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太宰治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其部分作品,结合其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旨在简要分析太宰治的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太宰治是"私小说"领域中的天才作家,他被视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些女性形象对小说作品主人公以及情节的影响,文章将对常子、静子以及良子三个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在塑造与呈现中的错位现象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初期文坛的知名作家之一,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其叙事艺术表现力强,叙事策略精妙,叙事手法多样,而反讽叙事手法是其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维荣之妻》便是其代表性作品。在《维荣之妻》中,无论是叙事情节和叙事话语,还是叙事人物和叙事母题,均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背离,表层与内在的错位,从而蕴含着否定、嘲讽的委婉叙事,渗透着对战后日本传统的抗争和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批判,增添了反讽叙事的色彩,拓展了反讽叙事的张力,将太宰治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内涵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
摄影大师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拍摄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以多底叠放的摄影方式为特色,他的灵感来自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照片以一则北欧的古老传说为题材: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到了人生路口,一个儿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另一个则沉迷于女色、酗酒、赌博,走向了堕落的人生。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路》的成功,为摄影赢得了艺术殿堂里与其他艺术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艺术摄影之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空间的隐喻性是由社会意识和人类的感知决定的。李安电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空间是角色内心冲突、权力和生存欲望激烈对抗的场所。本地治里、沧海孤舟和食人岛三个隐喻性空间设置,呈现了少年派探寻、审视信仰的人生漂流。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将新一代的瑞士建筑师帕斯卡·弗拉默介绍给中国的读者。2018年4月,笔者与帕斯卡在其事务所里进行了长谈,话题从求学、旅行、建筑教学、工作、设立事务所到若干重要作品的解读,甚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在他饱含情感的言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幽默的处世态度和旺盛的创作激情,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呈现出一种强烈又神秘的空间体验。在好奇心的帮助下,帕斯卡·弗拉默得以看清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找到有趣的设计依据,建立建筑的价值并将这份价值传递给他人。这种基于"个人"的思考其实是为了建立一种普适性的提案。这是一次从特例出发以归纳通识法则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黑泽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导演之一,早年的成功和晚年的多种遭遇让他对人生有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个人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势必会影响艺术创作中的心理。黑泽明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乱》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一次成功改编与移植,作品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也流露出许多黑泽明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一、作品永驻“中华第一街”  当人们漫步在装饰一新的北京长安街,你可曾知道北京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上哪位建筑师的作品最多?张大师!如果再问在公众喜欢的具有民族风格建筑中作品排居榜首的又是哪位建筑师?还是张!张一生作品辉煌,这与他独特的人生历程及奋斗精神分不开。  1911年4月12日,张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张鸣岐曾任清末两广总督。张走建筑设计这条路,应该感谢他的大哥张锐。自从听到大哥介绍建筑学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之后,他便对这个专业有了好感;再加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张家是世交,于是他走上了建筑学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190-196
<正>《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的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的门人。著有《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校正音注》一卷、《古文孝经正文》一卷、《古文孝经略解》一卷,太宰纯校刻、音注的《古文孝经孔氏传》被收入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还著有:《论语古训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沈从文主张文学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边城》忠实地实践了他的创作主张,作品所表现的人情味、乡土情、环境美所构筑的优美、健康、自然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的真切欲望的一部小说。作品问世近八十年以来,在不断变化的评价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小说所表现的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和作者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形式,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