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与网络》2009,35(5):40-41
“简直太可怕了.网上银行账户.证券账户,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等等,都有可能被黑客盗取,再卖出牟利。在互联网上我简直裸体了。”在央视曝光黑客盗取用户电脑的信息后,本刊接众多读者的咨询电话,焦点问题是“网银究竟安全不安全?”为此。记者近日采访国内信息安全专家,揭秘黑客木马程序盗取信息的过程,就网络安全问题问计专家。  相似文献   

2.
《网管员世界》2014,(2):86-86
2.窃取数据与档案:银行账户、个人照片、影片等资料或档案可被黑客存取或删除。  相似文献   

3.
过去数年来,移动无线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人们由此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访问互联网服务,但在手机功能日益智能化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也为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提供了另一种渠道,特别是手机中的照片、通讯录、银行卡账户密码等都存在被窃取的可能。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及现实解决困境,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公民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被他人或非政府组织不正当利用甚至非法窃取的危险性越来越高。信息安全将会成为一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导致信息安全隐患重重的因素,提出了网络时代一些保障信息安全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与网络》2010,(24):39-39
1核对网址 要开通网上银行功能,通常事先要与银行签订协议。客户在登录网上银行时,应留意核对所登录的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谨防一些不法分子恶意模仿银行网站,骗取账户信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网络》2005,(1):51-51
银行交易系统被非法入侵、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时被窃取或篡改、交易双方的身份识别,账户被他人盗用成为黑客入侵网上银行的主要手段,密码泄漏、冒充站点、计算机病毒攻击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担忧,如网络环境中真实身份如何确认,文件传输过程被人截取、篡改怎么办?又如银行网站被假冒,个人账号和密码被窃取带来经济损失怎么办?据媒体报道,2005年前美国在线软件工程师使用另一位员工的登录账号盗窃9200万电子邮件列表信息;据新华网报道,2004年7月,乌鲁木齐市某商贸有限公司一员工通过试出网络账户密码就是其经理的手机号码,多次盗窃其经理的网络账户;企业之间信息传输中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信息的“含金量”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日益彰显。与此同时,公民所拥有的个人信息被他人或非政府组织不正当利用甚至非法窃取的危险性也越来越高。垃圾短信、人肉搜索、电信诈骗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个人信息安全亟待法律予以明确保护,另外,政府的监管、企业的自律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威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就面临着被窃取、篡改的威胁,从而引起巨大的损失.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要认识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要积极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zyj 《网络与信息》2010,24(5):47-47
网银操作方便快捷,但由于是无卡交易,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1账户信息要保密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电话、短信或邮件通知用户,以中奖或账户被盗用等名目,要求用户登录到指定网站进行身份验证,以此获取卡号、密码、身份证等账户信息。  相似文献   

11.
银行自身的业务导致银行业对信息产品的安全性要求高,比如金融数据绝对不能丢失,更不能被窃取,所以银行业从IT建设伊始就对安全的要求很高。让我们听一听对于信息安全,各家银行的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疫情背景下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着攻击目标清晰化、网络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网络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各方关注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病毒攻击防疫数据网络系统、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病毒窃取个人信息以及网络谣言及虚假、诈骗信息扰乱疫情防控工作等。对此,我国需要完善涉疫网络信息保护法治建设,加大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构建涉疫网络信息安全多元治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能力,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网银操作方便快捷,但由于是无卡交易,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1 账户信息要保密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电话、短信或邮件通知用户,以中奖或账户被盗用等名目.要求用户登录到指定网站进行身份验证,以此获取卡号、密码、身份证等账户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个人敏感信息目前成为很多不法分子的目标,存在不容乐观的安全风险,若缺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技术上的支撑,会造成个人敏感信息泄露。文章根据互联网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安全现状,分析了互联网存在的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问题,从互联网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方面探讨互联网个人敏感信息防护措施,维护互联网个人敏感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3‘15”各类企业信息泄密事件被曝光以来,公众对于信息安全问题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也体现了公众对现有信息保护机制的不信任。对于国家、企业或个人而言,基本上都是从“意识、规范、技术”这几方面对信息泄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对计算机、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与互联网的接触日益加深,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也越来越全面,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在互联网中产生。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截获、利用,就会引起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家和个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度日益提高,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个人都在积极开发网络安全有关的软件,强调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本文从“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入手,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常见问题,探讨“互联网+”时代下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在各个领域。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对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企业若是无法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将导致企业的一些私密信息以及重要文件被不法分子所窃取,从而造成企业严重的损失。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财产安全,我们务必保障企业IT网络信息的安全。基于此,笔者将对能加强企业IT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网上银行引发的资金窃取事件不断见诸于报端,网上银行安全神话被打破。当央视“3.15晚会”将个人网上银行信息大量泄露,部分客户网上银行资金被盗等问题曝光之后,一部分用户担心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随后,一场关于网上银行安全问题的争议愈演愈烈,网上银行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以往黑客大多只是企图利用创新而具破坏性的攻击手法来提高知名度,如今他们却转而以谋利为目的。犯罪组织设法窃取宝贵的信息如信用卡卡号与银行账户信息,用以掠夺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医院为例,对大数据时代中的信息安全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数据窃取、病毒入侵及黑客攻击,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如:提升信息安全意识与手段、做好网络隔离与加强数据管理,旨在提升个人及医院的信息安全,使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