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延缓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通过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及2者的5个配比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并按最佳配比配制成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通过孙云沛共毒系数法算出,当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比为5∶2时,共毒系数为142.99,表现最大增效作用。田试结果表明,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分数比为5:2的复配制剂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素和嘧霉胺复配剂防治抗药性灰霉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平  曾邵平  徐彬  章初龙 《农药》2013,(5):377-379,382
[目的]由于嘧霉胺作用位点单一,加上连年使用和不合理的提高用药量,许多地区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为了延长嘧霉胺的使用寿命,降低抗药性和使用成本,研究其复配制剂。[方法]将木霉菌素和嘧霉胺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进行复配,通过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室内离体试验和盆栽药效评价。[结果]发现木霉菌素与嘧霉胺1∶9进行复配,共毒系数达171.1,盆栽药效比嘧霉胺单一防效高21.4%。[结论]该复配增效明显,具有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橡胶粉孢为害橡胶树嫩叶、嫩梢及花序,严重威胁橡胶产量,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粉锈宁防治,导致一些地区的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在单剂研究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分析,并用共毒系数法验证了三唑类、咪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9种杀菌剂二元复配对橡胶粉孢的增效作用。[结果]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剂配比如下: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6∶4、8∶2,四氟醚唑和氟菌螨酯配比1∶9~4∶6,三唑酮和氟菌螨酯配比9∶1,氟菌唑和氟菌螨酯配比8∶2,氟硅唑和唑菌酯配比7∶3~9∶1,四氟醚唑和唑菌酯配比6∶4,三唑酮和唑菌酯配比5∶5、8∶2,氟菌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四氟醚唑和唑胺菌酯配比9∶1,氟菌唑和唑胺菌酯8∶2~9∶1。[结论]毒性比率超过1.8的配比增效都很明显,共毒系数测定结果与Horsfall法的定性分析结果吻合。共毒系数有随着毒性比率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两者的增长不完全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杨吉春  刘长令  孙智荣 《农药》2013,(12):924-925,929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SYP-4575防治油菜菌核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结果]900 mg/L质量浓度下,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79.61%,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为60.39%;600 mg/L质量浓度下,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防效为59.22%,对照药剂菌核净防效为44.9%;400 mg/L质量浓度下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达70%以上。[结论]SYP-4575对油菜菌核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相同质量浓度下对油菜菌核病防效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氟吗啉,不及对照药剂氰霜唑和银法利。  相似文献   

6.
多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生物活性的比较,筛选出有效防控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温室幼苗盆栽法。[结果]在离体药剂筛选试验中,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50值分别为0.000 3、0.029 9、0.084 0 mg/L;在温室幼苗盆栽单剂筛选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90值分别为14.29、35.25 mg/L;在幼苗盆栽混剂筛选试验中,苯醚甲环唑与唑菌酯质量比为3∶1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效较好,EC90值为15.26 mg/L,共毒系数为129.90,具有增效作用。[结论]所筛选的苯醚甲环唑及其增效混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
22种杀菌剂及其不同配比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生产上防治人参灰霉病可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少,很多药剂对灰霉菌的毒力作用不明确,为此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2种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毒力。[结果]50%嘧菌环胺WG、50%乙烯菌核利WG、50%菌核净WP、50%腐霉利WP、50%异菌脲WP毒力较高,其EC50值小于0.1 mg/L,其次为400 g/L氟硅唑EC等6种药剂,其EC50值在0.1~1.0 mg/L之间。7种杀菌剂的不同配比中,50%乙烯菌核利WG+30%氟菌唑WP 2∶2,300亿/g芽孢杆菌+50%嘧菌环胺WP 3∶1,增效作用较为明显,其共毒系数分别为601.02,535.94;另有31种配比表现不同程度增效作用。[结论]筛选出了对人参灰霉病菌室内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进一步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嘧菌酯和丙森锌复配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活性,对防治辣椒疫病具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活体组织法测定,将两者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稀释成7个质量浓度喷施于辣椒叶片上,后接种疫霉菌菌片,观测其抑制效果。[结果]嘧菌酯∶丙森锌按1∶6(质量比)复配后EC50值为21.21 mg/L低于2个单剂。[结论]两者以不同比例复配后对疫霉菌的生物活性存在差异。嘧菌酯∶丙森锌为1∶6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为791.11,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为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研究香椿树皮活性成分与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的复配增效作用。[方法]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活性跟踪法对香椿树皮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通过半叶枯斑法测定香椿树皮活性成分与宁南霉素的复配剂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活性。[结果]香椿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TMV均表现较好的抑制活性,并对其继续进行分离,并通过对TMV抑制活性筛选,将高活性组分与宁南霉素复配,发现组分Fr1及组分Fr13分别与宁南霉素的复配比为1∶1时,增效作用最佳;组分Fr11与宁南霉素的配比为1∶2时,增效作用最佳,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21,60(5):375-378
[目的]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药剂,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单剂和5种混剂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作用,选择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10种杀菌单剂中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玉米大斑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33、0.068、0.042、0.093、0.025 mg/L,抑菌效果较好。丁香菌酯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3时,EC50值为0.034 mg/L,增效值为4.99,表明2种药剂按1:3混配后表现为很好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丁香菌酯+戊唑醇1∶3 (45+135 g a. i./hm2)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可达84.09%。[结论]丁香菌酯和戊唑醇二元混配对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7,(3)
[目的]筛选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配比和田间应用效果。[方法]利用浸渍法分别测定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和共毒系数,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结果]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3∶7、5∶5、7∶3比例复配时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30,增效作用较显著,其中按照1∶1复配增效作用最佳;按照此比例加工的2%噻虫胺·高氯氟氰GR,有效成分用量450~600 g/hm~2,药后60 d,防效仍保持在85%,且对韭菜有促进生长作用。[结论]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增效作用明显,2%噻虫胺·高氯氟氰GR集中了高效氯氟氰菊酯速效快、噻虫胺持效期长的优点,且对韭菜安全,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6,(4)
