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活性炭吸附甲基紫废水过程模型,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以实验所得的32组实验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了以甲基紫废水浓度为输入变量,以不同甲基紫废水浓度下活性炭处理后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为输出变量的吸附模型,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对活性炭吸附处理甲基紫废水过程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侯珂珂 《广州化工》2013,(14):93-95
为了研究活性炭吸附甲基紫废水过程模型,采用统计模型法,以试验所得的28组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以甲基紫废水浓度为输入变量,以不同甲基紫废水浓度下活性炭处理后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为输出变量的吸附模型,模型输出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对活性炭吸附处理甲基紫废水过程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柚子皮作为吸附剂,配置一定浓度墨水溶液模拟染料废水,通过比对吸附处理前后的废水色差判断吸附效果,考察了吸附剂粒度、吸附时间和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与商业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柚子皮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效果优于商业活性炭,粒度较小的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吸附效果更优,吸附效果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设计4种不同的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混凝—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脱色率最高达96.85%,COD去除率达96.33%;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先后顺序不同,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有很大差别,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同时进行的工艺,COD去除率可高达93.26%,明显优于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的76.36%和活性炭吸附—Fenton氧化的87.12%。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对活性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二氧化氯、活性炭组合法处理印染废水,确定了二氧化氯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pH、温度及氧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二氧化氯使印染废水脱色率达到73%,后期用活性炭对印染废水进行吸附脱色.最终使印染废水脱色率达到92.44%,处理后的废水指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商用ZJ15活性炭、AB-8大孔树脂分别对甲基紫染料废水进行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与树脂投加量的增加,吸光度逐渐降低,甲基紫去除率增加,当吸附剂投加量大于0.4 g时,吸光度下降趋势趋缓;当吸附剂投加量固定时,随着甲基紫初始浓度的增加,吸光度升高,甲基紫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温度、不同甲基紫初始浓度下,该活性炭与大孔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性炭对甲基紫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大孔树脂对甲基紫的等温吸附过程兼具有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印染行业发展迅速,在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活性炭法处理印染废水是利用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残留污染物进行吸附的处理工艺。近几年,活性炭吸附因其吸附效果良好而备受专家学者关注。笔者主要从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协同技术处理印染废水两个方面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综合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法,以实验所得的36组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以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及甲基橙废水浓度为输入变量,以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为输出变量的吸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两模型预测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比多元线性回归更好的拟合预测效果。使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同时考虑三个操作因素条件下活性炭吸附特性的预测,而且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其预测样本最大和最小相对偏差分别为2.92%和0.029%,残差绝对值小于0.050 5。  相似文献   

9.
采用椰壳活性炭对低浓度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及活性炭动态吸附对DMF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热空气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0.850~0.425mm的椰壳活性炭对低浓度DMF废水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动态吸附中,0.850~0.425mm活性炭对DMF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5mg/L。经动态吸附后,废水中的DMF基本得到去除,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热空气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有较好的再生效能,再生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李大军  贺惠  周立 《广东化工》2016,(20):149-151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SDBS的浓度,考察了水样中含苯类有机物PHP、其它同系物SDS和SLS、无机盐浓度等因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DBS在紫外区222.5 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其吸光度值与水样中SDBS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可用于定量测定废水中SDBS的浓度;含苯类有机物PHP、同类物SDS和SLS和无机盐均对SDBS的吸光度测定值有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其中PHP含苯类有机物对SDBS的紫外吸光度测定值影响最大,同类物SLS与SDS和无机盐对测定吸光度测定影响较小,且随着废水中SDBS浓度的增加或干扰物浓度的降低,其影响程度亦逐步减小;精密度和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为0.18%~0.3%,加标回收率93.6%~97.2%,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快速测定较为清洁水体中的微量SDBS和较高浓度SDBS废水的测定,但不适用于有机物及盐分含量高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力红 《广东化工》2000,27(4):48-50
