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驱油田测井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谭廷栋 《测井技术》1997,21(4):235-240
水驱油田开发,产层从油层变为水淹层,饱和度在发生变化,由原始含油饱和度变为剩余油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测井探测水驱油田产层三饱和度参数,用于确定水淹层含水率及水驱采收率,评估油田开发效益,这是中国水驱油田测井重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普遍认为长期水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润湿性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储层参数的变化对残余油饱和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此研究甚少。针这一问题,选取两组平行天然岩心开展室内模拟实验。第一组岩心代表"高渗";第二组岩心代表"低渗"。每组岩心包括两块样品,将每组岩心A号样品连续水驱,而B号样品当含水达90%以后,停止驱替,老化岩心90d后再继续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当长期水驱后,储层岩石残余油饱和度发生大幅度降低,最大降幅达50%以上。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开展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研究时,考虑储层岩石残余油饱和度变化,才能使模拟结果准确反映油藏实际特征。  相似文献   

3.
《测井技术信息》2004,17(4):49-49
本文报道了对Balmml油田(U.K.C.S)古新世砂岩含水饱和度的二次评价,该油田目前由Eni(UK)有限公司开发。根据目前从油田得到的采收率,由于怀疑储层模拟所用的残余油饱和度的当前值可能太高(根据特殊岩心分析“Sor”=25%”),从而激发了此篇论述的发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润湿性分析、水驱油及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试验,对白豹油田长3低渗透储层水驱油效率及微观水驱油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长3储层润湿性为偏亲油,水驱油效率较高,最终期驱油效率平均60.3%,油膜和绕流是残余油存在的主要形式。在注入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白豹长3储层驱油效率及自吸排油量,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除了。与渗透率等岩心固有性质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关,从试验结果看,表面活性剂OT-1的驱油效果好于BM。  相似文献   

5.
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中国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测井及水淹层测井技术的概况,系统地阐述了水淹层在水驱过程中岩石物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岩石基础实验、水淹层测井系列的选择和以求准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核心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并提供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或残余油饱和度)、产能、含水率、水淹级别等参数,为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藏高倍数水驱驱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油藏边底水能量强,采油速度高,驱替强度大,现有的常规实验规范无法准确描述此类油藏的驱替特征。为此,基于西江24-3油田密闭取心资料,完善高倍数水驱油实验流程,将水驱倍数由常规的30 PV增至2 000 PV,模拟此类油藏高倍数水驱的实际生产情况,从矿物成分、孔喉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曲线、残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6个方面,系统剖析高倍数水驱后油藏物性和剩余油的变化特征,形成了此类油藏极限驱油效率的表征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高倍数水驱后岩心微观孔喉结构和矿物成分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岩心的润湿性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并最终对残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造成影响,其具体过程是:高倍数水驱使油藏物性朝着有利于驱油的方向转变,油藏的残余油饱和度显著下降,驱油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绥中36—1油田油层多、厚度大、渗透率高以及储层反韵律明显等特征,通过物理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了注水速度、油水粘度比、储层韵律性以及油藏润湿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揭示了该油田的驱油特征和机理。绥中36—1油田油藏润湿性为中性偏弱亲水性,油水粘度比和储层韵律性是影响水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其采出程度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四、讨论和结论 1 讨论 (1)残余气饱和度 已知水驱残余气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原始含气饱和度和岩石特性。也提到了润湿性,但是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9.
岩石润湿性差异是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油层间岩石润湿性变化,造成油层水驱过程中残余油饱和度差异和测井电阻率响应特征的不同.亲油岩石水驱后呈现高残余油和较高电阻率,是造成水淹级别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中国西部某油田,提出利用冲洗带电阻率-深感应电阻率-估算的原始电阻率对水淹层润湿性类型特征进行界定,再进一步选择不同的解释模型和参数进行水淹层等级评价,建立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润湿性识别和水淹层等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储层润湿性决定着注入流体在储层中渗流的难易程度,对原油的驱油效率、采出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明确蒸汽驱过程中储层润湿性的变化,通过室内实验非稳态法水驱油、蒸汽驱油测定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研究了疏松砂岩油藏蒸汽驱对储层润湿性改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水驱到蒸汽驱,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下降,残余油饱和度对应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加,等渗点右移;综合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表明,蒸汽驱使得储层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发展。通过非稳态法研究相对渗透率曲线,由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点的变化来判断储层润湿性的改变简单易行,蒸汽驱对储层润湿性的改善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1.
宝浪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根据宝浪油田地质特征,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实验研究了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目的验证宝浪油田水驱油的渗流特征,据此提出其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宝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具有低速非达西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和临界压力梯度较高、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残余油状态的相对渗透率较高、两相流动区间较宽的特点;相渗曲线类型多,其中水相相渗曲线形态以直线为主;水驱压力梯度、注入水水质、孔隙结构对油水渗流及水驱油效率有重要影响。结论宝浪油田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高。为了获得较理想的水驱油效果,必须对油层进行改造;在注水开发时要严把注水水质关,在开发部署上应尽量延长无水采油期  相似文献   

12.
翁大丽 《河南石油》1998,12(A05):31-33
在对双河油田500余块含油岩石薄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注水开发油田储层润湿性变化特征,提出油层显孔和微细孔中不同润湿性判别标准。对双河油田几个油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的润湿性特征以亲水为主,亲油次之,即偏亲油-中性-亲水。  相似文献   

