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糖与健康     
一、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平时人们所说的糖主要是指白(砂)糖,此外还包括红糖、冰糖和糖果等,这是狭义上的糖。而在广义上,凡碳水化合物都属于糖类,并不单单指甜味食品。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为:葡萄糖、果糖为单糖:蔗糖、麦芽糖为双糖;而淀粉、纤维素为多糖。从甜度上分:蔗糖、麦芽糖最甜,葡萄糖、果糖次之.而淀粉和纤维素则感觉不出甜味。糖分还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面粉、大米、杂粮和奶制品中。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出版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这是目前有关食糖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总结指出: 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进食碳水化合物以后,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这些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它维持体力活动的营养物质的进食。 血糖指数是将食品按照其促进血糖水平增加的能力加以实际排列的一种衡量尺度,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食谱…  相似文献   

3.
人们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劳动,每天必须摄入一定数量食品。食品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经人体代谢吸收供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从而使生命旺盛;同时提供热量,使身体维持一定体温和进行各种劳动。摄入的食品中含量  相似文献   

4.
怎么也想不到.缘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某些人关于“菜系”的自然萌生却任意挥洒.竞引发了长达三十多年水火难容的“盲争”来。竟谁知,正由于这一场没完也没了,没宣布开始也并未作结论的“盲目大争辨”,才令始终固守本土本味,本质又本色的神州各“风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资料证明,饮用中等数量的酒精饮料,特别是葡萄酒的消费者,他们的冠状心脏病的发生率和危险性都有所下降。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进  相似文献   

6.
成话“拿糖作醋”意即摆架子,装腔作势。与糖相关的成语还有糖舌蜜口、糖衣炮弹等。糖,有白糖、红糖之分,除用作调味外,入药也是好药材。  相似文献   

7.
食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是迄今为止食用最久且最安全的甜味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食糖面临被误导和被抵制的情况,食糖的认知误区不仅影响食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糖及代糖行业概况,针对食糖与健康、疾病、衰老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旨在引导人们科学认识食糖,倡导健康消费食糖。同时,呼吁社会、行业及企业共同努力,促进食糖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甜蜜与健康共存。  相似文献   

8.
鸡蛋已成为每个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对于鸡蛋与健康的关系,许多人还不是真正了解。本文将给您提供关于鸡蛋的健康新说。1.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加强婴幼儿及孕妇胎儿神经细胞的生成;补充足够  相似文献   

9.
记事本是我们最常用的文本编辑器.而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你是否会关注一些细节呢?其实记事本也有很多可供挖掘的潜力.不信?请往下看……  相似文献   

10.
一、以“蛋白糖”冒充食糖制售食品是一种违法行为。第一,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是允许“蛋白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这种带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与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代谢与胰脏功能的强弱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无关,在食品中使用“蛋白糖”甜度又与食糖差不多。因此,对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带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食糖的理想替代产品,完全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需要;原因之二是由于这种甜味剂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有助于维生素和色素的稳定;原因之三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蛋白糖”甜味剂在日本等经…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信息:最近几年,围绕食糖与健康,食糖与疾病的相关性等问题,西方科学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出版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报告总结指出:糖不会使人肥胖;糖不会造成糖尿病;糖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糖只是产生龋齿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糖是人…  相似文献   

12.
汪悃款 《美食》2004,(2):15-15
如今无论在豪华宾馆、小饭店或家庭欢宴时,常常能享用到一道大菜——杂烩。称其为大菜,是因为采用多种荤素原料搭配烹制,盛装于一盆之内,色彩鲜艳夺目,香、味诱人涎下,它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又犹如一首意味隽永的诗。在各式各样的菜肴中,它博采众长,集精细粗实、蕴雅致俚俗于一体,终于成为席上一道几乎不可或缺的大菜、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些报刊刊登的“华邦大打低糖牌”文章,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幌子,引用]o年前已被世界权威机构推翻和否定的“食糖危害健康”的论调进行误导宣传。其实这简文章的错误观点.不间早已在国际上被批驳,就是在我国,1992年8月也召开过全国性的营养、卫生专家和新闻界的研讨会.会议认为:①国际权威机构1986年已否定了吃糖有害的观点:②中国人吃销届世界最低国之列,远未能谈上“高措”水平;③宣传食糖有害观点只会促进对健康真正有害的人工合成甜味刺的使用.误导消散趋向,这才是真正的危害人民健康。鉴于文章的作者及华邦公司…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工业》2005,(6):50-50
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围绕食糖和健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着误解。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  相似文献   

15.
付情爱 《烹调知识》2005,(10):52-52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酸儿辣女”,由此可见孕妇的饮食对胎儿性别的影响。据新一期《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老鼠的实验发现,食物中糖和脂肪的含量对老鼠胎儿的性别有很大影响。据称,该研究小组非常赞同食物与哺乳动物后代性别有关的说法,并  相似文献   

16.
时下生活用品中的除菌、抗菌产品纷纷登场,如抗菌皂、杀菌洗涤品、抗菌空调等等。面对铺天盖地的除菌产品,有关专家指出:人类生活中细菌是必要的,盲目除菌并不利于健康。 医学专家认为,人身体的健康和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正常菌群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正常细菌大量减少时,霉菌就会填补空白,而霉菌更加顽固和难以对付。有害细菌往往是在人体免疫力弱的时候,对人体健康形成威胁。要预防疾病,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83-83
日前,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表示,2005年国内的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100万-1150万t,食糖的进口配额为194.5万t,国内总供求缺口尚有100万t。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糖业长期以来“自给自足,受国际糖市影响不大”的历史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榨季是中国进入食糖减产周期的第1年,食糖大幅减产、国内产需缺口扩大、进口大幅增加。在自动许可制度、糖业企业行业自律等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糖价格明显回升,制糖行业实现大幅减亏,农民收入在糖料收购价格下调的作用下继续下滑。"十三五"期间,糖料面积和食糖产量将在经历一个减产周期后步入上升周期,但增幅趋缓;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拉动食糖消费增长;受供需缺口影响,食糖进口规模巨大;食糖价格在国际市场供需转紧、国内政策支持、行业自律等因素的影响下将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19.
魏冰  蓝艳华  王琳 《甘蔗糖业》2021,50(6):74-79
首先介绍了食糖消费增长缓慢和甜味剂产量稳定增长的甜味市场现状,接着从政策导向因素、宣传导向因素、成本效益导向因素、居民营养及健康因素、缺少科学的食糖宣传等5个方面分析食糖消费受阻的原因,着重强调要科学认识食糖,从食糖本身的生理功能和医药价值表明:糖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唯一能源,适量吃糖有益健康.最后指出:合理消费食糖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以及行业共同参与是做好食糖消费宣传工作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食糖、糖精和食糖替代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食糖消费人均20kg,美国达60kg,而我国不到7kg,这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因而也谈不上因为食糖摄入过多而产生高血脂慢性病的问题。但在我国,糖精等高倍甜味剂超量消费,1998年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按甜度计,达近500万t,占食糖总甜度的60%,而世界上高倍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食糖总量的10%,美国为15%。可是在食品标签上找不到糖精。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2000年1月1日起使用糖精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明,以便让消费者选择。对于那些不宜摄食食糖的特殊人群,应推荐使用对病人有营养和促进健康作用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