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5)
纸质媒体从诞生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手抄新闻、新闻书到后来的周报、日报、都市报,报纸作为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一,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而如今,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分享的优势迅速崛起,渐渐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方式也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弘扬和推广民俗文化,是值得深思与探究的现实问题。年画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流传至今且影响广泛。该文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研究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艺术发展和推广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视听媒体的出现曾使得纸质媒体,尤其是报纸行业,感受到巨大的威胁。电视以其传播的及时性、现场感、声画结合等突出特点,迅速地争得了新闻媒体的一席之地,赢得了广泛的受众。新世纪以来,网络的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冲击。有人认为,纸质媒体的终结,甚至电视媒体的衰落将成为若干年后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以其迅速及时、多方互动、资源整合等众多优势冲击着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它能够将传统媒体取而代之。本文就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刺激下所进行的努力和革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6)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受众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需要从队伍建设、新媒体培育这些非常多的面来进一步做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3)
县级新闻节目,在与受众实现零距离互动方面存在先天优势,例如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等,同时在硬件设施和新闻质量上也存在很多劣势,导致县级新闻节目遭遇了发展困境。对此,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应该从内容上始终坚持贴近群众原则,在形式上以直播、新媒体互动为突破口,以方言节目等为新亮点来促进节目创新,以新闻质量提高为落脚点不断提高新闻可看度,最终促进县级新闻节目与受众的零距离互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媒介环境在当下日益发展的科技和创意下处于不断变化中,央视新闻频道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代表,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其节目定位,受众特点,新媒体的利用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在新媒体强势介入的时代,受众的媒介素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介素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新媒体时代,欲提升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体素养,可从新媒体信息获取能力、新媒体信息鉴别能力、新媒体信息运用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
在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并且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快速传播信息的手段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因此,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应该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来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摒弃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正>当前我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具有先天性技术优势的媒体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实现有效对接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将其优势很好地融入民办高校的管理建设,对《新媒体技术》一书展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4)
现代广告已经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文化呈现方式,在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各种表象和符号系统中,广告是最为丰富、最有生命力、最具影响力的,在消费活动中发挥着主动、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又对经济及文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极大地迎合了新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受众,特别是它能够吸引绝大多数的年轻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