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碱度对重金属镉、铜、锌在黑土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土中采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Cd、Cu、Zn三种重金属吸附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黑土中采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Cd、Cu、Zn三种重金属吸附解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环境pH值的变化对黄土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得出随着pH值增大土壤对重金属吸附量增大;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水溶液的pH值降低;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黄土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大;黄土对重金属(Cd、Pb、Zn、Cu)吸附力亲和顺序为:Pb2+>Cd2+>Cu2+>Zn2+。  相似文献   

4.
拒马河悬浮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拒马河重金属在底质、悬浮物及水体中的分布特性和迁移转化规律 ,经试验得出悬浮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模型。拒马河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符合弗兰德利希等温式 ,依据其数学模型计算出吸附与解吸系数 K1 、K2 。探讨了温度、初始浓度、吸附剂浓度对吸附、解吸系数的影响 ,建立起 K值的经验公式 ,将计算值与实验值对照 ,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北运河河岸湿地的土壤,测试了土壤的基本理化特性,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不同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磷的吸附解吸实验,分别采用吸附动力学3种经验方程和交叉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磷的吸附在12 h内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相应变小;(2)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反映北运河河岸土壤对磷的吸附行为;(3)随着p H值在6~9范围内的增大,动态平衡磷浓度(EPC0)基本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吸附量随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存在能显著提高表层沉积物磷吸附量的振荡频...  相似文献   

8.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考察了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γ-六六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γ-六六六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与Langmuir模型拟合较好;γ-六六六的解吸存在滞后性,即解吸要比吸附困难;表层沉积物对γ-六六六吸附量与沉积物粒度呈负相关;γ-六六六的解吸率与沉积物粒度、沉积物中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均呈正相关;在初始pH值小于9.5时,pH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在治理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一类具有较强的吸附、络合作用的溶解态物质,其质量占比高达径流污染物的50%以上。为阐明DOM对LID设施运行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DOM自身性质及其对LID设施中重金属(HMs)、持久性有机物(POPs)的归趋以及对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指出DOM会通过吸附、络合与HMs、POPs作用,造成LID设施填料吸附位点饱和、填料堵塞、微生物相对丰度(RAs)改变等。本研究旨在为LID设施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细骨料中有机质对水泥砂荣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分析,论证了有机质超标的细骨料在水工混凝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煤质活性炭(CAC)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r(Ⅵ)和As(Ⅲ)。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炭去除Cr(Ⅵ)和As(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和As(Ⅲ)最佳吸附的pH值分别为2和5,且pH值对吸附率的影响较大。Cr(Ⅵ)的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从20℃增加到40℃,吸附率由70%提高到了95%;As(Ⅲ)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其最佳吸附温度为30℃。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够很好地拟合Cr(Ⅵ)和As(Ⅲ)的实验数据,而Pseudo second order模型则较好描述了Cr(Ⅵ)和As(Ⅲ)的吸附动力学。Cr(Ⅵ)和As(Ⅲ)吸附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自然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双酚A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衡吸附量不随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吸附以快速吸附为主,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90%以上,慢速吸附对总的吸附进程的贡献很小。切应力主要在快速吸附阶段发挥作用,快速吸附阶段的平均吸附速率与切应力呈正相关,切应力对慢速吸附阶段的影响很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切应力条件下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铁酸锰对Zn^2+和Cu^2+的吸附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吸附效果好、回收方便的吸附剂以解决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难题,以玉米秸秆和铁酸锰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以蛋清为络合剂经热解制备了一种生物炭/铁酸锰(BC/FM)复合材料,在对该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磁滞回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去除废水中Zn^2+、Cu^2+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铁酸锰可有效地负载到生物炭上,形成官能团丰富、磁性良好的复合材料;BC/FM对Zn^2+、Cu^2+的吸附最佳pH值分别为5和6,并均在90 min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模型能更好地描述BC/FM对Zn^2+、Cu^2+吸附过程;Langmuir模型拟合曲线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曲线分别适用于描述BC/FM对Zn^2+、Cu^2+的等温吸附过程,且均为自发吸热反应;BC/FM对Zn^2+、Cu^2+吸附机制主要为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凤眼莲根系为生物吸附材料,通过批吸附平衡实验,考察Cu~(2+)共存条件下凤眼莲根系吸附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基团屏蔽技术分析Cu~(2+)对凤眼莲根系吸附TC特征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共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随着共存Cu~(2+)浓度的增加,凤眼莲根系对T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也逐渐增大。凤眼莲根系表面羧基、氨基经化学屏蔽后,对TC的吸附量均降低了20%~30%;结合FTIR技术确定Cu~(2+)通过与凤眼莲根系表面的活性官能团(羟基、羧基和氨基以及芳环结构等)发生相互作用,在根系与TC之间形成架桥,从而促进了根系对TC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流域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不同浊度下的泥沙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以浊度为指示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常温(25℃)和低温(5℃)条件下浊度50~650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范围内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吸附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沙对重金属镉、铅、砷的去除效果为铅>镉>砷...  相似文献   

16.
选择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reed)、水烛(cattail)、荷花(lotus)3种具有代表性的挺水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集2013—2015年每年3—12月的表层底泥,测出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总结3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年际变化规律、每年3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分析3种挺水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沉积物中3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3种挺水植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主要受挺水植物生长周期影响,挺水植物区域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快速生长期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最少,在植物死亡腐解期含量最高),同一年的3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是正向显著相关的。挺水植物对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由于挺水植物类型不同,对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也不同,其中芦苇对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磷的净化效果高于其他2种挺水植物,荷花对氮的净化效果高于芦苇和水烛。  相似文献   

17.
药物活性化合物(pharmaceuticals,Ph ACs)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其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残留和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Ph ACs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不仅与自身特性有关,还受水体纳米颗粒物、胶体、悬浮颗粒物等界面的影响。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介绍了国内外Ph ACs的污染水平及检测方法,综述了Ph ACs微界面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环境风险,并对后续Ph ACs微界面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油田稠油的不断开采和水资源的日趋紧张,需要将稠油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根据稠油污水的特性,分别对大孔强酸树脂、大孔弱酸树脂、凝胶强酸树脂、大孔氨基磷酸树脂和大孔亚氨基二乙酸树脂这五种常用树脂进行了静态筛选实验,并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出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树脂对稠油污水中Ca2+、Mg2+的吸附行为。由模型结果可知,吸附速率同时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影响,但粒内扩散是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以莱茵衣藻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试验研究了莱茵衣藻对纳米氧化铜的吸附过程及其对自由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对纳米氧化铜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准二次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28 μg/106个藻细胞。莱茵衣藻的存在对自由金属离子溶出具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的莱茵衣藻促进Cu2+溶出,高浓度的莱茵衣藻抑制Cu2+溶出。  相似文献   

20.
利用鱼道试验模型进行过鱼试验, 分析水温因素对模型鱼道中鱼类上溯行为的影响。以某工程竖缝式鱼道为原型, 按重力相似准则建立比尺为 1:4 的水工模型, 选择草鱼幼鱼为试验用鱼, 试验中采用摄像头全程监测试验鱼上溯过程, 统计试验鱼在模型试验段的通过率与通过时间两项指标, 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 在试验水温变化范 围 18.5~ 22. 5 ℃内, 草鱼幼鱼总体通过率达 70% 以上, 且不同水温区间内通过率无明显变化; 采用 SPSS 软件进行的显著性检验显示, 草鱼通过时间与水温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果, 今后在开展草鱼上溯行为试验研究时, 在水温变化范围 18.5~ 22.5 ℃ 内, 可考虑忽略水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