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区域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廷海 《规划师》2000,16(5):87-89
中国城市发展除了长期的连续性以外,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只有同时把握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坐标,才能理清中国城市发展的来龙去脉。作者提出,在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宜重视区域观念,并因此而确立一种整体的城市意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任务可以简化为弄清事实和提炼理论,而在研究路径上一般分为案例研究和整体研究。为达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必须挖掘和使用新史料,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理论、观点、方法的创新。其次,在于拓宽研究视野,从大时空角度出发考察国际关系的大观念和大问题,从而去发现国际关系史的规律、机理和范式。最后,要把历史研究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历史学家与理论家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划是一次重大的实践,但是要解决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区域划分和分工等追求发展效率的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区域与区域的矛盾,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区域生态补偿。任何的生态补偿政策都是"嵌入"于具体的区域制度当中,因此本文以我国的行政经济区域制度为切入点,从区域生态补偿的责任机制、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维度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主体功能区划的战略格局下,如何在区域制度的约束中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经济援助和人口迁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赵琳  黄环宇 《新建筑》2023,(2):86-90
以第四届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对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近二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基于对文献内容的分析,建构了中心视角下的建筑口述史、乡土建筑口述史和口述史方法应用的论述框架,并简述其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口述史在两种不同倾向建筑史研究中的发展情况、各自的特点及整体方法应用上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后续该方法在建筑学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启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英国的威廉·莫里斯到德国的彼得·贝伦斯,从德国工业同盟到荷兰风格派,现代设计的历史在颠覆与创新中不断前进.对于设计史的研究是整个设计学界的重要课题,也是更好地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在梳理欧洲设计史研究与日本设计史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设计史研究现状,展望我国设计史研究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金云峰  陶楠  范炜 《建筑师》2013,(6):84-91
在梳理及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史的研究进行探讨。主要对近年来大量西方学者所采用的“形式分析”园林史研究做了综述。探讨其研究概念、方法及类型。把其归纳成两类研究方法论——时间形态论和图解研究。分别综述其研究成果。分析各类研究方法论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意义及其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7.
如何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百浩  韩秀 《城市规划》2000,24(12):34-35,50
从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思想与观点、研究内容与重难点、研究方法等方面 ,提出了如何思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区分城市与城市史的概念;分析梳理日本、英、美、澳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对华城市史研究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总结其5个现状特点;指出在中国建筑学、城市规划领域开展城市史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1-15
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历史上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方法加工、改造后的人造次生产物,也就是生态民族学所称的"民族生境"。在未从事环境史研究前,具体的民族生境发源过程当然不得而知,但必然会对今天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问题在于,学人们无论从考古材料、文献资料,还是在田野调查中所获取的证据,其间的关联性总会表现得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以至于如何探寻其间存在的客观因果关系,自然成了当代环境史研究的重大难题,弄清楚其间的发展脉络和过程机制,也成了环境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为此,在整合分析来自不同学科资料时,显然需要确保"时间""空间""环境"和"文化"4个维度的对接重合,由此而得出的因果分析才可望接近历史的真相。其间的真相又表现为,是人类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活动的结果,并且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而言都必然会发挥重大影响,若能辨明这样的作用机制,今天的生态维护对策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期刊、研究者与研究组织5个角度对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这两个当代史学下的分支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之间、两个学科与史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以及两个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欧阳杰  李旭宏 《规划师》2007,23(10):60-6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区域空间整体发展阶段.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应淡化区域内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线和道路环线,强化区域内各城域之间的互动,将城域空间和市域空间的协调发展纳入区域空间规划的范畴,从而形成由空间链、交通链、产业链、生态链等组成的区域链式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姚薇  沈杰  陶勇 《安徽建筑》2007,14(4):24-25
科技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当今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传播着文明。当地域文明遭遇冲击时,如何既能实现现代化,又可以保持地域性,是当代建筑理论中持久的研究课题。世界各个民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它的建筑应该如何发展,文章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6)
本文以法律全球化为背景,通过法律史学的空间感,从民族国家到全球视野的"复规范性"转向,触及"全球法律史"之知识生产中的中国角色问题。本文基于空间预设对于法律史学的学术范式的影响,一方面,反思寺田浩明的"非规则型法"与黄宗智的"非正式性"表述背后的东西方对照/对抗性的空间预设;另一方面,梳理法兰克福的法律史学对欧洲概念的固守与突破,如何以全球视角取代欧洲中心,实现空间转向与"复规则性"的范式转变。最后,讨论"全球法律史的中国写作"的学术潜能,如何以全球本土化视角重新理解中国法律的生成机理,又如何以中国元素参与全球法律史的学术对话,从而奠定新法学理论的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王成新  王书国  姚士谋 《规划师》2006,22(10):51-54
芜湖市交通走廊的主导交通运输方式在近代以水运为主,在近期以公路为主;客货运输的主要流向是长三角方向.据预测,芜湖市交通走廊将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与长三角的联系是未来建设的重点,公路交通走廊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芜湖市区域性交通走廊规划形成以芜湖市为中心的五大交通走廊;芜湖市内交通走廊规划构建由四条交通走廊形成的伞形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发展——地域性建筑的生命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宝 《安徽建筑》2007,14(4):30-30,33
文章通过引入地域性建筑保持建筑多样化的论点,呼吁现代建筑要重视发挥地域特征,同时批判了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而过分仿古与模仿,提出了发展才是地域性建筑的生命线。只有发展和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具生命力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9日,北京市通州物流园区产业园兴贸三街,新落成的北京恒日事业园内,处处彩旗飘扬,一派节日景象。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这一天迎来了她发展中的第10个年头,与此同时,占地达4hm2的恒日事业园也正式落成,可谓双喜临门。北京恒日十周年庆典暨新园区落成典礼现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5):48-51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过程中给予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试验组行喉罩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麻醉后的不同时刻(T2、T3、T4时刻)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苏醒期出现躁动、咽痛、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行介入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气管插管相比,其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5)
近年来,福建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但是,与东部其它地区相比,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福建经济发展速度。本文通过横向比较,主要指标采用人均的方式,分析福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作为史学界研究近代高等教育史、大学史成名较早的代表性学者,苏云峰的校史著述在研究视域与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价值。具体表现为以教育史研究视域为重心,社会生活史、政治文化史两种研究视域兼而有之,交叉渗透;同时,在不同研究视域中又嵌入计量史学、叙事史学、结构—功能分析三种互异相辅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共同促成苏氏多元、宽广、弹性的大学史研究范式。这对现今各大学提升校史编修的学术水准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