[目的]明确唑胺菌酯和咪鲜胺在防治柑橘炭疽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胺菌酯与咪鲜胺复配制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田间进行制剂药效试验。[结果]唑胺菌酯与咪鲜胺5个供试混剂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田间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 200 mg/L剂量下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与25%咪鲜胺EC 333 mg/L相当,明显高于70%甲基托布津WP。[结论]20%唑胺菌酯·咪鲜胺SC对柑橘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NJ13菌株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株及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联合毒力,通过显微观察确定生防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喷雾法评价生防菌株NJ13分别与2种化学药剂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研究表明,NJ13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47 mg/L。与嘧菌环胺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6751.4,与苯醚甲环唑的不同配比中,除1∶1(体积比)联合毒力为拮抗作用,其他配比均为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4166。NJ13菌株分别与50%嘧菌环胺WG、10%苯醚甲环唑WG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处理,防效达到87.97%和89.33%。[结论]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嘧菌环胺、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效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烯啶虫胺与氯噻啉复配的可行性,并明确其复配后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测定烯啶虫胺、氯噻啉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活性水平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当烯啶虫胺与氯噻啉之间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1、2∶1、3∶1、4∶1时,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最佳配比为2∶1,共毒系数(CTC)达到159.6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烯啶虫胺·氯噻啉(2∶1)混剂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4.75%,明显优于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9.12%)、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70.73%)和3%啶虫脒微乳剂(70.54%)3种对照药剂。[结论]烯啶虫胺与氯噻啉按照2∶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6,(2)
[目的]选取4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毒力测定,并研究阿维菌素与四螨嗪及甲维盐与噻螨酮混配的联合毒力,对杀螨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浸虫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阿维菌素和四螨嗪混配时,在1∶24~1∶199混配范围内对二斑叶螨主要表现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甲维盐和噻螨酮混配时,在1∶4~1∶24混配范围内对二斑叶螨主要表现增效作用或相加作用。将四螨嗪和噻螨酮在各自复配剂有效成分中的质量分数k进行反正弦转换,通过Spss软件拟合k反正弦转换值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进而求得各复配剂最大共毒系数及各单剂有效质量分数。[结论]综合分析可得到阿维菌素和四螨嗪的最优配比为1∶99,甲维盐和噻螨酮的最佳配比为12∶88。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9,(11)
[目的]筛选出对Q型烟粉虱具有增效作用的药剂复配组合。[方法]室内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阿维菌素与6种杀虫剂单剂对Q型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毒力及其复配后的增效作用,并通过大田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供试药剂中,阿维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显示了较高毒力,LC50值分别为1.27、0.82 mg/L和1.15、0.68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苦参碱、藜芦碱等3种药剂复配(有效成分1∶1)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增效作用较强,共毒因子分别为125.60、152.11、104.53和125.65、106.99、114.83。最佳配比筛选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苦参碱、藜芦碱复配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增效作用均以有效成分1∶4的比例最好,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915.45、543.87、349.72和780.00、520.48、306.52,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1∶4)]的复配组合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防治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效可分别可高达92.99%和90.36%;与主干药剂阿维菌素相比,防效分别提高3.86%~7.67%和6.59%~14.95%。[结论]阿维菌素与吡虫啉以有效成分1∶4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是田间进行Q型烟粉虱成虫和若虫防治的最佳复配组合,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8.
高庆远  杨石有  张贝贝 《农药》2021,60(4):306-309
[目的]筛选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增效的甲维盐及四氯虫酰胺复配配比。[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甲维盐、四氯虫酰胺单剂及复配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对复配增效较为明显的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甲维盐、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72 h的LC50值分别为0.017、0.409 mg/L,2者质量比为4:6~8:2范围内表现出增效作用,当7:3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62。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复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药后1、3、7 d的防效分别为(86.24±1.43)%、(90.13±0.76)%、(92.96±0.85)%,均高于单剂且达到差异显著。[结论]生产上可将甲维盐与四氯虫酰胺按照质量比7:3复配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紫薇长斑蚜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紫薇长斑蚜的生物活性及复配增效效果,并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时对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达138.44。5%噻虫嗪·螺虫乙酯EC(6∶1)药后15 d对紫薇长斑蚜的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高于单剂使用防效。[结论]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能够有效防治紫薇长斑蚜。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7,(7)
[目的]筛选铁皮石斛炭疽病的防治药剂,并形成应用技术。[方法]室内测定16种杀菌剂的离体抑菌活性,并进行联合作用评价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铁皮石斛炭疽病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1.76、0.43 mg/L;筛选明确了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配比为1∶4时,具有最大的毒力(EC_(50)值为0.38 mg/L)和最大共毒系数(CTC为133.31),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其复配(配比为1∶4)不同剂量,对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在75%以上(75.62%~87.85%);复配处理(苯醚甲环唑100 mg/L+咪鲜胺400 mg/L)的防效在85%以上,极显著好于两单剂(P0.01)。[结论]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复配对铁皮石斛炭疽病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