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蕾 《中外建筑》2015,(4):90-91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是目前优化城乡绿地空间布局、保护城乡生态系统的常规途径。自2002年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来,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逐步规范与完善,各个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但规划后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是否达到规划的预期成效,抑或是它是否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应对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涉及的规划理念、编制内容、技术方法、规划协调和规划管控五方面分析,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寻求优化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途径,完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
《园林》2019,(10)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因其人居环境恶劣而备受社会所关注。本文以"城市织补"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营造策略,突出城中村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衔接以及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城中村居住人群对绿地系统的使用需求,探索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中村内织补绿地系统的策略,提出以绿化覆盖率代替绿地率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评价标准。并以南头古城作为案例地进行预实践,通过营造公共绿地、构建立体绿化来营造城中村绿地系统。发挥社区精英自组织形式景观营造的带动效应,促进居民自发的对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补充和丰富。最终为居民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提高南头古城的人居环境水平,促进城市与城中村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城乡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着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县域范围内城乡空间结构变化更为突出;同时关注城乡空间发展的演变进程,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当前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城乡空间发展趋势下,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最佳效率匹配,是解决城乡空间发展失衡的新视角.因此文章从空间效率视角审视县域城乡空间,通过梳理城乡空间效率体系,重构“人居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城乡空间”,探讨在县域范围内产业—人居—生态空间的最优匹配模式,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模式,最终建构从“企业联动—产业循环—产业空间—人居空间—城乡空间”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合理的产业格局、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有效发挥为目标,在分析比较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探索了一套能够应对综合要求的,多方法集成、以"交互校正"为基本手段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该模式由5阶段构成一个网络,形成一套规划模式,它们是:对区域生态要素、灾害、景观及分布进行辩设,将高生态价值区域、高景观价值区域、发展高风险区域,组成绿地系统的宏观"线、块"体系;为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以及满足城市各类人群的各种生活状态对绿地的要求,空间系统化与等级系统化校正;为协调城市发展空间与绿地空间,使各类用地尽最大可能发挥综合效应,"田园城市"模式与"形态主义"模式参与校正空间安排,形成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根据与人口或者面积相关的绿地类型、数量、服务范围、接近性、可达性、多样性等数量—空间相关指标,核定已经形成的绿化构架;考虑各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差异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问题、返回去进行多模式的协调校正,最后形成发挥综合功能的绿地系统。该模式是在安康绿地系统规划中形成,也以此为例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国外绿地规划建设实践对城乡绿色空间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简述了连续完整绿地系统的重要性,阐明了开展区域化网络化绿地系统研究的必要性,据此提出了城乡绿色空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绿地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国外绿地规划建设中蕴含的控制、连接、融合三种城乡绿色空间思想,并指出它们对城乡绿色空间概念、规划建设的启示,为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区域化网络化绿地系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旧城商务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乌鲁木齐新市区"钻石城"城市设计为实证案例,提出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兼顾"双修"的渐进式更新策略,包括生态修复优先的自然空间要素更新和城市修补并行的物质空间要素更新,分别对绿地系统和通风廊道,以及交通模式和核心区建筑形态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7.
韩晓萍 《山西建筑》2010,36(19):353-354
以阳泉市城乡生态建设绿化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如何使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城乡绿地系统有机更新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环节。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时空演化研究能够提取、揭示城乡绿地系统有机更新首先要明晰的"内在秩序和发展规律",并引导空间干预的实施方向及策略。在自组织概念内涵阐释的基础上,明晰自组织时空演化的研究脉络,解读城乡绿地系统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复杂性。通过剖析城乡绿地系统自创生与维持、自扩张及自进化的自组织时空演化表现,阐明其自组织时空演化机理包括竞争与协同的动力机制、序参量作为支配因素、耗散结构的时空序态、绿地吸引子的空间集聚等关键点,并基于演化机理点明空间干预要顺应并促动这些关键点,从而达到主观规划决策和客观自组织规律的协调统一,促进城乡绿地系统时空演化的螺旋式上升进程。  相似文献   

9.
