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苏南地区的乡村工业转型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县域层面率先的生动实践和积极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苏南乡村工业历经多个阶段演进,发展要素和空间形态不断演变和累积,当前呈现出“空间规模减量、产业能级弱化、村级财政下滑”等特征。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苏南模式下“集体—企业—村民”存在紧密的经济“内部循环”,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打破了结构锁定,推动乡村工业经济从“内部循环”转向“外部循环”,但也面临高昂制度成本的挑战。乡村工业空间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深水区”改革创新应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转型路径相结合,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与尝试,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乡村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变迁的方式、节奏和目标差异都非常大。学建筑的人想对乡村环境有所作为,无论从认识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的实践过程都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乡村中。以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建设为例,提出相应的认识角度,以及在实际建设中如何去把握乡村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乡村空间转型——以苏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主线,探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影响。通过理顺宏观结构性背景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认为,"政府——市场——农民"相互间关系对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起着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3次大变迁,与其相对应,苏南乡村空间也发生3次转型。土地产权制度对苏南乡村土地流转和空间转型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7,(5)
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兴起和衰败与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变迁存在关联。当自然条件相差不大时,直接影响变迁的因素是古代社会的土地、户籍和赋税制度。通过分析相关制度与聚落物质形态的相互作用关系,论证了土地、户籍与赋税制度的变化会直接诱发古代聚落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多彩的形态变迁。制度的更迭是揭示聚落变迁内部原因的重要线索。分析和认识相关制度演化下的聚落内部形态变迁的规律,对于当今的小城镇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中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乡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规划学界对乡村规划的研究热度亦不断增高.在回顾我国乡村建设和规划研究历史基础上,基于乡村规划主题文献的梳理,从乡村变迁研究、乡村规划的内涵和特点、乡村规划体系、乡村规划方法、乡村规划实践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乡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对未来乡村规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佳 《上海城市规划》2020,2(2):104-108
乡村规划管理是乡村建设与治理的龙头。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总结统筹城乡实践和"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探索建立了乡村规划师制度。作为深化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它对成都乡村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乡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形势下,成都将继续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从定位与职责、管理与运行、实施成效等方面简要介绍成都市的乡村规划师制度,总结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房改"是一种制度变迁,是土地使用制度、金融信贷制度、住房分配制度的变迁,经过了30年的逐步改革深化,推动了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总结30年来住房制度改革的经验,应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但不是"二次房改"……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以英国乡村景观为代表的乡村景观变迁及变迁过程中的文化驱动力,有助于探寻景观变迁规律,明确人类活动与景观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该关系运用于规划实践。对英国,特别是英格兰地区乡村景观进行梳理,通过研究乡村景观的典型主体空间结构与景观形式,构建英国各时期乡村景观面貌,同时通过纵向比较,探讨乡村景观变迁的文化要素及其驱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的重要探索。学界对各地改革实践相继进行了探讨,但从赋能角度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建设如何对改革其他领域提供数字化支撑的实践运行逻辑尚缺乏系统梳理总结。以珠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系统建设实践为例,发现其运行逻辑为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撑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和管理体系重塑,实现政务服务的优化提升。同时,系统建设也面临改革深化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推动房屋建筑单体编码、全流程数字化报建、效能监督、信用监管等可为数字赋能工程审批进一步提速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关系逐渐由相对独立走向融合.生产性景观的优势决定它将成为这一融合过程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我国早期园林景观“生产性”的历史出发。阐述了对当代生产性景观的认识及其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生产性景观是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关系、解决各项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对它的实践做出了较为可行的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