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重路由匿名通信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辉  蒋季宏  肖甫 《计算机科学》2016,43(10):154-159
在分析现有匿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方案。针对如何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通信匿名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重路由机制中的变长策略和下一跳路由选择策略的方法来建立匿名通信路径,该方法还引入了概率转发机制和加密机制。针对如何增强匿名通信系统稳定性和抗攻击能力的问题,提出采用多服务器协调的P2P工作方式来设计匿名通信系统;并且新方案引入了分片冗余机制,在维护匿名转发路径的同时,也对通信消息提供了保护。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可知,该方案设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匿名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统主要采用重路由机制来提供匿名保护。论文在分析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转发概率等比递减的重路由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数据表明这种重路由算法能有效保证匿名性能,使匿名通信路径长度的期望值显著降低,缩短匿名通信的延时,但随着重路由路径重组轮数增加,系统提供的匿名性仍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性的匿名需求,论文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双向匿名认证协议,该协议提出移动互联网络通信中的匿名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案,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使移动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分析表明协议具有很强的匿名性,而且高效可行,满足移动互联网络匿名性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移动无线网相邻节点间通信的匿名安全性未被专门而全面地研究,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移动无线网相邻节点间匿名通信策略是有必要的。首先采用信息签名算法设计了广播式匿名认证方案;其次基于节点伪名设计了任意相邻节点间非交互的一对多密钥共享方案;最后采用Bloom filter隐藏消息接收者,并对算法的匿名性与通信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鉴于移动自组网相邻节点间通信的匿名安全性未被专门而全面地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移动自组网相邻节点间匿名通信策略.首先采用知识签名算法设计了广播式匿名认证方案,并使节点可自由发布伪名;其次基于节点伪名设计了任意相邻节点间非交互的一对多密钥共享方案;最后采用Bloom filter隐藏消息接收者,并对算法的匿名性与通信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保证可靠性、匿名性和可审核性的同时,提高执行效率和降低通信成本是车载自组织网络( VANETs)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匿名认证方案计算量较大和通信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通信有效的门限匿名认证方案。采用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提高执行效率,使原始信息可从签名中恢复,从而降低通信成本,利用门限转发机制实现信息的可靠性,使用假名保证发送者的匿名性,通过追踪和撤销机制实现可审核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的门限匿名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通信成本和较高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移动Agent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了PKI体系下的匿名移动Agent安全机制.并对PKI的局限性,根据MH完整性保护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了移动Agent的匿名性、完整性、数据保密性的安全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LBS 中连续查询攻击算法及匿名性度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林欣  李善平  杨朝晖 《软件学报》2009,20(4):1058-1068
k-匿名机制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中保证查询隐私性的重要手段.已有文献指出,现有的k-匿名机 制不能有效保护连续性查询的隐私性.提出一种连续查询发送模型,该模型融合了查询发送时间的间隔模型和连续性模型,针对此模型下的两种k-匿名算法Clique Cloaking 和Non-clique Cloaking,分别提出了一种连续查询攻击算 法.在此攻击算法下,匿名集的势不再适合作为查询匿名性的度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熵理论的度量方式AD(anonymity degree).实验结果表明,对连续性很强的查询,攻击算法重识别用户身份的成功率极高;AD 比匿名集的势更能反映查询的匿名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在不同信任域之间无法有效实现的问题,在原来直接匿名认证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跨域的直接匿名认证方案,将外域的证书颁发者作为一个代理,直接由外域的证书颁发者颁发证书,有效解决了可信计算平台在不同信任域内的隐私保护问题;另外,对不同信任域内的可信计算平台进行了权限设计。经分析论证,改进的方案满足匿名性、不可伪造性和能够防范重放攻击,进一步提高了认证方案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PANA的移动互联网匿名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需求,在基于身份公钥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利用PANA的双向匿名AAA协议,该协议提出移动互联网络通信中基于网络层认证协议PANA的AAA方案,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使移动互联网络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具有较强的匿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协议高效可行,满足AAA下移动互联网络PANA协议匿名性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微聚集技术的匿名数据,提出了一个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从匿名数据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两者的权衡三个角度来评估匿名数据的综合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基于微聚集的匿名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投票是特定范围的小集体为某一问题进行匿名表决的场景,对参与者的身份要求严格。设计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董事会电子投票协议,用智能合约取代了传统的可信第三方,降低了系统信任成本;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准入机制,保证了参与投票者的身份合法性;基于椭圆曲线盲签名技术设计了电子投票协议,实现了投票的匿名性。安全分析表明,所提协议能够满足电子投票协议的安全性要求,使用方便灵活,提高了系统易用性。  相似文献   

13.