庄惠榕 《中国园林》2007,23(2):82-84
安溪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在自然环境特征与城市发展建设中以绿地进行糅和协调。在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中,以保护自然山水资源为主导,结合水源水质的保护布置绿地,不仅构筑了县域绿地系统结构特点,还对县域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县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中,结合城市排涝泄洪需要,将排涝泄洪设施以明沟渠的形式,两侧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地带,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功能,还起到了景观视廊和显山露水的作用,形成了安溪县城独特的绿地系统构架,在城市特色形成中发挥了绿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智慧 《室内设计》2013,28(2):69-73
"低冲击开发"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针对城市雨洪的管理模式,该理念不断发展延伸到当今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构筑生态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论文以开江县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统筹、城市空间、产业发展以及道路和绿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一些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热岛效应普遍存在于城市中心区内,而中心区内的高密度建设与稀少的绿化空间又使得中心区的热岛强度不断加剧。本文以哈尔滨城市中心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对绿地现状及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分析,总结城市中心区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城市中心区绿化空间的优化策略,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微气候、减缓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驱动力分析和评价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联性研究能够为绿地系统的未来规划进行指导。伦敦是推动世界建设城市环城绿带的成功典范,本文基于ENVI5.3、GIS平台,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从时间维度、绿地空间格局类型及其与相关政策的关系三个角度,对1975年来伦敦绿地系统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发现绿地系统自1975年以来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其发展可分为1975—1985年的破碎化趋向、1985—2010年的带状绿地整合化和2010—2018年间"点—线—面"状绿地网络化三个阶段。整体而言,英国绿地系统空间格局形态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尤其21世纪初来,核心、孤岛、边缘、桥连接、分支、环、孔隙等7类绿地格局形态均在政策影响下得以大幅度优化。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动态系统,绿地系统的发展受建设用地、裸地等驱动因子的影响,会出现某一时段内"自组织"的发展现象;此外,日后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尤其重视保护和建设起过渡作用的"孔隙"和"边缘"两种绿地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13.
扮靓城市 造福人类——浅议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虹 《城市开发》1999,(10):35-37
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其对城市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作用, 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方式方法。提出只有建设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才能达到自然、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1 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主题 2 绿化在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上见上期) 3 21世纪上海的绿化可持续发展 3.1 上海的绿地系统应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城乡一体化,要从6340km~2的整体来规划,把农村的林业和城市绿化连结起来,而不是单局限在380km~2  相似文献   

15.
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县级市是中小城市的中坚力量,县域城乡统筹成为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关键,县域城乡统筹及城镇化,将影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及质量。本文以会昌县总体规划为例,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研究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城乡统筹策略,应将城乡统筹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配套规划实施策略,使规划可以有效指导城乡发展建设,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规划编制应从现实问题出发,以城—镇—乡—村一体化为目标,将城乡统筹作为整体统领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各项内容,并增加城乡统筹的专篇,对总体规划技术框架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引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联系,总结出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性、整体性、特殊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在分析其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形成"绿色基底+绿色廊道+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以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风貌和修补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南京绕城公路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规划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俊  王建国 《城市规划》2007,31(10):69-73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快速车道往往对城市大型自然要素产生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以南京绕城公路为例,在充分分析绕城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绕城公路的"沿线"与"穿越"两方面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136-140
2018年2月,习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高度概括了将"园在城中"转变到"城在园中"的创新理念,为城市建设寻找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新要求.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上,田园城市(garden city)强调城市具有功能混合与完整性,并保持生态底线(即农业用地为永久保留绿带,城市中心留有充足绿地),避免了城市发展的恶性膨胀[1];生态城市(eco-city)则明确了以空间紧凑利用,发展"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保护自然空间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趋势的发展模式.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同,公园城市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与风貌作为基础前置性配置,将"市民—公园—城市"的优化与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注重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善治[2-4].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功能,即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导向,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特色城市理论、系统学理论、城市开发策略理论等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构造满足生态功能的生态安全格局、营造满足社会功能的宜人特色场所、布置满足经济功能的过渡提升空间,并由此构建出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基础上,自下而上满足耦合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并以宜兴环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运营,以期进一步完善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为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健康良好地建设运营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县域是连接中心城区和乡镇的关键纽带,研究县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区域评价对判断一个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效率—公平"协调度的单效率指标模型对石家庄17县市进行协调发展度的类型划分,存在协调、一般协调、低协调和不协调四种类型,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石家庄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