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综述了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规律与地质事件的关系。白垩纪-40Ma期间,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有多次升降,但总体上变化不大;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比值显著增加,并呈现出单调上升的总体特征。综观各种研究成果,白垩纪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主要与如下因素有关:①可能的星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用;②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洋中脊扩张速度的改变;③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④玄武岩喷发和冰川作用等。在各种因素中,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隆升对40Ma以来海水锶同位素演化具有最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发现和查明一系列重要矿产,海洋成为了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对象。海洋是全球规模的最年轻的地质构造单元。研究海洋的构造,要重视其地动力的迁移性,重视在形成大洋基底、海底地貌、不同级别断裂系统、海底火山链及导致磁异常线状分布的玄武岩脉动喷发时,内动力因素起决定作用。而上述这些在海洋成矿作用中都能得到反映。可把全球分布的洋中脊系统分三段:印度洋-太平洋段、印度洋-大西洋段和印度洋-阿  相似文献   

3.
新型海水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上钻井,水源和环境保护是优选钻井液体系的关键因素,新型海水低固相不分散钻井液体系,既能满足现代海洋钻井技术的要求,又对海洋环境不造成污染。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钻井公司从 1994 年以来,使用新型海水低固相不分散钻井液体系完成了几百口井。结果表明,新型海水低固相不分散钻井液体系携岩能力强,抑制性能好,润滑防塌,钻井液性能易于维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保护油气层、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介在洋中脊(MOR)轴定位以后,洋壳的构造复苏作用是一种很少见的现象。而在孟加拉湾冲积扇末端之下的北印度洋,已描述过洋壳的断块作用和伴随的褶皱作用(Elffreim等,1972;等),并在ODP的116航次中进行过调查(Cochram等,1989),在该区,构造过程表明至少从7Ma以来,构造作用一直很活跃,并相信是与该区地球动力学格局的压应力场有关(Bergman等,1980;等)。  相似文献   

5.
洋底热泉     
洋底热泉是海水通过洋底高热流区域(主要是洋中脊)广泛进行热对流的结果。循环的海水与洋底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海洋及洋壳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当热液与冷的海水混合时,硫化矿物便从热液中沉淀出来。迄今为止,发现于洋底上述的与其他热泉,包括与它们共生的动物群,本文将予以讨论。它们之中,其中有些与存在于蛇绿岩(暴露于大陆的巨大洋壳碎块)中的古热泉系统有关。最有意义的是在蛇绿岩中有重要经济意义的金属硫化矿床。通过对这些矿床和其它相似矿床形成机理的进一步探讨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认为它们是由洋底热泉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 1 前言通过挖掘样品和在远离断裂带的洋中脊上和外侧的许多井位进行浅基底钻井采集了辉长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通过这些岩样对洋壳浅层位深成岩的侵位机制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个最难以捉摸的机制是,在拉张构造环境中沿犁式断层出现露头。正如Varga和Moores(1990)和Karson(1990)所提出的,倘若岩浆供给不能与拉张作用同步,那么,下地壳和上地幔可能蚀顶,并出露于“核心杂岩体”,这与Wernicke(1981)针对盆地和山脉所提出的情况一样。数条测线剖面证明,这一机制沿古代和现代扩张脊都在起作用:(1) 在洋脊顶部观察到的深层岩一般地出露于沿中央峡谷岩墙出现的正断层下盘。这一现象在中大西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不同的产地,将每种热液起源的重金属富集体的产状、性质等分门别类地列入表内。Rona(1978a)曾经对块状硫化物矿床发现以前的洋中脊及洋盆底的热液金属富集体进行过总结,而本文又增加了以后所发现的洋中脊外侧海底火山和岛弧系海底火山的重金属富集例子。各个区域的重金属富集体和产地本身的特征,用表1对此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1前言众所周知,火成岩壳的剥蚀作用是在大洋之下发生的。例如,沿大西洋洋中脊的水下晚相观察结果表明断崖和火山构造已经退化,其岩屑广泛地分布在它们的基底。对裂谷0~1Ma年龄的地壳所作的深部拖曳旁侧声纳研究也证实断崖中发育着沟谷、沟槽和坚固沟壁。但是,这些观察结果以及大部分其它的近海底观察结果都是涉及非常年青的洋壳的。因此,长期的海底剥蚀机制和断崖形态特征均没有作出很好地说明。而且,如果剥蚀作用明显,则将会影响断层参数的可现值,这些参数是根据诸如多光束海底测深之类的遥感数据所测得的,这些参数在确定洋壳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和州立俄勒冈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远离俄勒冈海岸约300英里的太平洋洋底发现了一系列新火山岩。 NOAA所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R.Embley认为:该发现是洋中脊系统中过去火山喷发的第一手证据和资料。由最近十年的海底喷发,构成高度大于100英尺,宽度为0.5英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在北海Snorre油田的中心断块(CFB)上气和水示踪剂的应用状况,在1993年,为了提高对油田液体动态的认识,首次使用示踪剂监测。自1994年开始,在Snorre油田的中心断块上使用气水交替注入法开采。在3口注入井和4口生产井中,推广使用示踪剂监测流动流体。所使用的示踪剂如气体示踪剂氟化烃类(PFCs)和SF6.已经应用的水示踪剂有氚化水(HTO)、化学SCN^-和放射性,S^14CN^-另外还有新的四氟化苯基酸(4-FBA)。这种示踪剂监测技术的综合研究结果,提高了对油藏的流动流体的认识和气水交替注入开采效果。不但要研究示踪剂监测技术,而且要推广到其它断块中。  相似文献   

