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9)
[目的]明确几种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苹果病害试验。[结果]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00 mg/L、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mg/L、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120 mg/L、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 150 mg/L,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苹果主要病害的为害。[结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5%肟菌酯·戊唑醇WG、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对几种苹果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苹果病害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7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白粉病药效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7种杀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2015—2016年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430 g/L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25%嘧菌酯S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对番茄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29%吡萘·嘧菌酯SC、43%氟菌·肟菌酯SC和42.4%唑醚·氟酰胺SC。430 g/L戊唑醇SC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持效期长于其它药剂。针对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当田间发现该病害时,可及时采用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喷施,施药2~3次,间隔期10 d左右。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8,(1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茶叶灰斑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并对茶叶灰斑病高度敏感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38%唑醚·啶酰菌WG、250 g/L丙环唑EC、65%代森锌WP、70%甲基硫菌灵WP、250g/L吡唑醚菌酯EC、42.8%氟菌·肟菌脂SC、10%苯醚甲环唑WG、25 g/L咯菌腈SD、10%己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和500 g/L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很好(EC501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250 g/L丙环唑EC、30%嘧菌脂SC和50%异菌脲WP对茶叶灰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效。[结论] 45%咪鲜胺E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50%异菌脲WP均为高效药剂,可生产上推荐使用;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宜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对戊唑醇等7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SC 192.6 g/hm~2、300 g/L醚菌·啶酰菌SC 270 g/hm~2处理的防效较高,病指防效分别为88.69%和83.30%;430 g/L戊唑醇SC 96.75 g/hm~2、37%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36%硝苯菌酯EC 216 g/hm2处理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8.75%、73.23%和74.55%;250 g/L嘧菌酯SC 337.5g/hm~2、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50 g/hm~2处理的防效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49.40%和47.78%。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5,(6)
[目的]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病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的室内毒力,比较分析桑褐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进行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桑褐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14 mg/L;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其EC50值为0.021 mg/L;500 g/L百菌清SC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值为105.677 mg/L。桑褐斑病菌对70%丙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DP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斜率值为1.886、1.471,其余药剂敏感性相对较低。10%苯醚甲环唑WG、300 g/L苯甲·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防效为66.225%、67.476%),防效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DP(防效为29.12%)。[结论]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P是防治桑褐斑病有效药剂,可在大田适当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5种药剂对棚栽茄子和黄瓜白粉病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茄子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优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对茄子白粉病,除250 g/L嘧菌酯SC处理防效相对较低外,其余各处理均有较好的防效,尤以50%醚菌酯WG处理防效最高,且残效期最长;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为20%烯肟.戊唑醇SC,其次为15%三唑酮WP和250 g/L嘧菌酯SC。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病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 Bubak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1984、114.1211 mg/L,43%戊唑醇SC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50值分别为7.4241、47.1322 mg/L.10%苯醚甲环唑WG 750 g/hm2、43%戊唑醇SC 750 mL/hm2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5.3%和93.8%,两药剂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4种药剂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的EC50值为32.4174~1 941.6400 mg/L,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为60.1%~82.2%,4种药剂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显著低于10%苯醚甲环唑WG和43%戊唑醇SC的防效,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芦笋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吡唑醚菌酯等8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唑类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250 g/L丙环唑EC 90 g/hm2、12.5%氟环唑SC 90 g/hm2、430 g/L戊唑醇SC 90 g/hm2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12.5 g/hm2、250 g/L嘧菌酯SC 112.5 g/hm2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高于25%咪鲜胺EC 337.5 g/hm2及20%井岗霉素SP 150 g/hm2处理的防效。在试验条件下,8个供试药剂对水稻后期生长无药害。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5,(10)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用6种杀菌剂在小麦拔节期喷雾1次,10 d后在小麦抽穗期再喷雾1次。[结果]第2次喷雾20 d后调查,75%肟菌·戊唑醇WG、43%戊唑醇SC和12.5%烯唑醇WP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均大于99.00%;30 d后防效分别为98.62%、96.11%和91.05%,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对叶锈病的持效期最长;3个药剂的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20.43%、19.21%和15.75%。[结论]75%肟菌·戊唑醇WG、43%戊唑醇SC和12.5%烯唑醇WP可以在生产上用来防治小麦叶锈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防治刺梨白粉病(Sphaerotheca sp.)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大田防治试验设计,通过调查田间病情指数,计算田间防治效果,结合产量,分析药剂对刺梨白粉病防治的有效性。[结果]10%苯醚菌酯SC在66.67 mg/L处理下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第7、14天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3.59%、94.33%,产量高达7865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达280.69%,较15%三唑酮EC处理的增产率高出了210.22个百分点。[结论]苯醚菌酯是防控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 d喷第2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危害,确保刺梨的产量,增加果农经济收入;同时可与嘧菌酯、己唑醇、腈菌唑适当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尽可能不使用三唑酮防治刺梨白粉病。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9)
[目的]筛选出防治泽兰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与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咪鲜胺E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强,其EC_(50)值为0.080 mg/L,75%肟菌·戊唑醇WG及32.5%苯甲·嘧菌酯SC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EC_(50)值分别为0.398、0.640 mg/L;25%咪鲜胺EC 1000 mg/L田间防治效果最强,其防效为78.88%。[结论]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25%咪鲜胺EC可用于泽兰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开展试验。[结果]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 90~120 mg a.i./kg处理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效优于生产常规使用药剂50%多菌灵WP、12.5%腈菌唑EC、15%三唑酮WP的效果。[结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上述3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褐斑病、黑点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建议在苹果病害综合治理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防治芦笋茎枯病菌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并获得10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和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的EC50值在0.28~4.48 mg/L之间,且毒力回归方程斜率值介于1.0674~2.2612之间,其抑菌作用强,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65%代森锌WP、50%硫磺SC和25%嘧菌酯SC的抑菌活性。[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G、60%唑醚·代森联WG、80%代森锰锌WP等药剂均可有效抑制芦笋茎枯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对市售药剂进行了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2次施药情况下,240 g/L噻呋酰胺SC防效最好,在95%左右。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在80%以上。18.7%丙环·嘧菌酯SC需提高剂量再进行试验。300 g/L苯甲·丙环唑EC防效较差。所有药剂处理对水稻均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农药》2021,60(5):379-381
[目的]探索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防效。[方法]依据花生叶斑病药剂防治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有较高的防效,不同梯度剂量下,防效幅度为59.65%~87.16%,与当地常用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比较,差异显著。[结论]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可用于花生叶斑病防治,在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发展期,吉林省分别为7月上旬和下旬施药2次,适宜用量为75~105 g a.i./hm~2。对花生生长、开花、产量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4种药剂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小麦破口前后分2次采取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8%醚菌酯·戊唑醇SC、50%戊唑·多菌灵SC和40%戊唑·咪鲜胺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100%、93.45%、88.7%,显著高于氰烯菌酯,4组处理对赤霉病的防效均处于90%左右,其中以50%戊唑·多菌灵SC防效最佳,达到92.27%,而48%醚菌酯·戊唑醇SC处理后的小麦增产最明显,增产24.16%。[结论]综合对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效以及对产量的影响,建议田间采用48%醚菌酯·戊唑醇SC、50%戊唑·多菌灵SC分2次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