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共轭齿面的齿合分析与诱导法曲率计算中,往往要推导和处理很多冗长繁难的公式,其思路虽然清楚,但推导过程却是枯躁无味而又易于出错。本文研究了用计算机代数系统来进行公式的自动推导与处理的方法,并讨论了一般啮合理论中有关公式计算机推导的几个基本问题。文中的方法在通过作者改造的PEDUCE系统上得到了成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欧盟标准的推荐,贝恩特(Brendt)公式在螺纹测量中被当作精确公式广泛使用。文章论证指出推导贝恩特公式的数学模型存在原理误差,说明贝恩特公式是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虑了可压缩气体的特点,对伯努利方程作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可压缩气体等温流动下的近似流量公式。在近似情况下,所推导出的公式与常用的简易流量公式是一致的。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流量特性曲线在亚声速区近似一椭圆曲线。推导出了可压缩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的近似流量公式,它与雍塞流公式一致。本文还推导出了不可压缩气体近似流量公式,研究表明,在亚声速区,流量与压力比近于一个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中,用齿形连接的机械零件,如螺纹、汽轮机叶片的纵树形叶根连接等(见图1、图2)均存在测量问题。在无专用仪器或专用量规测量手段的情况下,一般采用量针测量中径的方法。量针直径d_0和测量值M的计算,通常采用对应的公式。但公式推导比较复杂,而且不利于计算。在线性测量的基础上可归纳和推导出计算量针直径d_0和测量值M的通用公式,适用于各种齿形连接件的量针测量。通用公式推导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气体及蒸汽的流量测量进行温压补偿的基本公式进行了推导,对某些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密度变化亦较大的介质液位测量进行密度补偿的基本公式进行了推导,指明应依据被补偿介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温压补偿公式及补偿方法,同时指出了流量及液位补偿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平面弹簧变形过程中运动端容易产生周向旋转从而造成振动和磨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EMs的平面弹簧,该弹簧由平面薄板加工成形且能实现平面外运动,具有体积小、易加工,结构简单及变形过程中运动端不发生周向旋转等优点。首先,基于悬臂梁模型和伪刚体模型分别推导了LEMs平面弹簧的刚度计算公式。其次,为验证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建立了LEMs平面弹簧的ANSYS仿真模型,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上述两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变形较小的情况下由悬臂梁模型所推导的公式计算精度更高,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使用由伪刚体模型所推导的公式更为合适。最后,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推导了两个公式的适用范围,并用一组数值算例证明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作者从圆柱齿轮加工的观点来全面地讨论最小齿数和变位系数问题。在分析和推导公式过程中,作者从插齿刀加工斜齿轮的情况出发(这相当于一对斜齿轮的啮合),然后使β_=O°,得到插刀加工直齿轮的公式。而当刀具齿数假定为无穷大时就得到滚刀加工齿轮的公式。根据所推导的公式,作者作出一整套最小齿数和变位系数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一些文献和教材只是介绍了向心推力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公式,而关于公式推导的原理介绍得很少,因此学生甚至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时,往往是死套公式,并易出错。笔者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介绍了公式推导的原理,以便学生能根据具体受力情况灵活地确定向心推力轴承的轴向载荷。  相似文献   

9.
根据物理概念推导出了水功率公式,根据所推导的公式,只要测得常规的水泵流量、扬程、耗电量,即可估算出机泵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物理概念推导出了水功率公式,根据所推导的公式,只要测得常规的水泵流量、扬程、耗电量,即可估算出机泵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液压污染控制系统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液压系统污染侵入特点,建立了液压污染控制系统通用模型,导出了液压油污染控制过程动态方程,提出了等效过滤比、等效污染物侵入速率等概念,给出了合理选择液压污染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的公式,从而对液压过滤系统的设计和过滤器参数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的来源,指出油液污染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对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分析,建立了油液污染控制的数学方程,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油液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的方法措施,减少液压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RT液压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炉TRT液压系统存在油压波动大、油温高、伺服马达磨损严重、高炉顶压调节品质差等问题,经分析为液压、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和油品清洁度差所致,采取增设储备油箱、酸洗管路、更换伺服马达等措施后,高炉顶压调节性能得到改善,消除了TRT液压、润滑系统缺陷,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溢流补偿型液压位置保持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溢流补偿型液压位置保持系统技术方案。在进油补偿液压位置保持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位置偏移时液压缸非压缩腔的溢流控制,使系统可以通过降低非压缩腔的压力来获得更大的压差。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相同干扰外载的影响时,系统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而需要的供油压力和流量减少,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减少能耗。实际应用于大型模锻水压机同步平衡系统表明,系统性能优异,具有很高的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套液压式高速冲击模拟系统。采用高压蓄能器供油,通过伺服阀控缸系统将液压能转换为冲击能,模拟冲击速度与加速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具有冲击角度调整功能。介绍了液压冲击模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液压冲击机构;建立了基于蓄能器供油的伺服阀控缸系统动态模型,分析了其简化模型和基本特性;分析了冲击动态模型中各参数对于冲击过程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液压冲击模拟系统的原理样机,并给出了冲击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船舶液压系统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传统实物设备的封装性、隐蔽性、抽象性等不足,提出并实现了一套模拟和再现液压系统整体工作场景和液压油流动特性的可视化仿真系统。运用纹理映射方法对管道内液压油的流体特性及形态进行模拟;运用数值方程对液压系统工作机制和液压油动力学规律进行模拟,成功地仿真了船舶起货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船舶起货机液压系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训练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水压机操纵控制系统中,液压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安装调试前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并对PID参数进行了整定,本文利用了Bath/fp 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利用Bath/fp软件进行液压系统的仿真可以很好的模拟现场的系统,在工业系统的研究开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润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给出了滚锥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齿面间诱导法曲率和相对速度计算公式,进而给出蜗轮和蜗杆啮合齿面间弹流油膜厚度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该种传动蜗轮和蜗杆齿面间弹流油膜厚度分布规律,分析了油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对于该种传动的设计与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Y-2000拉伸油压机主缸液压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Rational determination and reduction of local energy loss of oil flow at pipe junctions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hydraulic pipeline's work efficiency, especially for complex hydraulic pipeline connected by isodiametric T-type ducts with sharp comers to get combined and divided flow.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formulae of resistance loss for combined flow and divided flow through isodiametric T-type duct with sharp comers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s of resistance loss coefficients in the branches of the duct are derived using energy method. On this basis,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oil in the duct a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flow modes, which are commonly applied in hydraulic pipeline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resistance los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essure change mechanism in the flow field. A part of simulation results was validated with the reference dat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or combined flows the resistance loss of symmetrica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msymmetrical to obtain low speed in common branch, but to gain high speed is quite the contrary, for divided flows, the symmetrical is always a reasonable choice to reduce resistance loss. These conclusions can be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pipe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