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
"介"字在《左传.成公二年》一文中"不介马而驰之的意思,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那么"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2.
大一山庄     
《世界建筑》2012,(12):129
"大"与"一"二字分别取自《庄子·天地篇》与《老子·道德经》,"大"、"一"两字组合为"天"字,天字拆开则"天人合一"。中力集团希望大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既隐于山水间又不脱离都市,为精英人群提供难得一见的在烦嚣生活中释放自我、悠闲写意的天人合一之境,故取名为"大一"。"大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白云山麓,  相似文献   

3.
正在同龄人中,他是一个另类,年纪轻轻选择了一门"老手艺"——雕漆;在同行眼中,他也是一个另类,他总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并想尽一切办法将之付诸实践。年届不惑的他,蓄着一捋胡须,一开口便口若悬河,却又总离不开"雕漆"二字。或许你会惊讶,年纪轻轻的他竟对中国雕漆文化了解得如此之深,宛若大师——他就是北京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工  相似文献   

4.
屈宇轩  纪超文 《建筑师》2020,(2):115-119
黑川雅之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与工业设计师,开创了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的新时代,在对于设计、物、审美、时间、空间的不断思考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作为他的设计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黑川雅之"我的四个作品及其背后的设计思想"演讲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解析黑川雅之如何在实际设计作品中追求"深度"二字,进而针对建筑设计而言,分析如何从建筑的本源出发,从想与做两方面去追求"深度",并且在面对传统与未来、传承与创造时,"深度"二字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7)
<正>一、"之"字研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专门探讨了"之"字的发展以及"之"字仂语现象;朱德熙推崇"之"字使名词化的功能;刘宋川、刘子瑜等认为"之"字起着连接和协调音节的作用;总的来说,如沈家煊、完权等学者总结,"之"字的功能讨论有三种:1."之"字词组化、名词化、指称化;2."之"字粘连功能说;3."之"字定语标记功能说。这些理论从词法、句法的角度对"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都是在特点条件下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文化"二字,从字义来说,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文"之字义,一在纹理,二在天文人文之规律,三在真善美的统一,恰好对应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汉字造字规律、汉语言表达规律、汉文化精神内涵;"化"之字义,在于感化、教化、内化、潜移默化,对应了语文教学之根本方法。可见,从"文"入手,以"化"为径,文以化之,化之以文,是语文教学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氏立辞过简,意多未尽。兹文考辨其中三事:其一,段氏"鸢""鹇""弋"牵混为一,失之;王氏谓"与专切"之"鸢"本从"戈"作,经传"鸣弋"自非"鸣鸢",得之。然王氏改篆从隶,固不可取。其二,段氏径删《说文》"骘"下"读若郅"三字,王氏云其非,未足具论。今考段氏致误之缘由,殆其未明职、质二部古音相通也。其三,段氏以"幵"声之字皆隶真部,王氏非之,惜言之未详。今验之古韵谐声,知"幵"声字古音分隶元、耕、脂、支诸部。  相似文献   

8.
正长城物业无论是应对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变革,甚至是企业战略都无时不刻不践行着"顺势而为"这四个字。初识《顺势而为:长城物业25年成长与梦想》一书,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企业传记,并无特别之处。细读一番,却觉得"顺势而为"四个字有点睛之妙。《史记·项羽纪赞》中记载: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庙之中。势:趋势、时机。"顺势而为"可以理解为顺应机会、时势,懂得变通,做一番事业。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和文种一起辅助了越王勾践复国灭吴立下显赫功劳。范蠡懂得君王之道,深明功高盖主之理,毅然地在事业巅峰时急流勇退,并终身不谈政事,转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对礼与法起源的认识,至今存在一定的偏误和模糊之处。王国维将"礼"字的本义解释为"象二玉在器之形",虽影响深远但不合造字的初义。礼字所从的豊(■),从二玉从壴,会意"用玉装饰的贵重大鼓",正是礼乐原始场景的仪式标志。远古祭神之巫术礼仪的另外两项显性的仪式特征,则保留在"巫""舞"二字的形体中,即巫字从収,像两手奉玉以事神之形;舞字从舛,古文字形像手持两串牦牛尾(一种舞饰)以起舞。发展演变至商周时代的大型礼典中,巫者一人已扩展为一支规模性的乐队和舞蹈助祭人员。同时,礼的概念也渐趋丰满,形成"经礼"和"曲礼"的两条主干系列。"法"字本义训作"刑",可与《书·吕刑》所记的苗民"五虐之刑"相印证,其中包含的一项重要信息,即刑法的起源从兵刑合一的政治模式中分化而出,兵刑分离为两大系列要到西周以后才基本确立。同时,礼与法的词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重引申,产生外延伸缩和概念交错的复杂现象,时代是在战国诸子时期。荀子的礼法学说是在吸收了《管子》或相关理论学说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化构建的结果,韩非子的思想乃是荀子学说的延伸,在逻辑框架上并未超出荀子的礼法体系。在广义的制度,即章学诚"政教典章"这一层面,各家不管是使用"礼"的概念还是"法"的概念,所指趋于一致。荀子注重"法而议",重在抉发制度损益背后之"礼义",形成儒学中重制度一派的立论根基,也构成法家与儒家的分蘖节点。以荀子为机轴的儒家法传统,内在的法理可用"经礼为法"来概况,这一观念为秦汉以来儒者所汲取,从而融入制度设计的框架结构中,成为制度变迁的法理源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3)
《名利场》是英国作家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名利"二字而展开的。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将人物的形象都塑造的生动形象,并将"名"与"利"与之相融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与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