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2)
<正>按照中央加强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要求,我市以加快推进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真正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断聚合释放共振效应,打造全媒体融合、市区媒介平台融合和全业务一体化新格局。日前,笔者深入滨海新区、河西区、西青区等区级融媒体中心,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查找当前制约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
我国的大众传媒,在经历了传统媒介、新媒体、全媒体三个时代后,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将当前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方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改革,从思政课教学供给重复、产能过剩、低端供给、无效供给现象和思政课教学供需失衡入手,协调思政课教学"供给侧"和"需求侧"矛盾,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缺乏的问题。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形式三个方面探索"融媒体"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从事一线采编的媒体工作人员必然要融入到这种全媒体变革中,在采写技能、理念、文风及个人素养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转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为何要向全媒体转型,解析转型途中的困惑,论述了全媒体如何渗入日报常态化报道,从而引导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维方式、开阔新闻视野、提升个人素养、改进采写技能、实现文风转变,向全媒体顺利转型挺进,真正实现从"一专"到"多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5)
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媒介融合经历了从初探到全面推进的历程,自2014年"媒介融合元年"始,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求自己的媒介融合之路:"澎湃模式"带来示范效应、"中央厨房"模式全面铺开,专业媒体借力社交平台,平台媒体呈现专业化转向。在此过程中,也催生了把关松动、"合而不融"、盈利模式不明确等问题。鉴于现有研究存在的微观化倾向与单向化特征,下一阶段的媒介融合研究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站在国家战略、公众需求和传媒产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媒介融合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二是在对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的进一步审视与关照中,应发挥融媒体思维,扩充"多向融合"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
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需要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手段,通过采编流程再造,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新安晚报》2019年底的"劳荣枝案"报道就是对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4)
语文知识是小学生知识结构当中的重要构成,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能够间接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文章对"融慧"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及"融慧"理念下生活化语文教学原则进行分析,进而从语文内涵与生活现象相衔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互联系、校内与校外相互沟通三个层面提出了"融慧"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促使校园媒体进行全媒体的转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记者团通过全媒体集群建设,初步实现了全媒体的转型,提升了影响力,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人们获取信息重要媒介的新闻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中西方因为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新闻伦理。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西方的新闻传播进程、新闻报道来揭示这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运营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的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本文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当前西部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西部传媒教育模式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广电媒体作为媒介融合的重要力量,也开始不断探索融媒体建设之路。本文以湖北省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移动政务新媒体平台"长江云"为例,通过分析其基本功能及融合路径,发现其在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创新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