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诗歌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诗歌批评。当今的诗歌批评却存在着"边缘化"倾向和诸多批评误区,这严重阻碍了当前诗歌的发展。以诗评者为中心,构建诗评者"责任式"诗歌批评模式,才能使诗歌批评走出"边缘化"倾向和误区,面对新诗创作现实,推动当代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诗歌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话新诗运动是中国诗歌转型的开端,回顾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胡适是不能被忽略的。他以大胆的"尝试"精神,引领着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Z1)
清末民初是中国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现代学者对这一时期所产生诗歌与诗学思想的评价,往往依据于当时流行的西方文学理论的标准。由于评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批评家对中国诗歌的评价结果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甚至面对同一位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竟然产生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本文以黄遵宪诗歌及其诗学思想为例,展现出后人评价的混乱与矛盾之处,并指出各种文学批评前后自相矛盾的内在原因。此外,以沈曾植为代表的同光体派是当时具有重要影响诗歌流派,代表了不同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诗学主张。文章以这两种诗学思想为例,阐释了此一时期中国诗歌内部的"通"与"变",进而探讨西方理论对传统诗歌的建构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近代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近代诗学中成就最突出的应该是那种非古典诗歌又非白话新诗的"近代诗歌"。钱仲联说:"近代诗歌达到了唐宋、清初以来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在它发展后期矗起的有一座高峰。"近代诗歌在诗歌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临终的古典诗歌达到高潮,又孕育了"新诗"。虽然近代诗歌在多数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环却是必不可少的,值得用一些相关理论来分析它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正>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在运用文本细读法,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首先应该细析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中所具有的意境和情感。下面具体分析,如何运用"文本细读法"细析古典诗歌形式。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现代白话诗语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突出的元素,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诗歌的形式建构。回顾新中国70年来现代白话与中国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研究的进程与现状,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变革与现代诗歌的发生。诗歌的现代变革承载着实现语言变革与新文学变革的双重使命,语言变革不仅影响了诗歌语言由文言到现代白话的转换,还引发了诗学知识谱系的转型与重构。第二,现代白话对古典诗歌语言传统的继承。自"五四"白话诗开始,现代白话诗语与古代丰富的白话诗语资源处于一种复杂的交织与变革关系中,古典诗语资源在为现代白话诗语提供母乳时,也给现代诗语的建构提出了新问题。第三,现代白话对外来诗歌语言资源的借鉴。经过翻译而引进的西方诗学资源,不仅直接影响了汉语革新,促成了现代白话诗歌新诗体的诞生,还全面影响到中国思想文化以及文学的革故鼎新。第四,现代白话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研究。诗歌语言的现代转型,关涉词汇、语义、节奏、格律、诗体等构成诗歌形式诸要素的对应变化与发展。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未竟使命,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现代白话如何实现与现代诗歌形式要素有机融合的艰难历史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1):103-113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之策。以中国农业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互补性,尝试性地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合作和粮食安全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有效路径,并为保证路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2)
<正>古诗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小学语文每册教材中都有涉及,为小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储备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本学期初以研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为题,在古诗教学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获主要有以下方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古诗意境,由境悟情;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师以"Church in church"的概念,在上海历史建筑圣尼古拉斯教堂旧址里,用45 t钢铁打造了一爿"旧教堂里的新书店"——思南书局诗歌店。诗歌店的设计延续了设计师基于对偶而形成的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穿孔钢板、半透明、不确定的光线与色彩,加之戏剧性的诗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谣谚之作先于诗歌,并对诗歌创作和风貌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要到两宋时才真正得以实现,并延续到元明清。两宋时期谣谚与诗歌相互影响并趋向融合,有前代谣谚融入宋代诗歌,又有文人诗转化为谣谚,以及两者交互融合等形态。放在长时段中进行历史性考察,两宋时期可谓中国古代谣谚与诗歌融合的成熟期,不仅具备谣谚与诗歌融合的各种形式,而且实现了深度融合,影响了诗歌风貌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时代性。分析谣谚与文人诗歌融合的例证,呈现两者融合的现象,揭示两者多维的关系,从而明确谣谚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影响、谣谚与两宋诗歌融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所处的地位,对于推动中国谣谚史、中国诗歌史甚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