11.
能得知海底扩张在洋中脊的脉动吗?近一二年来,海洋地质学家已越来越密切地注意到这一点。Harper;Norrell 等和 Mcarthy 等的最新论文里,讨论了从加里福尼亚蛇绿岩套中找到的证据,这种岩石形成于侏罗纪的海底扩张(在140百万年前),在那里发生了由洋中脊中轴替代大西洋老洋壳的事件,扩张中心的岩浆活动幕与非岩浆地壳拉张幕的更迭。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强调连续,全球性地球磁场的古磁带记录和地幔对流的粘性流动以及持续而少量的岩浆在洋底上流动。这是强调局部起因于幕的识别和地球静态平衡的周期模式,这些是对付反对板块成因论者的模式。无疑地板块在10~4—10~5年的时间间隔内不停地  相似文献   

12.
1引言蒸发(E)作用和降水量(P)明显地影响到现今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从而影响大洋总环流。正如Peixoto(1983)强调的那样,海水表层盐度(SSS)的分布与E-P密切相关,如在赤道海区水蒸气聚集占优势,其盐度就低,而在亚热带,水蒸气以扩散为主,盐度则高。在亚热带大西洋,蒸发作用引起的过剩盐部分驱使温盐环流,太平洋和大西洋洋盆蒸发作用和降水量的不平衡导致大洋间维持全球大洋环流的盐度差(G.Walin,1985,G.E.Birch-field,1987)。同盐相类似,在海洋表层水中的δ18O和E-P之间也有联系,因此,SSS和δ18Osw(大…  相似文献   

