不同的处理技术及各类硬质合金模具的应用情况,并对模具市场的需求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WC粒度和微观结构对TiC-WC固溶体粒度和微观结构及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C-WC固溶体粒度随WC粒度的增粗而增大,其亚晶尺寸随WC亚晶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而微观应变则随WC微观应变的减小而增大。TiC-WC固溶体和合金之间的微观结构存在着良好的依赖关系。由大的亚晶尺寸和低微观应变的TiC-WC固溶体制取的合金,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硬质合金的脏化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硬质合金生产中可能造成脏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杂质的脏化,混合料制备的脏化,成型剂的脏化和生产工艺的脏化。从理论和实际生产角度分析了造成脏化的原因,探讨了脏化机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脏化,从实际工作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WC-Co合金断裂行为行径的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WC-Co硬质合金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工作,应用OLYMPUSPMG3型光学显微镜和JCXA-733型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的综合功能,较全面地观察和分析了该合金的断裂行为行径,断裂源的走向扩展,裂纹的行径,孔隙、夹杂物成分及周围组织结构。阐述了影响该合金断裂强度的重要结构因素,提出了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15.
黄宁 《粉末冶金技术》1994,12(3):200-205
本文所述的卧式真空烧结炉采用双炉体共用一套真空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装有微机控制装置,保证烧结过程自动、稳定运行,炉子结构合理,连接可靠,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投资低的优点,完全适用于工业生产,并在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在硬质合金中的分布和存在形态。结果表明:液相烧结温度下,稀土金属原子吸附在WC/液相(YG合金)和(Tj,W)C/液相(YT合金)界面上;室温下,稀土元素在WC/γ相和(Ti,W)C/γ相界面处富集;在WC/γ相界和γ相中有球状析出物(含有稀土元素)存在。初步推测,稀土在此处以原子态存在,但不排除以化合状态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硬质合金生产用可倾式球磨机、真空蒸汽干燥柜、卧式排胶妒与卧式真空烧结炉等设备的特点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细硬质合金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超细硬质合金WC粉末的制造方法、晶粒长大抑制机理及抑制剂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矿用硬质合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矿用硬质合金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部分矿用硬质合金生产厂家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其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厂家生产的矿用硬质合金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分析近几年来我国矿用硬质合金理论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矿用硬质合金21世纪的发展趋势:即喷雾制粒、低压烧结等先进的矿用硬质合金生产技术和设备被各生产厂家普遍采用。梯度结构和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生产将在矿用硬质合金市场上不断推广和应用。矿用硬质合金的强化处理,如热处理、深冷处理、等离子注入等作为提高矿用硬质合金综合机械性能的有效手段,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添加剂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向硬质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金属和金属碳化物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指出添加稀土元素的硬质合金由于性能好,使用范围广,有着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