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孔德龙  汤海朋  李现红  华寿南 《蓄电池》2011,49(2):69-73,76
为提高电动车辆用电池的比功率和高倍率放电循环寿命,在铅酸蓄电池的负极群中并入活性炭极板,制成了超级电池.这种电池的铅负极板不易硫酸盐化、大电流充/放电特性好.对超级电池放电容量、模拟电动助力车实际运行工况的充/放电循环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内并结构的超级电池能够明显改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铅酸蓄电池负极板栅是否可采用高导电的铜,本文研究了铜在稀硫酸中的电化学性能,铜的加入对蓄电池电解液和使用镀铅铜板栅的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铜即使溶解到电解液中,也不能明显地降低放电容量,但可因其低的氢过电位而加速负极板的自放电。当使用裸铜板栅,搁置期间,气体析出增加。这一缺点可通过给铜表面镀铅而完全消除。多次深放——充电循环后镀铅层不损坏,即使过放电,铜也根本不溶解。因而,镀铅铜板栅可用于负极板,且将有助于改善铅酸蓄电池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3.
长寿命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比较了不同设计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的循环放电与充电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容量值适当的蓄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充放比的合适范围是104%-106%.循环试验后期.过充电引起的失水非常严重.电动自行车用VRLA电池长期运行在部分充电状态下,负极板的不可逆硫酸盐化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过去曾指出,制造低温起动放电用的蓄电池宜采用厚度为1~2毫米的负极板。为了更加精确地说明负极板最合适的厚度(在1~2.2毫米范围内),以便于在低温(—18至—30℃)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得到最大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制造了5片正极板和6片负极板的蓄电池。在极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1976,(2)
本文对汽车用蓄电池低温起动额定值、放电特性、储备容量、容量与放电率的关系及其他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其中有些建议(如低温起动持续时间及储备容量等)已为现行SAE标准采纳。  相似文献   

6.
耐压锌银蓄电池循环寿命短主要表现为容量下降率快,低于额定容量时寿命终止.为了提升耐压锌银蓄电池循环寿命,针对影响锌银电池循环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采取了调整负极物质配方、正负极容量配比以及降低电池内阻、采用异型极板结构、优化放电制度、调整组合方式等改善措施,经过验证,耐压锌银蓄电池循环寿命从30次提升至50次,满足了 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固化对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初始容量和深放电循环能力的影响,发现固化温度70℃—80℃、相对湿度10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谭新雨  黄文辉  袁镇 《电池》2007,37(2):135-136
简述了太阳能光伏电系统用蓄电池的基本要求,比较了胶体电池和AGM电池的性能.胶体电池的内阻较大,更适合小电流放电;其小电流放电的低温性能良好,深放电循环寿命达420次,过放电后的电池容量达额定容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1990,(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负极活物质进行观察,并测量其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分布,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在高温充放电循环时的特性。 在高温条件下,负极活物质的比表面积在循环初期明显减少,同时大电流放电特性随表面积减少成比例地降低。循环期间,负极板放电愈深,负极活物质表面积变得愈小。 化成后,木素可使铅晶粒细化,但是在循环初期,特别是在高温循环时却失去了这种效应,从另一方面来看,BaSO_4似乎能有效地阻止铅晶粒在循环期间增长而不是在化成后使其微细化,  相似文献   