通过活性炭、炭黑、粉煤灰作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作比较实验,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表明用碳黑或粉煤面知性炭处理印染废水,在以废治废,提高去污能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方面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法对印染废水CODCr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降解性差。采用Fe-PbO2/不锈钢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活性炭为颗粒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上海某印染厂废水。当pH为3,电流密度为0.028 A/cm2,硫酸铝浓度为0.16 mol/L,极板距离为6 cm,电解时间为10 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71.1%,BOD5/CODCr由处理前的0.126上升为0.34,可生化降解性明显提高。Fe-PbO2/不锈钢阳极和不锈钢阳极在印染废水中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镀PbO2层的不锈钢电极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臭氧氧化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法、吸附法等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印染行业废水难度较大,高效处理技术的研发十分必要.介绍了臭氧氧化工艺及其与催化、超声、UV、活性炭、电化学等的联用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上述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臭氧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负载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硅藻土、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炭作为载体、金属氧化物(FexOy、CuO、NiO、MnxOy、BaO)作为催化活性组分,对臭氧催化氧化印染废水进行了试验对比,并对影响载铁型活性炭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印染废水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铁型的催化剂活性相对较高,当焙烧温度为750℃时,催化性能最好。利用载铁型活性炭催化剂,在臭氧质量浓度为10mg/L、pH值为6、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催化氧化具有最佳的效果,COD去除率达86%;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好,连续使用12次,COD的去除率仍可达64%。  相似文献   

15.
吸附法处理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对经六级逆流萃取后含低质量浓度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萃余液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流速和活性炭种类对动态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为2 mL/min左右,活性炭粒径为1—2 mm时,动态吸附性能较好。此时,动态吸附穿透点为180 min,活性炭对DMF饱和吸附量为53.50 mg/g。萃余液经过吸附处理后,废水中DMF的质量浓度可降至9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王圆广 《广东化工》2013,(21):127-128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模拟印染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硅酸钠(Na2SiO3)对模拟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表明:在溶液pH值为6,PAFC与Na2SiO3投加量比值为5∶1,温度为55℃,搅拌时间为5min时,对模拟印染废水处理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COD的去除率为88.89%,经处理后水的吸光度为0.3394.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磷酸法活化麻疯树果壳制备活性炭,选取活化制备的性能最优活性炭与废水反应,其对模拟废水的吸附在90min后趋于稳定,色度去除率为91%。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最佳投加量为400mg/100mL。废水pH值在4或10左右均可以获得较好去除效果。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以微孔为主的商业活性炭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去除效果较差,而孔径在1-10nm之间最为丰富的麻疯树果壳活性炭去除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微波等离子体对铁炭内电解方法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印染废水有机物难降解和传统内电解法有机物去除率不高的特点,提出利用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印染废水的新方法。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反应时间、pH值、铁炭比例、铁屑粒径、铁炭混合物反复利用次数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不仅可以分解活性炭吸附的染料,还可以再生铁炭混合物。铁屑不仅与活性炭存在内电解作用,还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性炭。铁炭混合物经微波作用可反复利用6次。当微波功率为180W、微波作用时间为2min、反应时间40min、pH值为3~5、铁炭质量比为1∶1、铁屑粒径为0.9~2.0mm时,处理CODCr的质量浓度为469.6mg/L,色度为500倍,用分散艳蓝E-4R配制的模拟印染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脱色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选取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对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301大孔树脂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COD平衡吸附量可达166.2mg/g;当吸附剂再生时间为20min时,COD再生率可达83.8%。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的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处理时间短、操作灵活的优势,吸附剂的氧化再生时间短、再生率高,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印染废水厌氧水解过程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染废水普遍存在的B/C较低、脱氮优质碳源不足等问题,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对印染废水厌氧水解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染色废水,最佳厌氧HRT为15 h,VFAs浓度可达到472.1 mg/L,乙酸浓度占VFAs浓度的86.5%,其中相对于低温,中温厌氧更易于VFAs的产生,但温度的改变对于VFAs的组分影响较小。对于前处理废水,最佳厌氧HRT为60 h,出水VFAs浓度可达到692.4 mg/L。合理浓度的VFAs产生可以为后续反硝化单元提供优质的碳源,为印染废水总氮的削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