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9)
伴随着社交媒体大量涌现,新媒体已然成为网民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新媒介环境下,社会化媒体中普遍存在着广泛使用"表情包"的现象。联系"表情包"的发展过程,运用传播学媒介符号理论,通过对网民在社会化媒体中运用"表情包"表情达意行为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表情包"有时可能是作为一般符号来使用,有时又可能是象征符号,或者是非语言符号,兼有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在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也无可讳言,"表情包"的使用也存在着模糊性、多变性和泛滥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114-117
大学是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摇篮,也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的背景下,微信作为一种较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与活力。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大学生使用微信获取信息的时间阶段、消息内容和使用行为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的特质与偏好展开研究,分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与繁荣,网络表情包也被广泛应用。大部分年轻人在网络交流时会使用生动的卡通形象和经典的人物表情替代单一的文字传播,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从表情包的相关概念出发,在对网络传播中表情包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表情包在网络传播中的意义与作用,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统计,截止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本文分析了微信发展的现状、微信的特点,并根据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来分析微信流行的原因: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具有广泛的可触及性、熟友推荐、满足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在整合营销时代,如何有效利用微博进行品牌传播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当面对不熟识或不知道的品牌信息时,消费者微博使用动机与其品牌学习动机、行为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关系,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还针对不同微博使用动机的用户群,提出了相应的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网络信息获取、网络信息评价、网络信息处理三个维度对其媒介素养水平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以信息获取为主,在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上尚有提升空间,且缺位于深层的意见表达实践,此种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郭庭鸿  舒波  董靓  陈阳 《风景园林》2018,25(12):87-92
城市公园绿地是一种重要的健康资源,其健康促进作用的发挥与使用行为密切相关。以成都市中心区小游园为案例,定量分析了高密度城市背景下小游园的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小游园相对于大型综合公园更易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近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是否有孩(家中是否有学龄前儿童,简称是否有孩)和使用距离与使用频率之间具有显著联系;年龄、性别或收入水平对使用动机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进一步讨论表明,较之于使用距离,社会人口因素塑造下的使用动机对使用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尝试提出了若干旨在响应使用动机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高校教育带来诸多影响。现代大学生是社交媒体的主力军,基本每个大学生都会使用微信这种移动网络载体来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然而,网络世界光怪陆离,微信这种自媒体内部存在着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信息,也不乏不良信息,大学生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价值观。微信的兴起给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培育工作带来重重阻碍。本文分析研究了培育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现状,并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端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方法,以期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入党动机各维度与"问题行为"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入党动机需要、诱因自陈测量表和大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对721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其"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高层次入党动机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低层次的入党动机与"问题行为"呈正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结论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对其"入党动机"具有预测作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可以从对其"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入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非语言交际是指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使用除语言、文字之外的交际手段,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装饰、行为举止等媒介,传达出和语言交际同等重要的信息。它是交际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代替语言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交际作用。非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