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5)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的重要组成,中华法制文明的浓厚意蕴和博大精深与古代儒家化的法律及思想密不可分。"引礼入法"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自从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罢黔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引礼入法"又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期间儒学与法律的联系更为紧密,达到礼、律并重的程度。盛唐《唐律》的颁布成为礼法合一的标志,儒家思想也成为封建王朝法律的主导思想。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在后世封建法制的立法、司法领域里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文章通过介绍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分析儒家化法律的特征,最后阐述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立法和司法的影响,提出相关看法供诸位学者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对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朝代更替过程中晋祠规模的演变发展,并从建筑特色、风格、布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晋祠建筑群体现的宗教文化,指出晋祠蕴含了中国古代的礼治思想、审美心理及宗教、民俗特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3)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而道家思想中的老庄思想更一直影响着中国绘画。文章通过论述"竹林七贤"的创作思想和孙位所创作的《高逸图》,说明宗教对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6)
我国古代的思想高度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文化繁荣、言论自由,在加上各国管理方式不同,为多种学说和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壮观盛况,其中以儒、道、法三家为首,形成了关于法律思想的争论与学派。经过无数的争论与研究,儒、道、法三家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思想,对古代各国的立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现代法治的创立和实施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儒、道、法三家,总结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代界画文化基源出发,论述了儒家、道家思想对古代绘画及园林的影响,揭示了界画审美通感思想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在我国现代法治建设中,尽管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很多法律思想都来源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但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却始终影响着我们的法治进程。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儒家主要的三个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为政以德"、"仁政"以及"隆礼重法"等主要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和当下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和城市的发展历史上看,城市与宗教、宗教空间场所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整体。西安市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都城,其宗教发展及宗教空间场所都极其丰富。西安的宗教场所不仅与信徒有密切关系,更对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空间的特色与营造应在城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城市设计的策略则应通过对宗教空间场所的调研及分析,再结合专业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得到初步的设计图纸成果,并注重公众参与,从而制订出相应的实施手段和政策法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197-198
宋代契约制度在中国古代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其契约制度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结果,更是与宋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不同宗教的信徒们普遍认为,神圣与洁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神圣有关的都是洁净的,世俗事物则是污秽的。而各个民族对于洁净和污秽的标准因各自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神圣与世俗二元世界构成的西藏传统社会中,藏族人有着重宗教、轻世俗的价值观念,其洁净观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洁净与污秽之间存在着不可混淆的宗教规则,这构成了藏族民居空间主要的分类秩序之一。在此观念影响下,藏族聚落中的寺庙与民居有着建筑形制上和空间上的圣俗之分,民居内部也存在着从外至内、由污秽到洁净的层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29-30
越南村社建筑、古代佛教建筑、黄城建筑等几种古代建筑是最能体现越南民族文化本色的建筑,它不但突出了越南传统文化的艺术空间,而且还折射出越南的文化变迁过程以及传统文化特色:典型的东南亚村社文化;区别于小乘佛教却又杂糅着本地宗教特色的儒、释、道三教并流的传统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仍深受中国封建集权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