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杀虫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臧二乐  李萍 《农药》1994,33(4):5-7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杀虫剂的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化工》2012,43(3):41-41
一种名为O.2%苦皮藤素复方微乳剂的杀虫剂,近日在甘肃昱沽农业科技公司正式投产。据发明人邓志宏介绍。该农药可直接喷洒到新鲜蔬菜上,3分钟后不仅害虫被消灭,蔬菜还可以直接食用。 昱洁公司开发的这种纯天然植物源生物农药产品。在我国生物农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纯天然植物源生物农药研究中首开先河。甘肃省农牧厅、科技厅联合鉴定结果表明,该产品填补了国内植物源复方制剂的空白,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对螨类害虫红白蜘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外植物源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莉  刘德立 《农药》2008,47(2):82-86,99
综述了近几年国外植物源杀虫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生物碱类、萜烯类、酯类、酮和醌类以及其它种类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害虫的效果.特别介绍了一些新颖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并探讨了害虫化学防治的新途径以及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芳 《广州化工》2009,37(8):42-45
对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从杀虫植物种植资源研究、有效成分研究、作用方式研究、植物源杀虫剂新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源杀虫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天然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丽华 《世界农药》2002,24(3):30-32
除虫菊是一种白色菊花,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就有记载,经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但是,由于一直不知道该植物的种属,为了方便,通常把1847年记载的生长在达尔马提亚(现今的克罗地亚地区)的有确切品系的除虫菊(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作为除虫菊历史的开端。在欧洲的许多的药店里,碾碎的除虫菊作为“达尔马提亚杀虫粉”出售。1885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杀虫剂2.5%洋金花生物碱水剂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绍东  周生久 《农药》1999,38(6):17-18
报道了植物源农药2.5%洋金花生物碱水剂研制及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从1995-1997年进行室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洋金花生物碱水剂,112.5-187.5g/hm^2对甘兰蚜虫,菜青虫防治效果79.54%-90.60%。  相似文献   

8.
植物源杀虫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源杀虫剂是从具有杀虫特效的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植物源杀虫剂与传统杀虫剂相比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且没有抗药性等优势,是未来杀虫剂发展的趋势。综述了植物源杀虫剂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植物源杀虫剂主要的作用机理、开发利用情况以及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型植物源杀虫剂——苦皮藤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皮藤素为一系列从卫矛科植物苦皮藤中提取的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对害虫具有麻醉作用和毒杀作用,是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植物源杀虫剂。目前已有商品化的产品——0.2%苦皮藤素乳油供应,该制剂中毒杀成分的代表化合物苦皮藤素V含量为0.2%。制剂对于槐尺蠖、菜青虫和小菜蛾表现出了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张谦  祁虹  王燕  冯国艺  林永增  梁青龙  雷晓鹏  王树林 《农药》2020,59(3):223-225,230
[目的]为明确植物源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对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等5种常用植物源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药后1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表现最好,防效分别达78.10%和71.09%,速效性较强;药后3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表现出最佳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1.5%除虫菊素水乳剂、7.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但0.3%印楝素乳油防效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处理;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苗蚜防效略有下降,但仍对苗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除0.3%印楝素乳油外,其他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60.00%;药后14 d,0.3%印楝素乳油防效较之前升高,其他各药剂处理防效下降,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0.5%苦参碱水剂防效分别保持在50.45%和44.24%。药后14 d,施药区与对照区的捕食性瓢虫种群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化学杀虫剂处理。[结论]印楝素对苗蚜防效较低,除虫菊素、藜芦碱、鱼藤酮、苦参碱等4种植物源杀虫剂有效控制了棉蚜种群数量,同时对天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苗期棉蚜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印楝素作为一种性能优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源杀虫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综合印楝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印楝素的提取分离、有效成分鉴定、分析方法、稳定性、作用机制、安全性、剂型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阐明了印楝素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印楝素今后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13日,美国环保署(EPA)宣布考虑对现行的植物源杀虫剂生产法规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3.
张亦冰 《世界农药》2011,33(1):58-59
Lepimectin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16元环的生物源杀虫剂。其由著名的生物杀虫剂弥拜霉素(即米尔贝霉素)的结构改造物lepimectin A3(L,A3)和lepimectin A4(L.A4)所组成。该药剂于1997年申请专利,2004年发现活性。它对鳞翅目害虫具速效,并效果十分明显。当害虫摄入该药剂时可很快停止摄食,无兴奋状,在静态中麻痹而死。目前它被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化工》2009,40(1):41-41
湖北省咸安区实施的植物源有机杀虫剂“茶虫清”的生产以及在有机茶园中的示范推广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厅研究开发和基础研究项目双立项。  相似文献   

15.
0.3%苦参碱植物杀虫剂(0.3%苦参碱水剂),氟虫腈抑食肼复配杀虫剂,一种提高药剂防治鳞翅目害虫效果的方法,一种高效环保型生物杀虫剂,含多杀菌素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茚虫威与甲维盐的农药组合物,  相似文献   

16.
植食性昆虫与植物之间经过长期协调进化,它们之间形成关系的多样性是无从说清的,因为每一种昆虫对它的寄主植物都表现出一系列的适应性;而植物为了抵御外来危害,其自身早些时候已产生的被植物化学家称为植物次生化合物的有毒物质,形成了一道“自卫”关卡。早在19世纪就有人指出: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植物资源中最大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兽药领域。但目前用于农业生产的还屈指可数。概述了30余种植物源生物碱种类、来源植物、作用方式,以及这些生物碱作为农业杀虫剂的应用登记情况,分析了植物源杀虫剂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治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开展了蛇床子素、苦参碱以及印楝素3种常见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后72 h苦参碱、印楝素、蛇床子素的LC50值分别为36.94,99.95,197.07 mg/L。田间试验中,药后21 d,0.3%苦参碱水剂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72.85%、79.54%;0.5%印楝素乳油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9.10%、76.29%;0.4%蛇床子素乳油3 750,2 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5.14%、70.04%。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化工》2010,(1):51-51
近年来,随着蔬菜标准化程度的提高,植物源农药销量也与日俱增。 植物源农药之所以安全,是因为这类农药的成分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天然物质,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施用后对环境污染小;此外,植物杀虫剂杀虫成分较多、作用方式独特,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再次,这类农药作用方式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人、畜及天敌毒性低。植物源农药多为水剂,在阳光或微生物的作用下易分解,残留期短,危害性比化学农药制剂小;同时,大量使用植物源农药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0.
新型植物源农药芦竹碱的应用与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前会  韦萍 《农药》2004,43(2):76-77
介绍了新型植物源农药芦竹碱的应用与合成。以吲哚和二甲胺、甲醛为原料,在乙酸催化下合成了芦竹碱。通过正交实验给出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二甲胺与吲哚的摩尔比为0.9:1,甲醛与吲哚的摩尔比为1.2:1,乙酸与二甲胺的摩尔比为2.5:1,芦竹碱收率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