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验温度场与柴油机排气歧管工作的温度场尽可能一致,则可快速验证柴油机排气歧管的改进效果。为了快速验证柴油机排气歧管的优化改进效果,设计开发了一款模拟柴油机排气歧管工作温度场的试验装备。装备采用电磁场分布加热方法,以及通过高温风冷和低温雾冷方式实现柴油机排气歧管实际工况的模拟,这有助于缩短柴油机排气歧管开发周期,降低其开发成本。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源的功率,可以控制加热线圈的加热速率;通过调整加热线圈的磁力线密度,可以改变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以有效调控柴油机排气歧管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2.
应宇辰  赵建华 《节能》2019,(4):57-59
柴油机产生的高温废气是船舶红外信号的主要来源,红外成像系统可根据红外信号对船舶进行定位。选用气液两相流喷嘴,对柴油机排气喷雾冷却过程中的热负荷和所需水量进行了理论计算,以WD-615斯太尔柴油机试验平台为基础,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柴油机排气系统喷雾冷却降温技术对柴油机排气的红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随着喷入水流量的增加,柴油机排气温度逐渐下降,下降速度由快及慢,当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用水量对排气温度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针对柴油机中NOx和碳烟微粒处理间的固有矛盾,概述目前柴油机排气控制技术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探讨了等离子体技术是未来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排气微粒物理特性及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测量装置,对S195非直喷式柴油机的排气微粒数量浓度、表面积浓度、体积浓度进行了测量,发现了非直喷式柴油机排气微粒数量浓度呈双峰分布的特性。通过研究柴油机排气微粒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的物理分布特性,对微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排气微粒旋流净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柴油机排气微粒净化的要求,研制了一台柴油机排气微粒轴流直流式旋流净化器,并对旋流净化器的净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排气微粒旋流净化技术对净化柴油机排气微粒是有效的;柴油机运行工况及旋流子结构参数对排气微粒净化效率有一定影响;排气微粒的凝聚是微粒旋流分离净化的前提。通过对净化器结构的优化以及采取必要的微粒凝聚措施,相信会显地提高柴油机排气微粒旋流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利  相似文献   

6.
马海健 《内燃机》2006,(2):52-54
详细介绍一种全新理念的排气制动功测试方案、排气制动耐久考核方法,给出了柴油机排气制动测量结果并与普通柴油机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排气微粒静电捕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电阻率的测量及其微粒固有荷电量与电晕荷电量的比较,分析了用静电技术捕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可行性。用485Q型柴油机进行了排气微粒静电捕集器模型的台架试验,证实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固有电荷不能满足静电捕集的需要,而强化荷电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进、排气系统是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的前提。在进排气系统中,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是分别用来衡量进排气系统优劣的2个重要指标,所以在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控制合理的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否则会造成柴油机性能恶化。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分别改变进气阻力和排气压力来研究进气阻力和排气背压对增压中冷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军  张丹  陈学峰  梁培钧 《柴油机》2006,28(5):17-19
针对柴油机热工参数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采用R BF神经网络技术融合柴油机热工参数数据进行排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方法,并可对柴油机各缸排气温度进行状态监测。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应用表明,利用神经网络的智能检测技术对柴油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和状态监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碳化硅泡沫陶瓷作为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滤芯材料,根据柴油机尾气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采用Navier-Stokes方程计算分析,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碳化硅泡沫陶瓷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排气阻力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测试方法与控制措施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问题的由来,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的研究方法。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瞬态排放要求已提到议事日程,限于我国现阶段瞬态循环排放测试实施有困难,通过稳态排放试验和瞬态工作过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瞬态排放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直接进行瞬态测试的困难。文中还讨论了控制和降低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的一些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用柴油车加裁减速烟度检测方法和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模拟进行了柴油车加栽减速烟度检测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加载检测过程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加裁减速过程测量得到的烟度和相应转速下的稳态全负荷烟度基本相当,这表明我国现行的新生产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检测方法和即将实施的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测量方法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测量了轻型柴油车在高怠速和低怠速运转的条件下,其尾气烟羽中粒径范围在15nm到30μm的颗粒数量和粒径的分布。利用SMPS和APS测量装置测量尾气烟羽中心线和环境背景条件下的颗粒排放。测量结果表明,测试的柴油车在高怠速运转的条件下会排放出更多的颗粒。然而,在两种怠速条件下,总的颗粒数量浓度由于沉降的作用会随着远离排气管的距离而减少。测量结果还表明,柴油车排放的颗粒主要是粒径小于700nm的颗粒,这些细颗粒比粗颗粒更易长期悬浮于大气中,从而引发局部的颗粒物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12V150车用柴油机排气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功率车用柴油机 MPC增压系统的设计思想 ,通过可调式排气管对 1 2 V1 50车用柴油机 MPC增压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 MPC系排气系统 ,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改善了发动机低速性能。最后 ,分析了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使D6114车用柴油机排放达到欧洲Ⅰ号标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及限值标准;通过对排气污染物生成机理的分析,对D6114系列柴油机排放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如采取增压中冷、推迟喷油、高压喷射及优化燃烧室形状、采用小喷孔油嘴等措施,使其达到了欧洲Ⅰ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热平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柴油机能质分析的平衡计算模型,并以WD615(162kW)型车用柴油机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能质分布规律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在冷却水及排气能量利用之前,柴油机的热平衡规律和有效能利用率一致。在柴油机最大扭矩点(约1 600r/min),系统有效功占总热量的百分比达到最大值,效率、冷却水和排气的可用能比例也达到最大,约有17%的可用能还未得到利用。不可逆燃烧、有限温差传热和摩擦损耗等因素降低了系统能量的能级,减少柴油机系统的损同时梯级利用排气及冷却水能量,是车用柴油机节能的可行手段。分析方法也为柴油机的效率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车用柴油机排放的发展现状和WHTC循环试验,通过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条件下的柴油机样品进行WHTC和ETC循环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城市车辆的使用状况来说明WHTC循环试验的实际意义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车用柴油机转速与废气再循环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结构和功能特征。详细论述了系统中数字式电子调速环节和EGR控制环节的原理,得出相关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综合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并基本能够满足车用柴油机的调速和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排放污染的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柴油机排气污染生成机理和减轻本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的途径,提出了集燃油添加剂、氧化催化转化器、喷水洗涤装置、涤烟剂等于一体的净化方法,经施工应用和尾气排放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