13.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进行微观水驱油实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相对渗透率、压汞等分析测试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之间内在联系,为油田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3种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和裂缝是影响本区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主要的微观渗流类型为均匀渗流、网状渗流、指状渗流3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对应不同的微观渗流特征;裂缝发育带的水驱油形式取决于孔隙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影响驱油效率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14.
以注水开发36年的胜坨油田二区下第三系沙二段83小层的三角洲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和渗流物理模拟数据,研究了渗流参数随注水开发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建立了渗流参数的润湿性模型、孔隙结构模型和相对渗透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水开发程度的加深和综合含水率的提高,该储层岩石的亲水性逐步增强;岩石平均比表面积降低,孔隙和喉道半径增大,孔隙连通性和孔喉分布变好。平均残余油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有降低的趋势,标准化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的水饱和度向右偏移,即交点水饱和度增大。在相同水饱和度下,油相渗透率增大,水相渗透率下降,8种油藏开发流体的动力地质作用引起了渗流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长期注水开发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及实验室渗流物理模拟的数据,从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和相对渗透率等3方面的变化,研究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微观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随注水开发程度加深,储层岩石润湿性、亲水性逐步增强;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趋势是孔隙均匀程度变好、喉道均质程度增高和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流动能力变好;束缚水饱和度呈上升趋势,残余油中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储层渗流场的演化控制和影响着储层中剩余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储层润湿性改变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储层润湿性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注水开发时,岩石表层亲水更容易使油滴从岩石表面剥落下来。通过天然岩心润湿性测定和驱油剂驱油试验发现,驱油剂能提高驱油效率10%左右,驱油剂并不能将岩石的润湿性转变成水湿,而是向着中性润湿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毛管力发现,在水驱油到残余油状态时,毛管力是阻力,将阻碍原油从微小的孔隙吼道中流出。由毛管力计算公式可知,当润湿角为90°时,毛管力最小。因此得出结论:中性润湿最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驱油剂不但能使储层岩石向中性润湿发展,同时能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方程和Buckly-Leverett(贝克利-列维特)方程等在传统水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中的作用,从贝克利-列维特方程及物质平衡关系出发,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中国东部高含水/特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实践,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最终水驱油效率不是一个定值.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水驱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大,储层孔隙结构、孔渗参数和流体参数不仅随着油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且随着流体的不断采出,流体性质,尤其是粘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初步理论分析,提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不连续的,相对渗透曲线上的2个端点值Kro,和Krw在水驱油田开发中是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不是一个定值,且极限为零.由导出公式分析认为,不论采用何种驱替介质来驱扫储层中的原油,均可起到既提高驱油效率又扩大波及体积的双重作用.该理论的提出揭示了高含水油田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所在.研究认为,新理论是对传统水驱理论的挑战,还需要在理论上和试验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稠油相对渗透率及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对渗透率和残余油饱和度是描述多孔介质中多相渗流的重要参数,可提供对油藏中各相运动情况的基本描述,但对温度是否会影响相对渗透率和残余油饱和度的看法不一。分别用辽河油田的杜32块、齐40块和克拉码依油田六中区的原油,在60℃、120㈡和200℃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的处理与分析表明:温度对相对渗透 率曲线及残余油饱和度影响不大。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19.
考虑岩石润湿性的新导电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堂宴  傅容珊  王绍民  方杰 《测井技术》2003,27(2):99-103,135
考虑岩石的润湿性,用连续函数模拟油珠表面和孔隙表面的接触关系,提出了新的岩石导电模型(CWRM)。当油珠进入具有不同孔喉尺寸岩石模型后,由于岩石具有的润湿性,油珠和岩石孔隙表面可能具有不同的接触方式。在水润湿性的储层中,油珠和孔隙表面之间会有水膜,水膜保持了连续的导电路径,因此,水润湿性岩石中常会形成低电阻率。相反,在油润湿性岩石中,油珠与岩石孔隙表面紧密接触,可能完全堵死孔喉,导致岩石电阻率异常地增高。所以,即使在含油饱和度相同的情况下,岩石的电阻率也会因为润湿性不同而显著地变化。根据阿尔奇公式和CWRM模型,在考虑岩石润湿性的情况下,计算了岩石模型的含水饱和度。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阿尔奇公式和CWRM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其差值可达10%或更高。对于水润湿和油润湿岩石,根据CWRM计算的I一Ww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都是曲线关系。CWRM模型和结论均被野外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黏滞力和毛管力的比(一般表示为毛管数Nc)在确定残余油饱和度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在从接近中间润湿转变到强水湿的润湿性条件下,确定了通过系统增大Nc对均质白垩岩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在裂缝性白垩岩油藏中水驱残余油饱和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润湿性.通过测量Nc不同时的可动油量,有助于确定三次采油的潜在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注水驱油试验,以确定在不同润湿性条件下水驱中残余油量和增大毛管数之间的关系.通过Amott试验,用21个岩心柱样品建立并且量化了各种均匀分布混合润湿性条件.在水的Amott指数为0.3的润湿性条件下,Nc稳定时残余油最少.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毛管数增大而降低,在中等水湿到接近中间润湿条件下,水自吸后捕集的大量油开始流动.当增大毛管数时,在白垩岩油藏中得到的结果与在文献中报道的砂岩水驱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润湿性和注入水PV变化)的结果相似.在采收率随着毛管数增加同时提高的情况下,采收率的穹隆形曲线(随着润湿性变化)反映了与较早水驱采收结果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