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误差特性,设计了一种对其非线性及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进行补偿的软件算法。该算法根据实验确定的修正系数,直接由微处理器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数字化的修正,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实现0.1%的测量精度,可直接应用于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压力测量中,通常是根据测量要求来提出不同的物理测量方法,比如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压)和差分压力的测量.然而对于差分压力的测量往往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以硅压阻压力传感器AMS 5812为例介绍有关各种压力测量的不同应用情况,同时对硅压阻芯体相关的结构和惠斯顿电桥信号放大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李晓斌  刘丁  左磊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7):1662-1665
对压力(差压)传感器普遍存在的温度影响问题,以及目前常规压力(差压)传感器无法直接准确测量较高温气体压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与粒子群优化(PSO)方法的动态测量与校正方法,通过与已有方法的仿真比较,以及对阳极焙烧系统中高温烟气压力的实际测量应用表明,该方法优于原有的BP、WNN测量和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光学压力敏感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学压敏涂料测压技术是风洞试验中表面压力测量的新手段。介绍了光学压敏涂料测压技术原理,光学压敏涂料的研制和其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试验表明:所研制的光学压力敏感涂料与传统压力传感器具有相同性能。传统方法测量压力,需要在模型表面开通一些压力测量孔,是间断的点压力测量。光学压力敏感涂料测量压力的突出优点是可测量连续的大面积的表面压力分布,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测压模型。  相似文献   

5.
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解算高度速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解算气压高度速度的原理,对使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来解算高度速度的误差和传感器选择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来作简易的高度速度测量,可达到中等测量精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开展系留气球差压数据的余度设计可有效提高压力调节系统工作可靠性,如何减少差压传感器配置的同时提高差压数据的可靠性是关键;通过改变传统上差压传感器只是测量气室与外界大气两个压力差值的使用模式,利用差压传感器测量相邻两个气室之间的压力差值,采用硬件双余度差压传感器的配置实现了系留气球气囊差压数据的三余度设计,给出了基于互比监控的故障判定逻辑和故障处置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显著提高了压力调节系统工作可靠性,仅需要加倍差压传感器配置,就可获得差压数据的三余度能力,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大幅提高了系留气球差压数据测量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及轮胎压力传感器的种类、工作机制、特点和其发展现状,涉及了典型的硅压阻式、电容式轮胎压力传感器、无电池石英谐振式表面波轮胎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状况,以及可直接与标准轮胎集成的声表面横波压力传感器等新型汽车轮胎压力传感器,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感器世界》2014,(7):48-49
正艾默生过程管理推出了罗斯蒙特3051S MultiVariableTM无线压力变送器,其设计理念为在单个装置中直接测量两个过程变量,以便用户可更深入地观察其过程,且无需增加安装成本。采用罗斯蒙特3051S MultiVariableTM无线压力变送器,用户可简化安装和日常维护。因为该变送器可测量差压和静态压力,用户可减少管道贯穿和导压管及其相关成本。静压传感器可选择真实表压或绝压输出,以减少维护和校准成本。  相似文献   

9.
作者利用新型半导体器件MPNIM结构二端、三端变容器(已获专利)研制成功一种新型伏频变换器.将这种伏频变换器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直接相联,可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转换为频率信号,与计算机接口时无需高精度多位A/D变换器,可省去高增益、低漂移、高精度的测量放大器.与一般伏频变换器相比,它的灵敏度可高达400kHz/V;稳定性为±40Hz;重复性为土40Hz;分辩率可达0.1mV.  相似文献   

10.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易受环境温度影响,为提高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提出基于岭回归方法的高精度压力测量回归模型,采用新的测量方式从压力元件桥路提取压力传感器温度、压力变化的信息,建立了压力传感器桥路输出、桥路电阻与被测压力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大幅度消除温度对压力测量精度的影响,使压力测量精度从±0.6% FS提高到±0.03% FS.  相似文献   

11.
PVDF土压力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土中动态压力测试的需要,研制了PVDF土压力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的测压工作原理及传感器的结构,并给出了传感器在某爆炸冲击试验中的应用情况;试验表明,PVDF压力传感器适合于爆炸荷载作用下土中压力测量。  相似文献   

12.
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半导体压力传感器的液位测量方法,导出差压与液位高度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了仿真曲线。介绍了测量系统中压力传感器的选型、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人体压力分布测量及其传感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压分布测量系统是测试病人坐卧时,人体与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可视化工具.介绍了人体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的一般结构,对其关键点--传感器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它们分别是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用电阻油墨制成的电阻式压力传感器阵列;压电电阻传感器等.有针对的介绍了国外三种典型的人体压力测试产品,Xsensor、Tekscan和FSA;论述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其主要性能作了对比.最后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并给出了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传感器是工程中常用的压力测量器件,由于温度的影响,其零点经常会发生漂移,因此需要绎它进行温度补偿。本文介绍了由单片机控制的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压力传感方案,可直接数字显示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Bragg光栅微型压力传感器,这种压力传感器采用特殊的结构将作用在光纤横向的压力转换成沿光纤轴向的张力,从而实现对光纤横向压力的高灵敏度测量,传感器对横向压力的灵敏度可达到-4.55×10-3/MPa,比国外同类研究成果高出3个数量级。同时,该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横向尺寸可做到几百个微米,因此,可以置于很小的空间中对压力进行测量,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压力传感技术设计上的最新成就是使压力传感器不需另外的有源部件就可直接与A/D变换器接口。这种可能性是通过在一个模块上集成一个温度补偿压力传感元件和有源线性电路来提供的。这里通过介绍一个测量板来表示将一个信号调节压力传感器与一个A/D变换器接口的方便性。  相似文献   

17.
高温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和实验室的许多应用中,需要在高温环境状态下测量压力,因而迫切要求开发研制出可供实用的压力传感器.在很多使用场合,对传感器还有体积小的要求.本文介绍一种用SOS(蓝宝石上外延硅)工艺制成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在高达425℃的温度状态下使用而不需要冷却,这种传感器可对高达200bar(巴)的压力作静态和动态测量,满量程输出信号约为500mV(半桥)。  相似文献   

18.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高精度补偿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对压力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半导体材料的固有特性,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普遍存在零点随温度漂移、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和非线性等问题。为了提高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降低输出误差,对该传感器的几种常用补偿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曲面拟合高精度补偿算法。该补偿算法能有效消除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和非线性误差,提高该传感器的输出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0^+80℃温度范围内,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经该补偿算法计算后,测量精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输出误差小于0.01%F·S。  相似文献   

19.
一种温压内爆炸准静态压力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限空间温压爆炸准静态压力准确测量问题,依据传压管道滤波效应特性,设计了一种准静态压力测量组件,建立了温压内爆炸准静态压力测量方法。采用圆柱杆上的螺旋形凹槽结构,与内管壁组成了微型传压管道,与压阻型压力传感器配合,形成一种准静态压力测量组件,抑制了爆炸压力波中高频冲击波分量的传播,减小了爆炸光、热对压力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激波管和准静态压力校准装置上,分别测量了压力组件的输出信号,得到测量组件的升压时间小于0.24 ms,测量误差小于0.6%,满足内爆炸场准静态压力的测试需求。目前,该测量方法已用于温压炸药内爆炸效应试实验中,为温压炸药爆炸释能评估提供了测试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为例介绍了VisualBasic6.0语言开发传感器静态特性标定测试数据处理软件的技术。同时采用数据采集卡,直接采集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标定,是在传统的手工测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简便易行的采集系统及程序设计,提高了测试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