Semantic security and anonymity are the two main properties that an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 scheme can satisfy. Such properties can be defined in either an adaptive or a selective scenario, which differ on the moment where the attacker chooses the identity/ies that are the target of the attack. There are well-known separations between selective and adaptive semantic security on the one hand, and between selective and adaptive anonymity on the other hand.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selective and adaptive notions, for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 schemes enjoying at the same time some security and anonymity properties. On the negative side, we prove that there is a separation between selective and adaptive anonymity even for schemes which enjoy adaptive semantic security. On the positive side, we prove that selective semantic security and adaptive anonymity imply adaptive semantic security.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Intemet通信的匿名性,张胜等构造了一个基于身份一次性公钥系统.用户只需由可信中心颁发一次私钥,而在每次通信时自己生成不同的公钥,通过与之对应的签名方案,既认证用户身份,又保证用户的匿名性和多次通信之间的不可联系性.分析其安全性,指出了攻击者可以完全攻破该系统的签名过程;针对该漏洞,给出了两种改进,第一种改进仅仅改变一次性公钥但不改变签名过程的基础框架,而第二种改进则改变了签名过程及其对应的签名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15.
面向对等网络的主观逻辑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P2P系统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P2P系统对节点实体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节点间的信任度无法进行有效的评定,就有可能存在欺诈节点,影响系统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在JΦsang主观逻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理论的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通过加权平均和方差来确定信任程度的取值方式,以及不确定度的可靠成分的确定,并在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风险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协同作弊和诋毁的安全隐患。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这种信任模型能很好地解决P2P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肖玮  陈性元  杜学绘  李海玉  陈宇涵 《软件学报》2018,29(12):3635-3647
以安全重构元为基础,能够提供高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服务的可重构安全计算系统已成为当前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重构机理的研究主要采取基于功能候选集的静态重构配置生成方法,可重构安全系统作为一种主动安全防御手段,应具有动态自动重构的能力,避免人工介入导致的脆弱性.针对动态自动可重构安全系统的建模以及配置生成过程的描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主义逻辑扩展的动态自动可重构安全系统逻辑模型SSPE,给出了逻辑模型SSPE上的语法和推理规则,设计了基于SSPE的等级化安全重构元和安全需求建模和表达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映射关系的安全重构元描述向逻辑语言的转换规则.最后,以IPSec协议为例,阐述了可重构安全系统重构配置的动态自动推理生成过程.基于直觉主义逻辑的可重构安全系统建模和配置生成方法,为研究可重构安全系统的重构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language in which information flow is securely controlled by a type system, yet the security class of data can vary dynamically. Information flow policies provide the means to express strong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data confidentiality and integrity. Recent work on security-typed programming languages has shown that information flow can be analyzed statically, ensuring that programs will respect the restrictions placed on data. However, real computing systems have security policies that cannot be determined at the time of program analysis. For example, a file has associated access permissions that cannot be known with certainty until it is opened. Although one security-typed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included support for dynamic security labels, there has been no demonstration that a general mechanism for dynamic labels can securely control information flow.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expressive language-based mechanism for reasoning about dynamic security labels. The mechanism is formally presented in a core language based on the typed lambda calculus; any well-typed program in this language is secure because it satisfies non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洋葱路由的可撤销匿名通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匿名通信技术是保证网络用户的个人通信隐私和涉密通信的重要手段,而匿名系统的滥用一直是困扰匿名系统应用的一个问题。论文在洋葱路由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支持可撤销的洋葱路由匿名通信模型,通过地址分割技术、签名技术和分组管理机制来防止洋葱包的伪造,可以及时发现和丢弃恶意用户伪造的洋葱包,并且能有效追踪匿名滥用者的源IP地址。与其他匿名通信可撤销方案相比,具有系统附加管理开销小,方案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论文对该模型的可撤销匿名通信过程进行了描述,并且对该模型的系统性能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离机制网络明确地分离了主机身份与位置信息,将互联网体系划分为接入网与核心网两大类,很好地解决了互联网的扩展性和移动性等问题.基于分离机制网络,结合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终端域内切换时的快速认证方案,在对终端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的同时,对终端平台进行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在本方案中,终端进行域内切换时不需要本域的认证中心再次参与,仅由接入交换路由器通过Token即可完成认证.认证过程可以保持用户身份和平台信息的匿名性,减轻了认证中心的负担.与其他方案相比,本方案在认证开销、认证延迟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案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P2P系统的开放、匿名等特点,使得P2P系统对节点缺乏约束机制,节点间缺乏信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观逻辑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并在信任的计算中引入风险的机制,有效防止协同作弊和诋毁的安全隐患。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信任模型能更加精确地评估节点的信任度,从而能更加有效地解决P2P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