13.
<正> 1 引言蛇绿岩地质学家和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之间关于洋脊下的岩浆房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蛇绿岩学家坚信岩浆房的存在,因为其出现于层状辉长岩蛇绿岩层序中,与在成层杂岩内所发现者极为相似,它们形成了洋脊下的大型岩浆房。并且用与蛇绿岩相同的晶体沉淀概念来解释辉长岩的成层作用,导致提出洋脊之下具大型岩浆房的假说(见 Nicolas,1989年的评述文章)。由于直至80年代后期,支持于洋脊之下存在岩浆房的地震证据尚寥寥无几,故海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在能源开发中十分强调对海相地层领域和海洋领域的油气勘探,而海相地层在地质历史上就是海洋沉积物.因此两者的地质基础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两领域中若有新发现、新成果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例如南海深处大量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就可以借鉴到古特提斯洋中的油气源(涉及后期造山带中过成熟烃源岩作出过贡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海底附近地区很早以前就发现许多高数十米到一百米、面积辽阔的盐丘。它们由四周均被其他岩石覆盖的盐柱(岩株)组成,并从坚硬的岩石中伸出,其上方还有疏松的沉积物覆盖。在岩石的“帽子”下方形成许多岩溶孔隙。渗入盐丘的盐核中的水,会冲刷其顶部的盐类,盐水就会向外流入水底的海洋介质中。其结果,覆盖其顶部的岩石就会不均匀下沉,在岩层间形成顶部岩洞。由于盐类的水溶液(天然盐水)比海水重,粘度也比海水大,因此,它会聚集在岩丘附近的海底低处,形成独特的天然盐水“湖泊”。如果盐水源源不断地由上方补充,湖泊就会沿…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研究大洋岩石圈的众多问题中,目前最重要的是获取关于岩石圈的深部结构和厚度及其下伏软流层参数的实验地球物理资料,并加以综合。按当前的概念,岩石圈形成于洋中脊的裂谷区,其厚度随着远离裂谷区、地幔物质的冷却与结晶和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计算的大洋岩石圈厚度的一般变化规律很好地反映在等(1977)综合地质-地貌和地球物理资料所编制的图件上。根据计算,大洋岩石圈在洋中脊轴部的厚度小于10—15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的He和CH_4异常己被广泛用于确定和表征海洋中经常发生的地方(如洋中脊和海山)中现代热水活动区。本文描述了冲绳海槽中与明显的δ~3He异常相伴的极高的CH_4浓度,给出了陆内弧后盆地中一个受地幔影响的热水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夏季,德国调查船“太阳号”在SO55—56航次中对冲绳海槽中段进行了热水活动和伴生矿化的调查研究。通过测定海水样品中的CH_4和~3He,确定并描述了热水活动地点和类型。冲绳海槽是一个位于琉球沟—弧系统和中国东海大陆架之间的陆内弧后盆地。琉球岛弧由一条非火山外弧(构成主岛链)和一条位于北部的内弧(代表现代火山前沿)构成。冲绳海槽中的弧后扩张可由中央地堑  相似文献   

18.
黄河入海口埕岛海域的特点是海水流速较大,最大可达1.5m/s,悬浮泥沙含量高,表层最大为0.93kg/m^3,底层最高达1.24kg/m^3。为了正确设计该地区石油平台的阴极保护系统,本实验在三种模拟状态下,即动水(1.5m/s),动静交替和静水三种状态下研究了钢铁的阴极保护参数。在-800、-900、1000mV(Ag/AgCl)下测定钢铁的保护度和保护电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拟状态下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引言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SHINKAI 2000”号潜水器分别在1984年9月和1986年7月的航次中,在冲绳海槽中段的轴部裂谷,于一座底火山(夏岛84-1海丘)的火山口内发现了一些热液堆积体和伴生的烟囱状构造的活动喷口系统(图1)。黑烟囱之类的活动热液喷口现象予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扩张中心早已有报导。由于其岩浆补给和扩张过程类似于洋中脊,故人们认为弧后盆地也有活动的热液喷溢系统;且据报导,某些弧后盆地有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和伴有  相似文献   

20.
海洋平台水套炉防护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特殊设计的海洋平台相变加热水套炉具有安全可靠、节能高效、抗海水Cl^-腐蚀和智能化控制等特点。与“燃气发电-电加热”的原油输送方式相比其运行热效率成倍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海洋油田井口平台原油加热海底输送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海洋平台相变水套炉的结构特点、Cl^-腐蚀防护措施以及相变水套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