10.
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循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峰  王浩明  潘对 《电源技术》2005,29(3):164-166
采用高倍率放电循环试验方法,研究了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端电压和容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对蓄电池循环放电深度有较大的影响。在1 h放电循环试验中,蓄电池C1容量与C10容量几乎同步下降,蓄电池组提早失效的原因之一是电池内各单体动态一致性变差,循环后期蓄电池容量受正极容量控制。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充电接受能力,提高动态均匀一致性,是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包有富 《电池工业》2005,10(5):278-281
报道了充电模式对常温固化和高温固化阀控铅蓄电池循环寿命影响进行的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充电模式是决定常温固化电池是否有较长循环寿命的关键;高温固化电池受充电模式的影响较小.因此,电池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固化工艺,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2.
阀控式铅蓄电池的快速固化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合理的固化温度、相对湿度和固化时间等条件下,形成的生极板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电池容量与循环寿命。本试验就高温、高湿结合匀速降低湿的快速固化工艺对正极板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组装成电池。通过对采用快速固化工艺和普通固化工艺制成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快速固化工艺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了高温下生成的四碱式硫酸铅(4BS)微观颗粒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3.
铅酸蓄电池固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对不同固化温度的正极板的放电容量、活性物质利用率、循环寿命的研究 ,结合正极活性物质的SEM、XRD测试分析 ,得到提高固化温度可以提高正极板的循环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美娟译 《电源世界》2012,(8):40-44,51
新开发的产品,适合于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和夜间电力的长寿命电力储备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1)正极板采用耐腐蚀的板栅合金,减小了板栅的腐蚀变形,另外,选用高密度的活物质铅膏;(2)为提高负极充电性能,采用石墨添加剂;(3)新开发的产品,电池组在使用时可通过金属柜结构有效地控制电池温度上升及电池间的温差,使循环寿命达4500次(25oC、70%放电量),充放电效率87%,电池性能优于传统同类产品。该产品在相关的电力储备系统经过2年零6个月的实车运行试验被确认为运行良好,实用毫无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标称容量为 80 0mAh的LAAA型和 3 / 5AA型MH Ni电池的制备工艺路线及电池性能的测试结果。采用在泡沫镍及穿孔镀镍钢带上涂活性物质浆料的工艺方法制备电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正负电极及隔膜尺寸。根据对加有不同电解液量电池的不同倍率放电容量、电池内阻及密封性能的测试结果 ,选取了单电池的最佳电解液量为 1.3 5 g。对所制备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内阻的测试结果表明 ,尽管两电池在电化学性能上有所差别 ,但都达到了电池 0 .2C放电容量 80 0mAh、 1C充放电循环寿命大于 3 0 0次的设计要求。其中 ,使用焊接有集流镍带正极板的电池制备工艺 ,可以降低电池的内阻并提高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微电网储能选用的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分析了环境温度对电池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系统容量及安全性能等重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对高倍率充放电耐受性强,具有耐用性与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影响显著,低温下放电容量明显下降,高倍率充放电会缩短电池循环寿命。此外,结合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对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并且在恶劣环境下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可对磷酸铁锂电池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性能衰退通常由正极板性能降低所造成的,正极板的失效与正极活性物质的软化、正极板栅腐蚀和膨胀,以及正极板栅与活性物质界面纯化有关。讨论了正极活性物质的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卷绕铅布电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钝  章晖 《蓄电池》2002,39(3):136-139
研究了卷绕铅布电池的制造工艺 ,特别是卷绕电池铅网板栅的制备 ,介绍了涂膏、卷绕、固化、端子焊接、化成的一般方法 ,经性能测试后得出以下结论 :铅网板栅很适合做卷绕电池 ,卷绕铅布电池内阻小、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好、自放电小、抗冲击性能强、循环寿命长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寿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种国产的、以LiMn2O4为正极材料的100 Ah锂离子电池组用于插电式燃料电池混合电动客车时,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的模拟工况循环寿命特性,获得了电池组容量、效率、内阻、功率能力的变化特征,发现荷电状态(SOC)工作点是影响循环寿命的重要因素。电池组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在0.3和0.5两个SOC工作点,循环寿命对应的行驶里程分别约为17 400 km和31 200 km。  相似文献   

20.
李有德  张凯  田辉 《蓄电池》2011,48(4):168-172
管式铅酸蓄电池可有效避免正极活性物质的脱落,从而大大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管式正极板的制造通常有灌粉、灌粒和挤膏等几种方式。本文重点讨论了挤膏工艺和灌粉工艺对管式正极板制造过程以及蓄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采用挤膏工艺制造的正极板在份量均匀性上优于采用灌粉工艺制造的正极板;用挤膏工艺制造的管式正极板组装的蓄电池在容量和寿命性能上均可达到采用灌粉工艺制造的正极板组装的蓄电池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