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晓  高静  张卫英  曾伟杰 《化工学报》2004,55(7):1168-1172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中液滴成核相当重要,聚合速率随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丙烯酸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体系中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得出动力学关系式,且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4 kJ•mol-1.  相似文献   

2.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乙烯基硅橡胶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细乳液共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温度、助乳化剂分子量、助乳化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不同助乳化剂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颗粒大小均有影响,对常规乳液聚合与细乳液聚合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测定了聚合物胶乳的耐盐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张震乾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2005,56(11):2207-2211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进行悬浮-乳液耦合聚合(SECP),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PMMA)复合粒子.采用1H NMR分析方法,讨论了SECP动力学特征.St的SECP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与悬浮聚合一致;MMA聚合速率决定于乳胶粒子聚合速度和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速度,聚合速率比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由于凝并在悬浮粒子表面的PMMA乳胶粒子不再有乳液聚合特征,MMA在SECP中转化率低于同条件常规乳液聚合.分别得到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与SECP和普通乳液聚合恒速段聚合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考察了引发剂、助乳化剂、乳化剂、单体结构和种类对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十二醇和十六醇相比,十六烷(HD)更能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液滴的Ostwald熟化效应,当MMA占TiO2质量分数的60%,HD对单体质量分数的6%,可聚合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占整个体系的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分散体的粒径为185nm,此时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与细乳液粒径差距较小;采用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制备白色涂料墨水的稳定性和遮盖力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TiO2所制备的涂料墨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引发剂、助乳化剂、乳化剂、单体结构对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HD)比十二醇和十六醇更能有效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液滴在水相中的Ostwald熟化效应,当MMA占TiO2质量的60%,HD占单体质量的6%,可聚合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占整个体系质量的2%时,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分散体的粒径为185 nm,此时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与细乳液粒径差距较小;采用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制备喷墨印花用白色涂料墨水的稳定性和遮盖力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TiO2所制备的涂料墨水。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辐射下,未添加引发剂,以NaCl和小于临界胶束浓度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水溶液为介质,快速无皂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获得稳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白色乳液。讨论了超声功率、乳化剂浓度和无机盐浓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比较单体MMA和聚合物PMMA的红外光谱图(FT-IR),发现聚合后1637cm-1处的C=C双键吸收峰几乎消失,这表明单体MMA在超声辐射条件下已基本上聚合;聚合物PMMA的GPC曲线为单峰,Mn=384706,Mw=529554,PDI=1.37,聚合物分子量较大,分布较窄;TEM观察发现,得到的乳胶粒大小、分布均匀,粒径较小;探讨了超声辐照无皂乳液聚合的可能过程。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出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链转移到(DDM)的用量对齐聚物聚合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复合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齐聚物用量、核层交联剂的用量以及滴加速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成齐聚物时,随着从含量的增多,能有效地提高转化率;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核层聚合反应速率,但是对壳层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合适的单体滴加速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动力学角度分别考察了引发剂(AIBN),助乳化剂(丙烯酸)以及乳化剂(SDS)浓度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微乳液体系中引发剂,乳化剂,助乳化剂浓度的增大,其相应的最大聚合速率的变化不是线性变化,而是存在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9.
董建涛  姚洪伟  靳清 《应用化工》2011,40(3):473-475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八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本体聚合得到的大分子链转移剂控制苯乙烯RAFT细乳液聚合,考察聚合过程中动力学、粒径及温度对其的影响,发现聚合过程符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一般规律且乳液较稳定,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0.
管洁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应用化工》2006,35(3):192-194,197
为了合成适于药物包衣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MMA-EA)共聚物胶乳,对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的MMA-EA乳液共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初期共聚速率随着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共聚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随着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乳胶粒子数目增加所致。通过调节乳化剂、引发剂以及反应温度可以达到合适的聚合反应速率,最终合成出转化率大于95%的MMA-EA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1.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单体,丙烯酸全氟烷基酯(Zonyl TM)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Zonyl TM、HEMA、引发齐(APS)用量、复合乳化剂(SDS/OP—10)、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耐水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制备的乳液单体总转化率高,乳液凝聚率低,聚合反应稳定,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此外,含氟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及TG分析结果表明,Zonyl TM有效参与了共聚反应,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等为引发剂,在水中由紫外光引发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乳液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收率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并与光引发分散聚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乳液聚合速率大于分散聚合,由乳液聚合得到的P(St-co-MMA)微球的粒径均一,可控制在70~140 nm之间。  相似文献   

13.
EA-MMA共聚乳液合成工艺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种稳定的EA-MMA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乳液平均粒径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出制备EA-MMA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乳化剂)=2.0%、w(引发剂)=0.60%、反应时间为4 h和反应温度为80℃时,制成的EA-MMA乳液较稳定,并且单体转化率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采用间歇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单体,加入乳化剂、引发剂,合成了铝箔纸及铝箔塑复合乳液型胶粘剂。考察了单体种类及配比、功能单体、乳化剂、引发剂、水相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性丙烯酸酯涂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引发剂过硫酸铵进行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在制备的过程中,深入考虑聚合温度、乳化剂和引发剂浓度及用量、搅拌速度的因素条件的影响。严格按照性能的测试标准进行性能的测试分析,对所测得的张力、粘度、红外谱图、粒径分布等性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影响聚合物性能的关键因素条件,改进配方的设计及有目的控制聚合反应的各条件,制出性能优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木器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木器涂料用苯丙微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配比、聚合工艺、功能性单体的种类和用量、软/硬单体组成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和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和碱溶胀后处理法制备了P(MMA/AA/BA)为核、P(St/AA/AN)为壳的纸张施胶用中空聚合物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0.80%、m(SDS)∶m(OP-10)=2∶1和w(乳化剂)=1.5%时,中空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其单体转化率较高、乳液黏度适中、粒径较小且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滴定法描绘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H2O无皂微乳液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率法对单相微乳液区域进行了类型划分.在相图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引发剂(AIBN)用量、体系AA含量和水含量对MMA/AA/H2O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引发剂用量和AA含量的增加逐步加快,随体系水含量的提高出现极大值.得到动力学关系,表明AA的乳化促进作用显著,聚合在连续相进行的同时亦在分散相液滴内进行.此外,环境扫描电镜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聚合产物具有明显的孔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