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期预告     
正主题:中国质量独家专访: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面对面: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聚光灯:2014中国质量月特别报道:2014世界标准日主要内容:自1978年以来,每年9月是中国质量月,每年一个主题,对提高企业质量素质和全民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质量月围绕"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主题,举行了6个专题的交流研讨,交流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切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本期将全面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质量发展的成就和今年质量月活动。另外,本期在"特别报道"栏目将做世界标准日活动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宣传报道。和全民质设质量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质量发展的成就和今年贡献奖的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明确要求。计量作为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质量等工作的基础,其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加强计量工作、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增强计量保障能力是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河南省"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提升河南省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标准生活》2014,(9):9-9
<正>近日,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在京启幕。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启动仪式现场宣布全国"质量月"启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主持启动仪式。国家质检总局、中宣部等37个部门,将共同开展219项"质量月"活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努力实现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据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介绍,今年"质量月"主办单位在2013年26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科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检总局是质量发展的主管部门和品牌建设的牵头部门,您作为主管副局长,请您谈一谈贯彻落实“三个转变”的打算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标准经济"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建设中提出的一种全新思维的实践和探索。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标准"的规则作用,让标准成为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以标准的深入实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与升级。"标准经济"课题是探讨标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发挥规范、引导作用,实现顶层设计与推动地方实践相结合的新方式,最终目标是建立起与全球经济发展新一轮洗牌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标准化》2015,(1):11-14
1.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讲话时强调: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2014年9月15日,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要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公开  相似文献   

7.
《标准生活》2014,(9):18-24
<正>9月1日,由质检总局会同科技部、公安部等37个部门联合部署的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今年全国质量月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9月,37个部门携手将共同开展219项"质量月"活动。全国各地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质量专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全民参与质量发展事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  相似文献   

8.
孙奎业 《安装》2016,(10):10-11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安装等传统行业面临市场萎缩、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竞争日趋激烈的窘境,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应当看到,"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应对"新常态",迪尔集团  相似文献   

9.
《质量探索》2010,(8):4-4
<正>今后几年,我省打算着力促进食品农产品出口,以实现从"中国粮仓"到"世界餐桌"的跨越。在两年内,江西要建设50个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让百姓食用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的食品,使餐桌更"绿"。以国际准入标准为目标据了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指在一定行政辖区内,以食品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为目标,整合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加强区域内环境、水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质检一线时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和总局党组要求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质检科技发展、科技质检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唯一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检科院承担着总局所赋予的检验检疫科技支撑体系"顶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品牌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理论界缺乏对品牌质量发展的系统分析,本文提出品牌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品牌质量发展结构模型,优化数据分析角度,实现量化决策思维,最终实现对品牌的科学管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创新对制造业具有重要影响。技术标准创新是"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创新的重点内容包括观念创新、质量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4个方面;基本思路是基于产业集群,以技术标准联盟为核心平台,以联盟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基本手段,打造区域集群技术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3.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和地区形象。作为经济和质量大省的江苏,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指示,通过分析国企质量工作现状,研究提升国有企业质量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标准化》2010,(11):4-4
<正> 10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检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新标准,即能力过硬、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他要求全系统按照四条标准,大力加强科技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总局直属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代表的总局直属科研机构,是带动质检科技进步的"火车头","四大院"和其他承担全系统科技任务的单位,要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面向  相似文献   

15.
钱振明  徐磊  黄飞 《标准科学》2013,(7):70-73,96
本文从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标准的原则出发,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建立评价标准和数学模型,形成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就业质量评价的标准化建设不仅能够为教育决策部门及社会各界提供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而且对于推进高校向质量提升方向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铁路"走出去"过程中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标准体系架构及标准专业条款两个层面对中外铁路建设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剖析其中不利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因素,研究提出了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建设标准总体战略目标、分步实施计划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7月8日,中国标准化杂志社董事长赵宏春会同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兰凯、珠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乔宝良一行五人实地调研了云南白药集团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赵宏春董事长介绍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评价规范研制及应用"课题的情况。她强调企业质量文化建设要站在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18.
《硅谷》2011,(1):240
<正>为实现科学发展,下一步,潍坊高新区将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扎实推进"七个转变",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由侧重财源建设逐步向创新发展转变。在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更  相似文献   

19.
《安装》2016,(2)
正历史的重要关口,方向往往比速度更重要。在中国经济日历走完"十二五",顺利收官,在"十三五"开局时点的当下,选择经济发展道路,定位经济改革方向,显得至关重要。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遵循这一发展逻辑,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努力方向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幼杰 《安装》2016,(6):11-12
正"新常态"是当前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题,也对建筑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全行业面临转型,这是建筑业的经济"新常态";行业治乱、惩贪治腐、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这是建筑业面临的政治"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风险因素增多。如何应对"新常态",我们认为加强制度建设,强身固本,练好内功,稳住阵脚,以不变应万变,这不失为一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