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4):46-47
地域文化是指与环境相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西口文化是"走西口"过程中以山西为主的汉族人民通过流动和贸易与蒙古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影视媒介以其强势的传播效果更多地表现了西口地区在边关贸易中的特殊地理地位,并对走西口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现象进行彰显和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丰富的地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领域而言是巨大的设计资源和素材,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突出地区风貌、民族风格,展现地域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弘扬,更是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突破。博物馆陈列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在整体格局和表现特征上要突出地域文化元素,凸显地域文化之美;在陈列设计细节上,不能因地域文化小众而妄自菲薄,应凸显地域文化特点、崇尚原生态,同时又要具备时代性和审美意蕴,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润物细无声""以文化人"的作用,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3.
张琳 《园林》2012,(11)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发展、升华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地域文化结晶的建筑和景观,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表现,彰显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然而,随着我国城镇环境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国际设计思潮迅的集聚涌入,建筑及景观设计却渐渐丧失了对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日趋走入千篇一律的"格式化"和千奇百怪的"国际化"的怪圈,单调、生硬、冷漠,毫无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刘晓平 《中外建筑》2009,(12):46-48
2."地域认同的塑造与再塑造"范式批评" 地域认同的塑造与再塑造"范式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它揭示了地域认同的可变性,也即科学地指出地域认同是在时间积累中塑造起来的。这个思想是在地域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基础上有所突破发展的,使文化符号和场所之间获得了再组合的自由和逻辑。  相似文献   

5.
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地域识别性丧失和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如何存续的问题,在深入解读地域识别性与文化空间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非遗主导的文化空间建设是提升地域识别性的有效手段;并研究了长沙湘江古镇群建设等非遗资源应用于提升地域识别性的相关实践经验与问题,提出"多层次"管控模式创新、"主题式"文化空间打造与"类型化"文化空间加载3大策略,推动非遗在文化空间设计与运营上的积极应用,以提升地域识别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和田墨玉县文化体育中心的建设有志以地域主义的思路来弥补趋同化的现代都市导致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丧失。地域主义建筑在反对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历史复兴倾向的地域主义和"形式跟随气候"的地域主义。墨玉县文体中心建筑的设计手法首先被动地遵从面对自然时"形式跟随气候"的地域主义策略,再主动地以传统建筑文化作为城市情感的纽带,以历史复兴倾向的地域主义手法完成对文化身份认同感的塑造。而在面对舞台布景的幻象所达成的熟悉感、归属感时,呼唤"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成为对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的反思。批判的地域主义所关注的内容正是对非怀旧情绪的提倡,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更为深邃、诗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1)
文章从保护和利用特色地域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地域文化资源在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尝试在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教学中融入广西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唤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需求,开拓以文化意识带动设计意识的教学思路,通过"地域文化、传承文化、设计创新"三位一体的理念,实现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在广西高校设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是乡村景观的灵魂。然而部分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忽略了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使得乡村聚落景观失去了地域特色,形成"千村一面"的现象。本文先对地域性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解读,然后提出了新民村锡伯族文化符号在聚落景观设计中提取和应用的EDIS模式,并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时代的鸿沟,其传播形态跨越地域和时空,具有丰富灵活的传播途径,以及高覆盖率和准确的信息传递,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已经广泛的服务于文化传播领域,其中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是借助其优势,传播新的地域文化形态,弘扬中华民族的正能量,同时打造博物馆自身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分,湖南省高速公路发展迅猛,作为承载和传播红色文化的特殊之路,如何将代表湖湘最大文旅资源和最鲜明特征的“伟人故里”红色名牌与高速公路融合是未来公路建设急需探讨的问题之一。文章以湖南长韶娄高速公路文化景观为例,探讨其文化资源构成,分析伟人故里红色文化在高速公路运用中呈现顺应地域环境、适宜高速公路、融入路域文化、提升传播力度的传播特点,采用自然景观、沿边建筑、交通设施样式将红色文化融入高速公路,通过挖掘与善用多层次高速空间、尊重与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内化与活化红色文化精神,为湖南红色文化资源注入新的生命力并为各地域高速公路红色文化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